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
XMLHttpRequest 對象
XMLHttpRequest 對象提供了對 HTTP 協議的完全的訪問,包括做出 POST 和 HEAD 請求以及普通的 GET 請求的能力。XMLHttpRequest 可以同步或異步地返回 Web 服務器的響應,並且能夠以文本或者一個 DOM 文檔的形式返回內容。
盡管名為 XMLHttpRequest,它並不限於和 XML 文檔一起使用:它可以接收任何形式的文本文檔。
XMLHttpRequest 對象是名為 AJAX 的 Web 應用程序架構的一項關鍵功能。
瀏覽器支持
XMLHttpRequest 得到了所有現代瀏覽器較好的支持。唯一的瀏覽器依賴性涉及 XMLHttpRequest 對象的創建。在 IE 5 和 IE 6 中,必須使用特定於 IE 的 ActiveXObject() 構造函數。正如在 XMLHttpRequest 對象 這一節所介紹的。
W3C 標准化
XMLHttpRequest 對象還沒有標准化,但是 W3C 已經開始了標准化的工作,本手冊介紹的內容都是基於標准化的工作草案。
當前的 XMLHttpRequest 實現已經相當一致。但是和標准有細微的不同。例如,一個實現可能返回 null,而標准要求是空字符串,或者實現可能把 readyState 設置為 3 而不保證所有的響應頭部都可用。
屬性
readyState
HTTP 請求的狀態.當一個 XMLHttpRequest 初次創建時,這個屬性的值從 0 開始,直到接收到完整的 HTTP 響應,這個值增加到 4。
5 個狀態中每一個都有一個相關聯的非正式的名稱,下表列出了狀態、名稱和含義:
狀態 | 名稱 | 描述 |
---|---|---|
0 | Uninitialized | 初始化狀態。XMLHttpRequest 對象已創建或已被 abort() 方法重置。 |
1 | Open | open() 方法已調用,但是 send() 方法未調用。請求還沒有被發送。 |
2 | Sent | Send() 方法已調用,HTTP 請求已發送到 Web 服務器。未接收到響應。 |
3 | Receiving | 所有響應頭部都已經接收到。響應體開始接收但未完成。 |
4 | Loaded | HTTP 響應已經完全接收。 |
readyState 的值不會遞減,除非當一個請求在處理過程中的時候調用了 abort() 或 open() 方法。每次這個屬性的值增加的時候,都會觸發 onreadystatechange 事件句柄。
responseText
目前為止為服務器接收到的響應體(不包括頭部),或者如果還沒有接收到數據的話,就是空字符串。
如果 readyState 小於 3,這個屬性就是一個空字符串。當 readyState 為 3,這個屬性返回目前已經接收的響應部分。如果 readyState 為 4,這個屬性保存了完整的響應體。
如果響應包含了為響應體指定字符編碼的頭部,就使用該編碼。否則,假定使用 Unicode UTF-8。
responseXML
對請求的響應,解析為 XML 並作為 Document 對象返回。
status
由服務器返回的 HTTP 狀態代碼,如 200 表示成功,而 404 表示 "Not Found" 錯誤。當 readyState 小於 3 的時候讀取這一屬性會導致一個異常。
statusText
這個屬性用名稱而不是數字指定了請求的 HTTP 的狀態代碼。也就是說,當狀態為 200 的時候它是 "OK",當狀態為 404 的時候它是 "Not Found"。和 status 屬性一樣,當 readyState 小於 3 的時候讀取這一屬性會導致一個異常。
事件句柄
onreadystatechange
每次 readyState 屬性改變的時候調用的事件句柄函數。當 readyState 為 3 時,它也可能調用多次。
方法
abort()
取消當前響應,關閉連接並且結束任何未決的網絡活動。
這個方法把 XMLHttpRequest 對象重置為 readyState 為 0 的狀態,並且取消所有未決的網絡活動。例如,如果請求用了太長時間,而且響應不再必要的時候,可以調用這個方法。
getAllResponseHeaders()
把 HTTP 響應頭部作為未解析的字符串返回。
如果 readyState 小於 3,這個方法返回 null。否則,它返回服務器發送的所有 HTTP 響應的頭部。頭部作為單個的字符串返回,一行一個頭部。每行用換行符 "\r\n" 隔開。
getResponseHeader()
返回指定的 HTTP 響應頭部的值。其參數是要返回的 HTTP 響應頭部的名稱。可以使用任何大小寫來制定這個頭部名字,和響應頭部的比較是不區分大小寫的。
該方法的返回值是指定的 HTTP 響應頭部的值,如果沒有接收到這個頭部或者 readyState 小於 3 則為空字符串。如果接收到多個有指定名稱的頭部,這個頭部的值被連接起來並返回,使用逗號和空格分隔開各個頭部的值。
