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打開終端的方法
Ubuntu 中按左側欄的第一個“面板主頁(Dash 主頁)”(可以按win鍵調出),在里面輸入terminal可以打開終端,另外打開終端的快捷鍵是Ctrl+Alt+T
2.修改用戶密碼
在terminal中輸入passwd,回車,再輸入新密碼,回車,再次輸入新密碼,回車,搞定。注意Linux中輸入密碼的時候不會用*號顯示出來,所以注意不要輸錯了。
3.進入root(超級管理員)權限的方法
1)如果是rethat系統,啟動后直接就會進入root超級管理員,如果當然用戶不是root,在終端輸入su,回車,就進入root用戶。
2)如果是Ubuntu系統,啟動后進入的是普通用戶,需要在終端中先設置root的密碼,方法是sudo passwd root,回車,然后會提示輸入密碼,輸入后回車,會提示再次輸入密碼以確認。確認密碼后,回車,完成root密碼的設置。然后就跟rethat一樣,在終端輸入su,回車,提示輸入root的密碼,輸入剛才設置的密碼,就可以進去。
注:sudo是superuser do的縮寫
4.安裝卸載軟件、更新命令
安裝軟件:sudo apt-get install <軟件包名>
如安裝scim輸入法:sudo apt-get install scim
卸載軟件:sudo apt-get remove <軟件包名>
卸載剛才安裝的scim輸入法:sudo apt-get remove scim
如果有關聯的要卸載,會自動提示用sudo apt-get autoremove來自動清理。
升級:sudo apt-get update
如:升級vi用“sudo apt-get install vim”
5.關機、重啟、注銷、切換用戶、退出終端、清屏命令
shutdown –h now
重啟:shutdown –r now 或reboot
切換用戶:su(switch user)
注銷:logout(只有在純命令模式shell才可用)
退出終端:exit
清屏:clear
6.使用vi編輯器(可用來編寫程序,文本等),還有一個叫vim編譯器,是vi的升級版。
vi有三種模式:命令行模式、插入模式、底行模式。但也有的命令行模式和底行模式歸到一起,即分成兩種模式,一種是命令行模式,一種是插入模式。
1)在終端中輸入 vi fileName.suffixName(如 vi first.c或vi second.cpp)回車確定,相當於新建了一個記事本文件但還沒保存。(注意這時是命令行模式,是無法輸入字符的)
2)按i進入插入模式(要進入插入模式才能輸入字符)然后輸入程序。
3)按esc退出插入模式(進入命令行模式,用於復制、粘貼、刪除字符等操作)
4)在命令行模式下輸入冒號“:”可退出命令行模式進入底行模式(光標位於屏幕的底行,用戶可以進行文件保存或退出等操作)。
5)在底行模式下按w保存,q退出,q!強制退出不保存,x退出並保存,一般可直接輸入wq,回車,這樣就保存並退出。
6)接着用ls(即list,也可用dir)命令查看當前文件夾文件,用ls –l查看文件的詳細信息。
7)用gcc編譯器編譯剛才保存的C文件。
方法:①gcc fileName.c(或gcc fileName.cpp)這樣編譯成的文件后默認命名為a.out
②gcc fileName.c –o fileName.out,這樣編譯后的.out文件的名字就不會默認命名為a.out而是file_name.out了。
8)如果要編輯已存在的文件,比如之前寫的C程序有錯誤要修改,可在終端上輸入
vi fileName.c(或vi fileName.cpp),即可進入編輯。
9)修改文件名:mv oldName newName(注意要在終端界面,而不要在vi的命令界面)
10)運行fileName.out文件直接用“./fileName.out”,即用gcc編譯器把“.c”文件編譯成“.out”后,執行“.out”文件時,直接在文件名前加上“./”即可。
注:GCC(GNU Compiler Collection)
vi的刪除與修改文件的命令(注意是在編輯模式下而不是插入模式下):
x:刪除光標所在字符。
