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看下面這張圖片,下面的所有界面都是用html代碼實現的。
編程IDE:vb6.0
使用控件:WEBBROWSER
原理:使用olelib 讓程序繼承:IDocHostUIHandler 和 ICustomDoc接口 實現對window.external的重寫。
接下來展示一下基本的API接口。【】
var C_System = function () { this.UI = { ReloadApp: function () {/*全部重新載入程序*/ }, DragForm: function (FormName) {/*拖動窗體*/ }, HideForm: function (FormName) {/*隱藏窗體*/ }, ShowForm: function (FormName) {/*顯示窗體*/ }, SetWidth: function (FormName, v) {/*設置主窗體寬度*/ }, GetWidth: function (FormName) {/*獲得主窗體寬度*/ }, SetHeight: function (FormName, v) {/*設置主窗體高度*/ }, GetHeight: function (FormName) {/*獲得主窗體高度*/ }, GetScreenWidth: function () {/*獲得屏幕寬度*/ }, GetScreenHeight: function () {/*獲得屏幕高度*/ }, SetFormState: function (FormName, v) {/*設置窗體狀態*/ }, GetFormState: function (FormName) {/*獲得窗體狀態*/ }, GetFormHwnd: function (FormName) {/*獲得窗體句柄*/ }, VB_Load: function (FormName) {/**/ }, VB_Unload: function (FormName) { }, VB_End: function () { } }; this.API = { CallApiByName: function (libName, ProcName, pa) { } }; this.Net = { GetNewXMLHTTP: function () { }, GetNewServerXMLHTTP:function(){}, GetNewWinHTTP: function () { }, getClipImg: function () { } }; this.CRC = { FileChecksum: function (文件路徑) { }, StringChecksum:function(被加密的字符串){} }; this.S_Debug = function (被調試的對象) { }; this.ISIDEmode = function () { /*判斷是不是在IDE環境*/ }; this.openUrl = function (str) {/*打開網址*/ } }; System = new C_System();
System = window.external;//獲得VB6.0程序中的交互對象。
甚至可以用js來調用系統底層API
var hwnd = System.UI.GetFormHwnd("FrmMain"); System.API.CallApiByName("user32", "SetWindowLongA", hwnd, -20, 524288); System.API.CallApiByName("user32", "SetLayeredWindowAttributes", hwnd, 16711935, 255, 3);
實際在vb6.0中的執行代碼為:
Public Function CallApiByName(ByVal libName As String, ProcName As String, ParamArray Params()) As Long Dim hProc As Long Dim hModule As Long ReDim m_OpCode(400 + 6 * UBound(Params)) hModule = LoadLibrary(ByVal libName) If hModule = 0 Then MsgBox "Library讀取失敗!" Exit Function End If hProc = GetProcAddress(hModule, ByVal ProcName) If hProc = 0 Then MsgBox "函數讀取失敗!", vbCritical FreeLibrary hModule Exit Function End If CallApiByName = CallWindowProc(GetCodeStart(hProc, Params), 0, 1, 2, 3) FreeLibrary hModule End Function
引擎用System.Net.GetNewWinHTTP()【並非.net運行庫的System 相當於自己編寫的運行庫】來實現獲取一個新的WINHTTP對象實現跨域的網絡訪問和對Cookie的完整控制。
當然這樣還是不夠的。
接下來我打算自己做一個IDE和運行庫。內置Python 和Lua雙引擎的支持 或許也可以支持.NET的JIT。
使用WEBKIT + Google的V8引擎【來自Chromium源碼】的基礎上修改。
同樣是通過重寫window.external 在 【Chromium源碼的regerer項目】external_extension.cc文件里面可以實現對external的重寫。
大家可能了解過NODEJS 可以通過js來寫服務器端代碼,用JS寫客戶端代碼也是可以實現的。
這樣的一個運行庫加起來是不到30MB的。可以實現比.net更強大的功能。
界面方面:
1.直接支持了html5及以下版本,支持css3及以下版本,可以內置Flash支持。大幅度提升項目周期
功能方面:
1.支持直接用js調用lua Python 和 DIY的API。
2.調用底層API。包括:調用GDI繪圖 多線程控制 數據庫訪問等等。
3.離線運行。
4.應用商店,可以方便的在線安裝新APP。
兼容性:
每一個程序直接支持Windows Linux MAC IOS(Ihone) android WP等主流電腦和手機操作系統。無需單獨為每一個系統單獨開發。
文件大小優勢:
由於支持離線運行,每一個程序相當於都是在線安裝到本地后運行的。每一個APP一般不會超過1MB。
IDE優勢:
毫無疑問,JS是大部分程序員最喜歡的編程語言,js跟c++ C# delphi JAVA的區別就是 js 一直被當作弱語言來對待。沒有假設於平台上的運行庫。 C# VB.NET就是使用.NET運行庫 ,易語言 跟 delphi都有自己的運行庫來實現對系統底層的訪問。 在nodejs獲得巨大成功后,我們可以這么想。
js語言加上一對小翅膀后,也支持了一個運行庫,那就是如虎添翼。
很標准簡潔的MVC模式
模型:V8引擎-》JAVASCRIPT代碼實現。
視圖:WEBKIT-》 html5 html4 shtml1.0 跟flash來實現。
控制:V8引擎-》JAVASCRIPT代碼實現。
未完待修改。
我的郵箱地址是lujiao234@hotmail.com 小弟姓盧,歡迎各界朋友一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