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為公司搭建CI平台過程中,以及在具體項目實施過程中使用過的一些插件的具體用法:
1. ant插件
這個插件可能是我們最為經常使用的,若構建腳本是使用build.xml的,那構建引擎肯定會選擇ant,在我們公司后台主要是C++和存儲過程開發的,前台主要是C#。
因此編譯打包我都選擇了ant進行。通過master-slaver這種模式,通常需要將構建腳本拷貝到slaver機器上,因此有時需要更改一下build.xml中的一些內容就比較麻煩,需要
在slaver機器上面去更改。為了方便配置管理人員可以直接在jenkins job配置管理頁面進行更改,因此將build.xml中一些需要更改的內容按照ant的property target進行參數化。
ant本身還有一個propertyfile的target,如下面代碼所示:
<!--replace屬性文件 --> <target name="generateConf"> <echo message="create deploy file"/> <propertyfile file="${ses.dir}\deploy_env.properties" comment="deploy config file"> <entry key="DeployMode" value="${DeployMode}"/> <entry key="BroadCastIPSegment" value="${BroadCastIPSegment}"/> <entry key="SystemName" value="${SystemName}"/> <entry key="DBServer" value="${DBServer}"/> <entry key="DBSchema" value="${DBSchema}"/> <entry key="DBUser" value="${DBUser}"/> <entry key="arb" value="${arb}"/> <entry key="compositor1" value="${compositor1}"/> <entry key="compositor2" value="${compositor2}"/> <entry key="s_server1" value="${s_server1}"/> <entry key="s_server2" value="${s_server2}"/> <entry key="u_server1" value="${u_server1}"/> <entry key="u_server2" value="${u_server2}"/> <entry key="front1" value="${front1}"/> <entry key="front2" value="${front2}"/> <entry key="binit" value="${binit}"/> </propertyfile> </target>
每個key-value對都通過屬性值對應起來。
而jenkins ant plugin頁面設置如下圖所示:
jenkins ant plugin提供一個properties的參數輸入項,通過該項可以把一些配置參數放在里面,在執行build的時候jenkins會把這些屬性值傳遞到后台的build.xml,這樣使用起來就方便了,配置管理人員也不用去后台更改build.xml了。
2.ssh publisher
這個插件主要是用來執行linux 都shell腳本,也可以上傳文件到后台服務器上。具體就不介紹了。
3. role based strategy
這個插件是用來配置用戶權限和任務權限的,通過正則表達是可以控制用戶只能訪問和查看與自己權限相關的任務和頁面。
具體配置如下圖所示:
4. sidebar links
個人覺得這個插件不錯,可以添加一些鏈接到jenkins上,比如把fitnesse的測試集鏈接添加到上面,方便訪問。
5.wall display
可以展示所有項目的構建matrics,有windows metro 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