dd :刪除光標所在的列。
r :修改光標所在字元,r後接著要修正的字符。
R:進入取替換狀態,新增文字會覆蓋原先文字,直到按 [ESC]回到指令模式下為止。
s:刪除光標所在字元,並進入輸入模式。
S:刪除光標所在的列,並進入輸入模式。
7.復制移動刪除文件
1)復制
cp [選項] 源文件或目錄 目標文件或目錄
選項如下:
- a 該選項通常在拷貝目錄時使用。它保留鏈接、文件屬性,並遞歸地拷貝目錄,其作用等於dpR選項的組合。
- d 拷貝時保留鏈接。
- f 刪除已經存在的目標文件而不提示。
- i 和f選項相反,在覆蓋目標文件之前將給出提示要求用戶確認。回答y時目標文件將被覆蓋,是交互式拷貝。
- p 此時cp除復制源文件的內容外,還將把其修改時間和訪問權限也復制到新文件中。
- r 若給出的源文件是一目錄文件,此時cp將遞歸復制該目錄下所有的子目錄和文件。此時目標文件必須為一個目錄名。
- l 不作拷貝,只是鏈接文件。
2)刪除(用rm刪除可恢復,不可恢復的用shred)
rm [選項] 文件
- f 忽略不存在的文件,從不給出提示。
- r 指示rm將參數中列出的全部目錄和子目錄均遞歸地刪除。
- i 進行交互式刪除。
3)移動(兼重命名)
mv [選項] 源文件或目錄 目標文件或目錄
當目標是文件時,則把源文件重命名為目標文件名,如果目標是目錄,則把源文件或目錄移動到目標目錄里。
8.顯示你當前所在的目錄
pwd(present which dirctory)
9.添加用戶
useradd user_name
adduser user_name
10.修改密碼
passwd user_name(如果后面不寫user_name,那么就是給當前用戶設置密碼)
11.創建目錄
mkdir [option] [dir_name]
option: -p:確保用戶存在,不存在就創建一個
-m:對新建目錄設置存取權限
12.修改文件目錄屬主
chown(change owner)
mkdir -p /home/user_name (p是path的意思)
chown user_name:usrgp_name /home/newuser(注意home前面的/和前面的name有一個空格,否則會出錯)
13.刪除用戶
userdel user_name(只刪除用戶,不刪除用戶文件,就是說user_name這個文件還在,但是已經無法用這個用戶名登錄了)
如果用userdel –r user_name,則會刪除用戶文件及用戶目錄(包含用戶文件的那個目錄)
如果是用adduser添加的用戶,使用deluser user_name來刪除。
14.Linux下查看用戶組的信息
groups 查看當前登錄用戶的組內信息
groups user_name 查看user_name用戶所在的組,以及組內成員
whoami 查看當前登錄用戶名
who 顯示目錄登入系統的用戶信息
whois user_name 查找並顯示用戶信息
w 顯示目前登入系統的用戶信息
finger 查詢用戶的信息
15.Linux的運行級別(共7級)
命令:init [0123456]
0 關機
1 單用戶
2 多用戶狀態沒有網絡服務
3 多用戶狀態有網絡服務
4 系統未使用保留給用戶
5 圖形界面
6 系統重啟
修改默認的運行級別可修改文件:
/etc/inittab中的id:5:initdefault:這一行中的數字,如把5修改成1。
16.修改用戶名
用vi編輯根目錄下面的/etc/passwd,在最后一行里面改用戶名就行,修改后wq保存退出后用reboot重啟就可以了(首先要用su轉換成root權限)
“GNU GRUB”簡稱“GRUB”是GRand Unified Bootloader的縮寫,它是一個多重操作系統啟動管理器。用來引導不同系統,如windows,linux。
17.壓縮解壓(打包解包)
壓縮打包相關命令
命令 |
命令含義 |
格式 |
bzip2 |
.bz2文件的壓縮(或解壓)程序 |
bzip2 [option] filename |
bunzip2 |
.bz2文件的解壓縮程序 |
bunzip2 [option] filename.bz2 |
bzip2recover |
修復損壞的.bzw文件 |
