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些東西也都是我Google來的,做個筆記以后自己安裝也方便些。
因為官方wiki的Beginners' Guide講的非常好,大部分步驟按照wiki一步一步來就好了,這里只說一下我的步驟。
Step 1
首先你需要你一個多重引導工具EasyBCD。安裝好以后運行,選擇左側的"Add New Entry",然后在右側選擇NeoGrub標簽頁,並點擊Install。接着點Configure,軟件會打開C:\NST\menu.lst文件讓你編輯,輸入以下內容:
title Install ArchLinux
root (hd0,0)
kernel /vmlinuz archisolabel=archlinux
initrd /archiso.img
boot
將下載好的鏡像重命名為archlinux.iso並放在C盤根目錄,然后用WinRAR打開鏡像,提取出目錄\ARCH\BOOT\X86_64\下的VMLINUZ.和ARCHISO.IMG兩個文件,一並放到C盤根目錄。(注:這里你要根據自己的CPU選擇,64位CPU就選X86_64目錄,32位就選I686目錄。)
Step 2
重啟電腦,並在引導界面選擇"Install ArchLinux"。
選擇系統版本之后引導安裝系統,會出現錯誤提示:waiting for device。這時不要重啟計算機,等待一段時間,系統退至shell后,依次輸入以下命令手動加載ISO:
mkdir /tmpmnt
mount -r -t ntfs /dev/sda1 /tmpmnt
modprobe loop
losetup /dev/loop6 /tmpmnt/archlinux.iso
ln -s /dev/loop6 /dev/disk/by-label/archlinux
exit
接下來的過程和wiki中類似,只作簡要說明。
Step 3
建立網絡(我用的是路由器,比較方便,其他上網方式請查閱wiki)
dhcpcd
ping一下測試網絡是否聯通
ping -c 3 www.google.com.hk
連上網第一步當然是配置pacman源
nano /etc/pacman.d/mirrorlist
源列表可以使用Pacman Mirrorlist Generator生成,我只保留了一個最快的。
接着准備分區,考慮到還要和Windows7組成雙系統,我選擇了MBR分區
fdisk /dev/sda
創建文件系統,並掛載分區
mkfs.ext4 /dev/sda8
mount /dev/sda8 /mnt
注1:這里的/dev/sda8是我自己的分區,相當於Windows下的G盤。Linux下的擴展分區從sda5開始,對應Windows下的D盤,依次類推,G盤也就是/dev/sda8了。
注2:關於swap。我不用休眠功能,而且是4GB內存,沒有分swap區。swap分區大小是個眾說紛紜的問題,我找到了RedHat的官方文檔Recommended Partitioning Scheme,不知道swap分區設置多大好的同學可以看看。反正我自己沒用swap分區,目前為止系統運行情況良好。
注3:關於分區方案。我之前裝過幾次linux都為分區頭疼,這個問題大家也是說什么的都有。這次我干脆就一個100GB的大分區,連swap都沒有。不過事后證明分一個掛載/home還是不錯的,至少換發行版重裝系統的時候可以保住數據。嗯,以后就這么干,倆分區:一個/,一個/home。
安裝基礎系統
pacstrap -i /mnt base
生成fstab
genfstab -U -p /mnt >> /mnt/etc/fstab
Change root
arch-chroot /mnt
設置鍵盤布局
loadkeys us
語言
nano /etc/locale.gen
取消en_US.UTF-8 UTF-8這行的注釋,保存退出。
然后Generate locales
locale-gen
生成locale.conf
echo LANG=en_US.UTF-8 > /etc/locale.conf
export LANG=en_US.UTF-8
Time zone
ln -s /usr/share/zoneinfo/Asia/Shanghai /etc/localtime
Hostname
echo Arch > /etc/hostname
dhcpcd服務自啟動
systemctl enable dhcpcd.service
設置root密碼
passwd
安裝Grub
注4:如果需要Grub,這一步請參照wiki。我們要安裝雙系統,直接就用Windows的Bootloader+NeoGrub好了。
收尾工作
exit
umount /mnt
reboot
Step 4
重啟以后進入Windows,編輯C:\NST\menu.lst,把第一步加入的內容改成下面這樣:
title Arch Linux
root (hd0,7)
kernel /boot/vmlinuz-linux root=/dev/sda8 ro
initrd /boot/initramfs-linux.img
然后重啟就ok了。
下面是一些TIPS,記錄使用過程中遇到的小問題與解決方法
使用Windows字體如Calibri, Tahoma顯示不正常
建立/etc/fonts/local.conf
文件,將下面的代碼貼入
<match target="font" >
<edit name="embeddedbitmap" mode="assign">
<bool>false</bool>
</edit>
</match>
Windows和linux雙系統時間不一致
首先確保BIOS中的時間為當地時間(localtime),進入Windows確認時間正確,然后進入Linux,輸入命令
hwclock -s --local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