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忙於一個項目,主要做前端開發,使用的開發工具為記事本的升級版-sublime, 至於aptana sudio,功能是很強大,但是感覺不如sublime清爽,同時由於sublime的擴展插件比較多,能很好地滿足我的打字速度-我打字比較慢,但是借助於sublime的自動補全,感覺很快。
至於測試工具,就是簡單的各種版本瀏覽器啦,ff,chrome,以及ie各種坑人的版本。選擇ff,是因為ff在w3c標准的支撐上比較全面,而其開發調試工具,firebug功能很強大,至於chrome,俗稱谷歌瀏覽器,和ff比較類似-在支持w3c標准上, 而且其開發調試工具似乎更適合我,同時支持一下這個偉大的公司。選取ie6,7,8,9 則是無可奈何的事情,因為ms的自高自大,自己一個孩子還弄了一堆版本,沒有一個對w3c支撐較好,好像ie9,還可以啦,總之,這是無可奈何的事情,誰讓咱們中國大地上是ie6的沃土,據說全世界ie6都快絕跡了,咱們這里還欣欣向榮呢。
由於該項目在涉及機密性等方面不太有重要要求,同時個人秉承自由軟件的理念,開始采用git來進行代碼管理,似乎很神奇的,大家都可以嘗試一下。
好了,至於開發方面,因為有了一段時間,忙於碌碌而為,一直沒有總結,即使偶有心得,也難得記得,今天決定多寫些日志,記錄一下開發的日子,同時也是個人技術成長的回憶了,確實比較辛苦,但是笨鳥先飛嘛,勤奮一些總是好的。
鑒於本人未曾在任何軟件開發公司學習一二,所以其中多有問題,這里只是一個個人對於前端開發不斷摸索的過程而已,如有任何誤導大家之處,請多多見諒,多多糾正。
說是前端開發,但是不懂些后端則很痛苦,因為你總要交互,尤其是在做信息系統的時候,此文重在總結經驗,主要記錄本人如何從一堆亂麻的代碼設計與編寫方式向模塊化,分布式開發挺進的。至於實際意思,就不深究了,總之,從亂七八糟走向了有序的開發模式,也許值得分享。
記得開始的代碼,基本都寫在了一起,js,css,html 都在一個文件中,id,class等等哪里需要了,就添加一個,哪里不用,也不設計,等以后用到了,再添加,刪除則是基本不敢,有次不小心刪除了一個class,不僅css亂了,同時js中也用到了class選擇器,更是一塌糊塗,找到凌晨2點多,才找到問題所在,就是不小心刪除了一個類名。當時以為沒有用了,以后就長經驗了,基本是只敢添加,不敢刪除了。
這時候的開發我稱之為混沌時期,開發工具開始選擇的是dw,測試瀏覽器也是chrome和ie,至於ff的神器-firebug,還沒聽說過。總之就是html和css以及js沒有任何分離,同時js也並未使用任何js庫,基本是純js時期,辛苦自不必說,一個在jquery中很容易實現的hide,show,toggle等效果,js需要寫半天,但是那時候的辛苦畢竟得到很多,現在看js庫中的一些源碼,原理多是一樣,所以感覺學習js最好不要一上來就搞extjs,jquery以及dojo等等,雖然他們比較好用,但是遇到問題基本就不知道怎么解決,同時需求一旦變動,很多時候,庫並沒有給我們充分的選擇,很令你郁悶……
開發的混沌時期先寫到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