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用自己理解的一句話解釋一下服務器負載均衡和服務器冗余技術的差別,這兩個技術都是解決網站在大訪問量的情況下仍然以快速度訪問網站的技術(不喜勿噴)。
負載均衡
外部網絡訪問網頁,路由器將訪問量分別轉至三台服務器上,即將訪問量分擔到不同的服務器設備上。
冗余技術
主服務器+備份服務器=服務器集群,每次訪問都是訪問的服務器集群上的主服務器,內容更改的話與備份服務器同步,當一個服務器集群的主服務器崩潰之后,備份服務器又充當主服務器。
自己理解中的OSI七層模型
應用層:FTP HTTP服務等
表示層:數據的形態,比如用什么樣的編碼
會話層:通信的時候通信狀態->TCP(可靠),UDP(不可靠)
傳輸層:數據加上源端口的目的端口
網絡層:數據加上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
數據鏈路層:幀的加封和解封,這個封是源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
物理層:線,水晶頭,這些都屬於物理層
簡單的總結一下,簡短不割
負載均衡的實現可分為硬件和軟件兩部分,硬件的話話費可能比較大,軟件的話總體上來說,怎一個好字了得,個人覺得的哈,但是看很多資料都說硬件比軟件好,但是就是貴。在軟件去設計的時候有微軟Windows的技術,也有Linux的技術。硬件的話主要是通過路由器等設備去實現。
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cnblogs.com/yydcdut/p/3524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