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動態語言的世界里一直流傳着一種叫做鴨子類型的風格,其來自諺語:“如果行鴨子一樣走路,像鴨子一樣呱呱叫,那它就是一只鴨子”。
從鴨子類型,我們可以聯想到它的推導,並不在乎類型的真正實體,只要他的行為有鴨子的特性,那么我們就可以把它當做一只鴨子來看到。在動態語言設計中,可以解釋為無論一個對象是什么類型的,只要它具有某類型的行為(方法),則它就是這一類型的實例,而不在於它是否顯示的實現或者繼承。
鴨子類型在動態語言中被廣為奉行。某類接口需要一個log接口,換句話說這借口中需要調用傳入對象的log,方法,在動態語言中無論你傳入的是什么對象,只有具有log方法則就是合法的。而java,c#這類靜態強類型語言(當前首先聲明c#已經不是純的靜態強類型語言,它具有dynamic,表達式,當然這里所說的c#是去掉這類特性,或者說C#2.0吧)我們傳入的對象是必須顯示實現該接口的類實例,他們直接必須具有顯示的繼承鏈。
以上所說的是兩類語言設計中的對抽象的制約的區別。
Javascript中鴨子型的實現:
function log(logger){ logger.log(“hello world”); } log({log:function(msg){ console.log(msg); }});
代碼量很少,這里只是一種簡單的約定,而不是強制,使得我們的自控感增強,所以我喜歡javascript這門語言給我的自由度。但是相對於java這類靜態強類型語言而言是將語法的檢查推向了運行時期,延遲了發現問題的時間,不助於我們的調試。在強類型系統的語言中由於具有完備的類型信息,我們可以提高良好的IDE於開發時限制,有助於我們的大規模開發。所以這里沒有對錯,只是看你的選擇和喜愛。如果你是一個優秀的程序員,動態語言這種檢查的推遲對你並無什么問題,因為你能夠有條理次序的節奏型開發。
關於鴨子型風格這里還得必須提到go語言,也是go語言帶來我對這種風格的思考。
我們還可以顯示的定義在消費者方法中,形如
func SomeFunction(logger interface{Log(string)}){ logger.Log(“hello world, I am go lang”). }
實現提供者:
type S struct { } func (this *S)Log(msg string) { console.log(msg) }
在類型S就是一個實現了Logger的實例。
Go還有一種叫做空接口,能夠容納萬物的東西;
func log(any interface{}) int { return any.(I).Get() }
Go語言不同於其他鴨子類型語言的是它實現了在編譯時期檢查,同時也不失這種自由度。
另外TypeScript想必你也知道 ,這與google的dart一樣致力於將javascript帶入大規模開發的語言,不同的是TypeScript是javascript的超集,並不是重造一門新語言。他為javascript引入的接口,類型,泛型等較完備的類型系統,是的能夠有更好的IDE支持,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是對鴨子類型或者javascript編譯器的檢查推遲的彌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