bzip2recover.bz2壓縮文件 |
gzip |
.gz文件的壓縮程序 |
gzip [option] filename |
gunzip |
解壓縮被gzip壓縮過的文件 |
gunzip [option] filename.gz |
unzip |
解壓縮winzip壓縮的.zip文件 |
unzip [option] filename.zip |
compress |
早期的壓縮或解壓縮程序(壓縮后文件名為.Z) |
compress [option] filename |
tar |
對文件或目錄進行打包或解包 |
tar [option] [filename] list of file |
1)gzip:對文件進行壓縮和解壓縮,而且gzip會根據文件類型可自動識別壓縮或解壓縮。
格式:gzip [選項] filename
gzip參數列表
參數 |
參數含義 |
-c |
將輸出信息寫到標准輸出上,並保留原有文件 |
-d |
將壓縮文件解壓 |
-l |
對每個壓縮文件,顯示下列字段:壓縮后大小、壓縮前大小、壓縮比、壓縮前文件名 |
-r |
查找指定目錄並壓縮或解壓縮其中的所有文件 |
-t |
測試,檢查壓縮文件是否完整 |
-v |
對每一個壓縮和解壓的文件,顯示文件名和壓縮比 |
2)tar:對文件目錄進行打包或解包。
tar命令常見參數列表
選項 |
參數含義 |
-c |
建立新的打包文件 |
-r |
向打包文件末尾追加文件 |
-x |
從打包文件中解壓出文件 |
-o |
將文件解開到標准輸出 |
-v |
處理過程中輸出相關信息 |
-f |
對普通文件進行操作 |
z |
調用gzip來壓縮打包文件,與-x聯用時調用gzip完成解壓縮 |
-j |
調用bzip2來壓縮打包文件,與-x聯用時調用bzip2完成解壓縮 |
-Z |
調用compress來壓縮打包文件,與-x聯用時調用compress完成解壓縮 |
例:
tar -cvf a.tar a 創建文件a的tar包
tar -tvf a.tar 查看tar包包含的文件
tar -xvf a.tar 釋放tar包文件
tar -rvf a.tar b 追加文件b到tar包a.tar
tar -Avf a.tar c.tar 追加c.tar包到a.tar包
tar -zcvf a.tar.gz a 創建文件a的gzip壓縮的tar包
tar -ztvf a.tar.gz 查看文件a的tar壓縮包內容
tar -zxvf aa.tar.gz 釋放aa.tar.gz包的內容
tar -jcvf aa.tar.bz2 aa 創建文件a的bzip壓縮的tar包
tar -jtvf aa.tar.bz2 查看文件a的tar壓縮包內容
tar -jxvf aa.tar.bz2 釋放aa.tar.bz2包的內
Linux常見壓縮解壓命令一覽表
文件后綴 |
解壓命令 |
示例 |
.a |
tar xv |
tar xv hello.a |
.Z |
uncompress |
uncompress hello.Z |
.gz |
gunzip |
gunzip hello.gz |
.tar.Z |
tar xvZf |
tar xvZf hello.tar.Z |
.tar.gz/.tgz |
tar xvzf |
tar xvzf hello.tar.gz |
.rpm |
安裝:rpm -i |
安裝:rpm -i hello.rpm |
解壓:rpm2cpio |
解壓:dpkg -i hello.deb |
|
.deb |
安裝:dpkg -i |
安裝:dpkg -i hello.deb |
解壓:dpkg-deb --fsys-tarfile |
解壓:dpkg-deb --fsys-tarhello hello.deb |
|
.zip |
unzip |
unzip hello.zip |
注:tar命令的作用是對文件進行打包或解包,注意打包解包與壓縮解壓不同。
打包:將一些文件或目錄變成一個總的文件(把許多文件變成單個文件)。
壓縮:將一個(注意是“一個”)大的文件通過一些壓縮算法變成一個小文件。
