前言
在Linux系統中,一切設備都看作文件。而每打開一個文件,就有一個代表該打開文件的文件描述符。程序啟動時默認打開三個I/O設備文件:標准輸入文件stdin,標准輸出文件stdout,標准錯誤輸出文件stderr,分別得到文件描述符 0, 1, 2。
實例
現在來看一個 測試ttyname函數的實例(ttyname函數功能是返回在該文件描述符上打開的終端設備的路徑名):
#include "apue.h"
int
main(void)
{
char *name;
if(isatty(0))
{
name = ttyname(0);
if(name == NULL)
name = "undefined";
}
else
{
name = "not a tty";
}
printf("fd 0: %s\n", name);
if(isatty(1))
{
name = ttyname(1);
if(name == NULL)
name = "undefined";
}
else
{
name = "not a tty";
}
printf("fd 1: %s\n", name);
if(isatty(2))
{
name = ttyname(2);
if(name == NULL)
name = "undefined";
}
else
{
name = "not a tty";
}
printf("fd 2: %s\n", name);
exit(0);
}
運行該程序得到:
從程序運行結果來看,在文件描述符0、1和2上打開的終端設備都是/dev/tty1. 那么疑問就來了,前言中明確指出文件描述符0、1和2是打開標准輸入文件stdin,標准輸出文件stdout和標准錯誤輸出文件stderr分別得到的。那么文件描述符0、1和2到底是打開哪個文件得到的呢?這里該如何解釋呢???望懂得其中緣由者指點一二,小弟萬分感謝!
自我解答:
如果從shell中運行一個進程,默認會有3個文件描述符存在(0、1、2), 0與進程的標准輸入相關聯,1與進程的標准輸出相關聯,2與進程的標准錯誤輸出相關聯。文件描述符0、1、2默認打開為標准輸入、標准輸出和標准出錯,這是肯定的。打開一終端設備(如/dev/tty),自然也得到一個文件描述符(ttyfiledes),然后把為終端設備打開的文件描述符復制到標准輸入、標准輸出和標准出錯,比如使用如下語句實現復制:
dup2(ttyfiledes, 0);
dup2(ttyfiledes, 1);
dup2(ttyfiledes, 2);
這樣的話,文件描述符0、1、2就關聯到了/dev/tty.
此后再執行輸入和輸出的話,對象都是終端設備/dev/tty了。也就是說,輸入是從終端設備/dev/tty讀取數據,而輸出則是將數據寫到終端設備/dev/tty.
上面的解答只是個人的猜想,不知是否正確,不過至少這是一個讓自己感覺還算合理的解釋。如解釋不恰當,還望高手賜教!
繼續自解:
每一個進程都有自己的標准輸入文件、標准輸出文件和標准出錯文件(應該是系統自動分配的)。而且系統默認自動為進程的標准輸入文件在文件描述符0上打開,標准輸出文件在文件描述符1上打開,標准出錯在文件描述符2上打開。通常情況下,是將輸入設備(鍵盤)打開並復制到進程的標准輸入(0)、將輸出設備(顯示器)打開並復制到標准輸出(1)和標准出錯(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