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參加工作的第一年,剛剛走出校園,懷着些許激動些許興奮走上了程序員道路。一路懵懂一路摸索,現在我的職業生涯竟然悄悄的走過了一個年頭,回顧這一年,有許多的波折許多的故事,確實應該好好總結一番。步入社會了,不能像學生時代那么無憂無慮,要為自己的未來負責了。自己走過的路要反思一下,新一年的計划要制定好,在下一個年終看看這些計划都做到了沒。
2013年的上半年,是我大四的最后一個學期。我在學校里是實踐派,成績保持在中等,和同學組團隊開發項目。也就是在和團隊開發項目的時候,我聽說了前端工程師這個職位,並產生了很大的興趣。學校沒有前端這門課,HTML、js、css這些知識也沒有哪門課會涉及到。於是在一幫學java的隊友中,我開始轉向研究前端,那時的目的也很簡單,就是要做出漂亮的界面來。第一次聽說了jQuery,跟着《鋒利的jQuery》學寫例子,慢慢的也用到了實際中,css知識也從網上找各種文章來看。於是通過不長的一段時間,我已經能做出在同學看來很漂亮的界面,在一群學java的同學中間,我的界面是做的最好的。那時也不懂什么div+css布局,什么流式布局。就用table布局。頁面性能什么的更不懂了。但在同學眼中,我儼然是一個“高手”了,經常有人找我做個網頁什么的。
於是在校園招聘的時候,同學們都奔着java工程師去了,而我卻投了前端工程師。后來面試的時候發現投前端的只有三個人,於是我很沒懸念的進入了現在的公司。其實百度、360的校招我也參加了,都被刷下來的,很明顯,我當時還不能算是一個前端,只是一個能做基本出頁面來的偽前端。
到了公司實習后我本以為會有前端高手來帶我,但很可惜,公司屬於那種傳統軟件企業,根本沒有前端團隊。我算是唯一一個專門做前端的。於是我在實習的時候就跟進了項目組,開始負責我們產品的所有前端工作。壓力可想而知,我帶着我半吊子的技術,白天切頁面,寫js。晚上就拼命學習,每天晚上都看張鑫旭大哥的博客,里面的文章一篇一篇看,漸漸的也學到了不少知識,明白了前端要掌握的技術都有哪些。不得不說,在我入門的關鍵時期,多虧了張鑫旭大哥的博客,在此也感謝一下。
在公司實習了半年,是我提升最快的時候,基本全靠自學,HTML、js、css的基本知識有了一定的掌握,因為jQuery在學校就在用,所以相對輕松些。一個項目下來,也可以熟練的使用。
不知不覺到了七月份,我畢業了。鑒於在公司的優秀表現,我順利的轉正,成為了一名真正的前端工程師。其實也談不上優秀,只是公司只有我一名前端,在后端程序員眼里,界面能做成這樣,已經足夠了。
隨后又參與了下一期項目,還是用我已經很熟練的jQuery,已經能做出一個ajax應用。在工作之余,也經常在網上瀏覽各種前端資訊,微博上關注的基本都是百度、騰訊、阿里等公司的前端,還有國內知名的大牛,跟着他們帶給我的線索,了解前端的各種知識。經常瀏覽的網站有w3cfuns、w3cplus,張鑫旭大哥的博客基本是每篇新文章必看,還有就是微博上細碎的鏈接,有感興趣的就點去看。
2013另外一個重要的東西就是博客園。早在學校的時候我就有搭建自己博客的想法,也試着搭過若干次,不過那時候確實也沒什么技術,沒什么可寫的東西,於是就都不管了。在2013年4月份的時候我終於意識到自己將來是要走技術路線了,於是下定決心把博客搞起來。看很多牛人都在博客園上,於是就選擇了博客園。一開始寫了幾篇文章,沒有什么訪問量也沒有評論,我還厚這臉皮讓室友給我評論,結果引來了他們的一片嘲笑。后來步入工作了,不斷在學新的知識,也就有了寫的內容,從生到熟開始了寫博客,漸漸的也有了感覺。越寫越想寫,像上癮了一樣。動力就是看到有人給我評論了,看到今天的PV又漲了。我也一度以寫博客為驅動來學習,感覺也是個不錯的方式。截止到今天,開博8個月,寫了39篇隨筆,有117條評論,還收獲了51個粉絲。不知我當年的室友看到后會是什么反應,我自己反正挺欣慰的。以后也會堅持下去。
在公司里,我還挺像個香餑餑,因為只有我一個前端,就被分在了PHP組,主要參與的也是PHP的項目。其他組有了頁面或是js方面的問題也經常找我幫忙,甚至還參與了其他項目的頁面改版。公司還嘗試了Hybrid APP,在我們的IOS和android產品中嵌入頁面,所以我也嘗試了制作移動端的頁面,學了一些響應式設計相關的知識。在公司其實還是挺受領導重視的。
看到這里,是不是覺得我的2013挺順挺勵志的,其實不然,在后半年,我就明顯的感覺到了現在的局限,一度困惑,迷茫。