open()
初始化 HTTP 請求參數,例如 URL 和 HTTP 方法,但是並不發送請求。
send()
發送 HTTP 請求,使用傳遞給 open() 方法的參數,以及傳遞給該方法的可選請求體。
setRequestHeader()
向一個打開但未發送的請求設置或添加一個 HTTP 請求。
XMLHttpRequest.open()
初始化 HTTP 請求參數
語法
open(method, url, async, username, password)
method 參數是用於請求的 HTTP 方法。值包括 GET、POST 和 HEAD。
url 參數是請求的主體。大多數瀏覽器實施了一個同源安全策略,並且要求這個 URL 與包含腳本的文本具有相同的主機名和端口。
async 參數指示請求使用應該異步地執行。如果這個參數是 false,請求是同步的,后續對 send() 的調用將阻塞,直到響應完全接收。如果這個參數是 true 或省略,請求是異步的,且通常需要一個 onreadystatechange 事件句柄。
username 和 password 參數是可選的,為 url 所需的授權提供認證資格。如果指定了,它們會覆蓋 url 自己指定的任何資格。
說明
這個方法初始化請求參數以供 send() 方法稍后使用。它把 readyState 設置為 1,刪除之前指定的所有請求頭部,以及之前接收的所有響應頭部,並且把 responseText、responseXML、status 以及 statusText 參數設置為它們的默認值。當 readyState 為 0 的時候(當 XMLHttpRequest 對象剛創建或者 abort() 方法調用后)以及當 readyState 為 4 時(已經接收響應時),調用這個方法是安全的。當針對任何其他狀態調用的時候,open() 方法的行為是為指定的。
除了保存供 send() 方法使用的請求參數,以及重置 XMLHttpRequest 對象以便復用,open() 方法沒有其他的行為。要特別注意,當這個方法調用的時候,實現通常不會打開一個到 Web 服務器的網絡連接。
XMLHttpRequest.send()
發送一個 HTTP 請求
語法
send(body)
如果通過調用 open() 指定的 HTTP 方法是 POST 或 PUT,body 參數指定了請求體,作為一個字符串或者 Document 對象。如果請求體不適必須的話,這個參數就為 null。對於任何其他方法,這個參數是不可用的,應該為 null(有些實現不允許省略該參數)。
說明
這個方法導致一個 HTTP 請求發送。如果之前沒有調用 open(),或者更具體地說,如果 readyState 不是 1,send() 拋出一個異常。否則,它發送一個 HTTP 請求,該請求由以下幾部分組成:
- 之前調用 open() 時指定的 HTTP 方法、URL 以及認證資格(如果有的話)。
- 之前調用 setRequestHeader() 時指定的請求頭部(如果有的話)。
- 傳遞給這個方法的 body 參數。
一旦請求發布了,send() 把 readyState 設置為 2,並觸發 onreadystatechange 事件句柄。
如果之前調用的 open() 參數 async 為 false,這個方法會阻塞並不會返回,直到 readyState 為 4 並且服務器的響應被完全接收。否則,如果 async 參數為 true,或者這個參數省略了,send() 立即返回,並且正如后面所介紹的,服務器響應將在一個后台線程中處理。
如果服務器響應帶有一個 HTTP 重定向,send() 方法或后台線程自動遵從重定向。當所有的 HTTP 響應頭部已經接收,send() 或后台線程把 readyState 設置為 3 並觸發 onreadystatechange 事件句柄。如果響應較長,send() 或后台線程可能在狀態 3 中觸發 onreadystatechange 事件句柄:這可以作為一個下載進度指示器。最后,當響應完成,send() 或后台線程把 readyState 設置為 4,並最后一次觸發事件句柄。
XMLHttpRequest.setRequestHeader()
語法
setRequestHeader(name, value)
name 參數是要設置的頭部的名稱。這個參數不應該包括空白、冒號或換行。
value 參數是頭部的值。這個參數不應該包括換行。
說明
setRequestHeader() 方法指定了一個 HTTP 請求的頭部,它應該包含在通過后續 send() 調用而發布的請求中。這個方法只有當 readyState 為 1 的時候才能調用,例如,在調用了 open() 之后,但在調用 send() 之前。
如果帶有指定名稱的頭部已經被指定了,這個頭部的新值就是:之前指定的值,加上逗號、空白以及這個調用指定的值。
