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銀行日記帳和企業日記帳之間的時間性差異,每一個企業的財務部門都需要編制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對於未達帳項進行相應的調整,以達到企業銀行日記帳和銀行對帳單一致的效果,保證企業銀行帳和銀行存款余額的
相等。這個過程的實質就類似於盤點庫存現金。要確定是否帳(銀行日記帳)實(銀行對帳單)相等,是財務管理中貨幣資金管理的重要環節。但是由於實際工作中,銀行和企業的記帳時間不一致,很容易造成“帳實不符”的情況。因為財務人員往往將主要精力放在銀行余額調節表的編制上,調節平衡后,對未達款項的跟蹤就相對較弱了。之所以造成這種情況,我認為不能完全解釋為財務人員的責任心不夠,銀行余額調節表的傳統制表方式的確存在許多理解誤區和弊端,導致銀行余額調節表在財務管理中不能起到應有作用的現象發生。下面,我將從銀行余額調節表的制作人員、制作方式、未達款項的跟蹤上等方面來說明如何加強銀行余額調節表的管理功能。
一、正確的編制人員。
目前,很多企業的銀行余額調節表都是出納編制的,單從銀行余額調節表的完成過程上來看,出納是第一手資料的獲得者,制表速度快,勾對正確率高,未達款項調查也比較正確全面。由於許多基礎工作資料如支票領用薄、對帳單、進賬單都是出納所熟悉的,單從此項工作的完成過程上說要出納會比其他財務人員簡捷,這是從工作的效率上來考慮的。而從銀行余額調節表的性質上來考慮,制作銀行余額調節表的工作實際等同於銀行存款的盤點,出納既進行銀行存款的收付,又登記銀行存款日記帳,再進行“盤點”顯然是不合適的,在監督和內控上容易產生舞弊現象。財務內控制度上有明確的規定,銀行對賬業務應由掌管支票、印簽以外的人擔任,即由非銀行出納人員編制銀行余額調節表。這樣就能對收支相抵,壓單挪用資金等行為起到有力的監督,做到了會計、出納相互牽制,讓非銀行出納人員編制銀行余額調節表,目的就是將不相容職務分離,一項業務多人員處理,實現內部的自動控制。
二、制作方式。
我們目前所學的銀行余額調節表的制作方式很簡單。將銀行帳和企業銀行帳時間差異造成的一些未達款項進行調節,就是在某一時點,在單位的銀行日記帳余額與銀行對帳單的帳面余額的基礎上,加上各自的未收款,銀收企未收,企收銀未收。減去各自的未付款,銀付企未付,企付銀未付,進行調節。然后計算出雙方余額,通過余額調節表調整后的余額才是企業銀行存款的實存數,這種傳統的制作方式上,對未達款項的定義一概為時間差異,對未達款項只是定“量”沒有定“性”,更無詳細的原因說明。這樣很容易造成制作時大多數財務人員在勾對銀行存款發生額時,僅以金額為唯一標准,容易造成張冠李戴的后果,這只是其一。其二,按傳統辦法,未達款項列示以后,真正意義上的時間性未達款項和其他原因未達款項是沒有分開列示的。而且由於調節表只反映未達款項的金額,不能反應未達款項的原因,對長期未達款項的沉墊,不易引起重視,特別是整數金額,會失去追溯本源的最佳時機,造成企業財務漏洞。
針對這些情況,我認為,在銀行余額調節表上的未達款項前面全部加注未達原因是比較科學的制作辦法。例如:
企付銀未付的原因有:時間性月未企業付款銀行未付、記帳錯誤憑證號等,付款回單未到,銀行串戶,支票退回注明經辦人發生時間等。
企收銀未收的原因有:時間性月末企業收款銀行未收,記帳錯誤,銀行串戶,收款回單未到,支票退票等
銀收企未收的原因有:時間性月末銀行收款企業未收,收款回單未到,銀行串戶,記帳錯誤等。
銀付企未付的原因有:時間性月未銀行企業付款未付、記帳錯誤憑證號等,付款回單未到,銀行串戶等。
這樣做,對編、制表人來說並不會增加額外的工作。同時對於以后未達款項的形成原因進行深入分析也是非常有用的,而且可以作到及時消除未達款項,責任的追究也會變得非常明確。
出納重點關注的是回單未到的問題,會計重點改正記帳錯誤和銀行串戶,並對退票重新掛帳,財務管理者只是比對1-2個月的銀行余額調節表,根據未達款項的形成原因,就能清楚的看出,會計、出納對各自職責內的未完成事項改進度的如何。
綜合上述,改進傳統編制銀行余額調節表的方法,就能方便更好的在財務管理中發揮作用,這樣做的意義有兩點:
如果未達款項沉墊較大,首先會使企業資金運作不利,資產負債狀況不實,要盡可能的使調節后的實際余額和帳面余額接近,只能多消除未達款項。其次非時間性的未達款項也是和收入的未確定、費用的未入帳以及往來的不實相聯的。例如,一個銀付企未付,可能會是支付貨款未做帳,支付費用未做帳等等。這樣就形成潛虧,后果是非常嚴重的,所以一定要重視和改進這些問題。
雖然制訂銀行余額調節表只是我們財務管理中一個小小的環節,但細微之處見功夫,將銀行余額調節表做實做好,不放過任何一個管理的漏洞,是我們每個財務人員應有的意識,應盡的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