原因正是我始終是在單打獨斗,憑着自學完成所有的工作。在公司沒有一個人可以和我交流,沒人能給我指導。公司項目的前端沒有人架構,始終停留在原始階段,頁面上扔着一大坨<script>標簽,沒有模塊化開發,沒有構建工具,沒有前端測試。眼前的一切還是跟我沒畢業的時候見到的一樣。
以我現在的能力,撐死了能算初級前端工程師,要讓我架構起來一個完整的前端挺難的。一開始我有嘗試,剛聽說模塊化開發的時候研究了seajs,后來發現用在項目中不現實。一來是項目太大,沒法半中間再加個seajs進去,二來我只有一個人在戰斗,實施起來難度也太大,而且自己還是個菜鳥呢,一點經驗沒有。
前端知識多而雜,如果不處在一個體系中,要從頭開始對於我來說太難了。后來我聽說了gruntjs,試了一下壓縮js、css文件,感覺挺好的,於是把我們項目的文件壓縮了一遍。但也僅僅的到此為止,我知道gruntjs很強大,它是用來建高樓的挖掘機,而我現在卻只是在蓋雞窩,有個瓦刀就夠用了。后來我又聽說了AngularJs,是一個強大的MV*框架,對它的興趣極大,而且發現它太適合用於我們的項目了。於是開始了學習,官方的文檔過了一遍了,寫了一系列學習筆記發表在了博客上。我迫切的希望能夠在項目中使用一下來練練手,但最后沮喪的發現,我們的項目太臃腫,原先沒有一點架構,根本沒有機會能用上。
於是我迷茫了,多希望有一個師傅來帶我啊,前端技術更新很快,來不及等待,而我這半年基本都是點到為止,沒能深入的使用那些先進的技術,還停留在jQuery上。
年底了,來需求了,要加班了,加完班,我還是停留在原來的水平上。。。
迷茫中,一個想法開始在腦海醞釀了,離職。
不會這么殘忍吧,我才剛畢業半年啊。。。我真的該跳嗎?說實話我非常渴望到一家互聯網公司工作,體驗真正的互聯網文化,而不是現在公司的養老文化。但工作不足一年,能跳到哪里去呢?哪里會接收我這個畢業半年就跳槽的不靠譜青年。。。唉,真是糾結。
不管怎么糾結,我已經開始看基礎知識准備面試了,試試吧。我強烈的感覺到,做前端開發的,不要說一年,半年都等不起。看看年后的運氣吧。。。
以上就是2013年的流水賬了,下面來總結一下這一年的得與失吧:
得到的:
1. 前端入了門,基礎知識有一定掌握,能算初級工程師了。
2. 讀了幾本書:《瞬間之美》,道格拉斯的《javascript精粹》,周愛民的《javascript語言精粹與編程實踐》,BYvoid的《nodejs開發指南》電子版,github上的《使用AngularJs開發下一代web應用》中文翻譯版
3. 了解了業內比較新的技術和工具
4. 堅持寫博客
5. 參加了w3ctech組織的一次交流會,HTML5峰會,京Js
欠缺的:
1. 沒能真正深入研究一門技術
2. 不夠刻苦,太懶散,周末時間都浪費了,dota打太多了
3. 光想不做的毛病,列了好多要學要看的東西,都沒實現
4. 不專注,上班時間也浪費了不少時間
要是給自己打個分,我想70分吧,比及格多一點。相比於我在網上天天看的那些高手,自己真的還差一大截。荒廢的時間太多了,自己都心虛。對於一個追求完美的處女座男淫來講,上面的欠缺明顯是不能接收的。所以我對自己的2013還是挺不滿意的。
2014年計划
無論怎樣,2013已經是過去,未來還是得靠自己把握,元旦之后,我把鬧鍾調早了半個小時,打算適應一段時間后調早一個小時,早晨擠一點時間出來學習。周末的時間也要好好利用,不能玩太多dota了。在2014年完成我下面的計划:
1. 繼續深入前端基礎知識的學習,基礎還太薄弱,需要深入。買的高程第三版在兩個月內看完。
2. 繼續學習AngularJs,着手用在一個實際項目,如果工作中沒有就自己做一個
3. 看網上的jQuery源碼分析文章,爭取自己看一遍zepto的源碼
4. 多多了解nodejs,多多嘗試gruntjs的強大功能
5. 開始玩github
6. 找一份新工作,到真正的前端團隊去磨練。
暫時想到的計划就這些,如果能很快找到新工作,會根據工作所需專注對應的技術。不付諸實踐,計划都是空談,一定言出必行,爭取到2014年底,達到中級工程師的水平。我清楚自己是個平凡的人,沒有早早接觸編程,沒有天賦,跟BYVoid這樣的天才簡直不能比,但至少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追趕一下其他的大牛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