如果 open() 調用指定了認證資格,XMLHttpRequest 自動發送一個適當的 Authorization 請求頭部。但是,你可以使用 setRequestHeader() 來添加這個頭部。類似地,如果 Web 服務器已經保存了和傳遞給 open() 的 URL 相關聯的 cookie,適當的 Cookie 或 Cookie2 頭部也自動地包含到請求中。可以通過調用 setRequestHeader() 來把這些 cookie 添加到頭部。XMLHttpRequest 也可以為 User-Agent 頭部提供一個默認值。如果它這么做,你為該頭部指定的任何值都會添加到這個默認值后面。
有些請求頭部由 XMLHttpRequest 自動設置而不是由這個方法設置,以符合 HTTP 協議。這包括如下和代理相關的頭部:
- Host
- Connection
- Keep-Alive
- Accept-charset
- Accept-Encoding
- If-Modified-Since
- If-None-Match
- If-Range
- Range
AJAX全稱為“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d XML”(非同步JavaScript和XML),是一種創建互動式網頁應用的網頁開發技術。使用Ajax的最大優點,就是能在不更新整個頁面的前提下維護數據。這使得Web應用程序更為迅捷地回應用戶動作,並避免了在網絡上發送那些沒有改變過的信息。Ajax不需要任何瀏覽器插件,但需要用戶允許JavaScript在瀏覽器上執行。就像DHTML應用程序那樣,Ajax應用程序必須在眾多不同的瀏覽器和平台上經過嚴格的測試。隨着Ajax的成熟,一些簡化Ajax使用方法的程序庫也相繼問世。同樣,也出現了另一種輔助程序設計的技術,為那些不支持JavaScript的用戶提供替代功能。
所謂核心代碼就是提供一個能夠跨瀏覽器的Ajax調用代碼,這部分代碼是后面擴展代碼的必備部分,在這部分代碼中我們提供了一個創建XMLHttpRequest對象並能夠與Web服務器進行異步數據交換。
var objXMLHttp; //進行createXMLHttpRequest對象的創建,由於不同的XMLHttpRequest的支持不同所以根據不同的瀏覽器創建 function createXMLHttpRequest(){ //對遵守DOM2規范的瀏覽器 if(window.XMLHttpRequest){ objXMLHttp = new XMLHttpRequest(); } else{ //ie 太多了循環下 var IEXML = ['MSXML2.XMLHTTP.5.0','MSXML2.XMLHTTP.4.0','MSXML2.XMLHTTP.3.0','MSXML2.XMLHTTP','Microsoft.XMLHTTP']; for(var i=0; i < IEXML.length ; i++){ try{ //微軟發布的Active控件 objXMLHttp = new ActiveXObject(MSXML[i]);break; }catch(e){ alert("創建xmlhttprequesst對象失敗!"); } } } } //通過POST方式提交 function postSend(){ //獲取contentvalue var contentvalue = document.getElementById("content").value; alert(contentvalue); //初始化xmlhttprequest對象 createXMLHttpRequest(); //創建url var url = "ajaxServlet"; //打開與服務器的連接 用post objXMLHttp.open("POST", url, true); //post需要設置消息頭 objXMLHttp.setRequestHeader("Content-Type",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回調函數 objXMLHttp.onreadystatechange = processResponse; //發送設置的參數,形式: param = value objXMLHttp.send("value="+contentvalue); } //通過get方式請求 function getSend(){ //獲取value var contentvalue = document.getElementById("content").value; alert("get:"+contentvalue); //初始化xmlhttprequest對象 createXMLHttpRequest(); //創建url,get方式采用url拼接傳參數 var url = "ajaxServlet?value="+contentvalue; //打開與服務器的連接 用post objXMLHttp.open("GET", url, true); //回調函數 objXMLHttp.onreadystatechange = processResponse; //發送設置的參數,參數已經上面傳 objXMLHttp.send(null); } function processResponse(){ if(objXMLHttp.readySatae== 1){ alert("XMLHttpRequest對象開始發送"); }else if(objXMLHttp.readySatae== 2){ alert("XMLHttpRequest對象發送完成"); }else if(objXMLHttp.readySatae== 3){ alert("XMLHttpRequest對象讀取服務器響應開始"); }else if(objXMLHttp.readySatae== 4){ alert("XMLHttpRequest對象讀取服務器響應結束"); if(onjXMLHttp.status == 200){ //信息已經成功返回,處理開始 var headers = objXMLHttp.getAllResponseHeaders(); aler(headers); //得到服務器返回的信息 var infor = objXMLHttp.responseText; alert(infor); }else{ alert("請求的服務器問題"); } } }
注意點:
1.creatXMLHttpRequst 對象 根據不同瀏覽器廠商
2.post 和 get 的傳值的不同
然后
<%@ page language="java" import="java.util.*" pageEncoding="utf-8"%> <!DOCTYPE HTML PUBLIC "-//W3C//DTD HTML 4.01 Transitional//EN"> <html> <head> <title>AjaxTest.html</title>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xmlHttpRequestTest.js" ></script> </head> <body> <input type = "text" name = "content" id = "content" > <input type = "button" name = "get" value = "GETButton" onclick = "getSend()"> <input type = "button" name = "post" value = "POSTButton" onclick = "postSend()"> </body> </html>
servlet:
public void doGet(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throws ServletException, IOException { doPost(request,response); } public void doPost(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throws ServletException, IOException { response.setContentType("text/html"); request.setCharacterEncoding("utf-8"); response.setCharacterEncoding("utf-8"); PrintWriter out = response.getWriter(); String value = request.getParameter("value"); System.out.println(value); out.print("得到"+value); }
提交后:
中文會亂碼
這樣我在這里說下兩個補充。
一。解決亂碼:
(1).頁面端發出的數據做一次encodeURI,服務器端使用 new String(請求參數.getBytes("iso8859-1"),"utf-8")如:
var url= "AJAXServer?name="+encodeURI($("#userName").val() ) ;
(2)頁面端發出的數據做兩次encodeURI處理, 服務器端用 URLDecoder.decode(請求參數,"utf-8");
二。不讓瀏覽器讀取緩存,定個時間戳騙過瀏覽器:
//給URL定個時間戳 function convertURL(url){ var timestamp=(new Date()).valueOf(); //接到url if(url.indexOf("?")>=0){ url += "&t="+timestamp; }else{ url += "?t="+timestamp; } return url; }
來自 泥沙磚瓦工之筆。 夜晚球隊來敲門,只恨小生酣夢中;晨露起身校中行,至處方知賈克斯。 謝謝分享,好的話,右下角輕松點下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