在Linux中的很多壓縮程序如(gzip)只能針對一個文件進行壓縮,這樣當想要壓縮較多文件時,就要借助其它的工具將這些文件先打成一個包,然后再用壓縮程序壓縮這一個包。
18、查看、修改文件讀寫權限
上例查看文件讀寫權限:ls -l xxx.xxx(xxx.xxx是文件名)
修改文件讀寫權限:chmod xxx ***.***(其中xxx是三位數字,***.***是文件名)
例:chmod 700 name.txt(表示文件擁有者擁有讀、寫、執行三種權限,而文件所有組、系統其他用戶沒有讀、寫、執行權限),修改中間的三位數字可以修改不同的權限。
例:-rwx--r--
上例共10個字符,
第 一個字條:表示文件類型,其中上例的“-”表示普通文件,此外還有:
目錄文件(用“d”表示)
鏈接文件(用“l”表示)
字符設備(用“c”表示)
塊設備(用“b”表示)
命名管道(用"p"表示)
堆棧文件(用"f"表示)
套接字(用"s"表示)
后面9個字符每3個分為一組,共3組
第一組:文件擁有者(u,user)對文件的權限
第二組:文件所有組(g,group)對文件的權限
第三組:系統其他用戶(o,other)對文件的權限
這三組中,每組的三個字符按順序分別表示:讀、寫、執行(即read、write、execute)
每組的三個字符又可以用一個八進制數字表示,這個八進制數字又是從二進制轉化而來,方法:
例如:rwx用二進制111表示,r--用100表示,-w-用010表示,--x用001表示,---用000表示,二進制數100,010,001、000用八進制表示分別為:4、2、1、0。
如果文件可讀可寫可執行,即rwx,則rwx又可用數字7表示(即4+2+1),4即可讀r--(100),2即可寫-w-(010)、1即可執行--x(001)。
r--
-w-
--x
rwx
(r-- + -w- + --x)=rwx
如:chmod 700 name.txt,表示修改name.txt這個文件的訪問屬性,700三位數字中,第一位表示文件擁有者的權限,第二位表示文件所有組的權限,第三位表 示系統其他用戶的權限。7即4+2+1(即rwx),文件擁有者對name.txt這個文件有讀、寫、執行三個權限,而第二位和第三位都是0,0即 0+0+0(即---),表示文件所有組和系統其他用戶都沒有對name.txt進行讀、寫、執行的權限(當然這里只是一個例子,實際上txt文件是不能 被執行的)
19、重啟X-windows(類似windwos的explorer.exe)的方法
Ubuntu 中 默認重啟X-Windows 為 Alt+Print+K
20、ubuntu顯示桌面快捷鍵
Ctrl+Super+D(Super即windows鍵,即Ctrl與Alt鍵之間的那個)
小提示:長按Super鍵可顯示全部快捷鍵,放開即消失。
21、設置Linux更新源
首先備份:$sudo cp /etc/apt/sources.list etc/apt/sources.list_backup
修改:$sudo gedit /etc/apt/sources.list
(即用gedit打開sources.list)
22、查看Linux系統版本和內核版本
1)查看內核
cat /proc/version
uname -a
uname -r
2)查看Linux版本
lsb_release -a
cat /etc/issue
3) 登錄到linux執行cat /etc/redhat-release ,例如如下:
[root@q1test01 ~]# cat /etc/redhat-release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AS release 4 (Nahant Update 2)
注:這種方式下可以直接看到具體的版本號,比如 AS4 Update 1
4)登錄到linux執行rpm -q redhat-release ,例如如下:
[root@q1test01 ~]# rpm -q redhat-release
redhat-release-4AS-3
23、在終端用命令查看某個文件夾里面的文件個數
ls |wc
24、切換純命令終端(稱為虛擬控制台)的快捷鍵
Ctrl+Alt+F1-F7,其中F1-F6是6個純命令終端,F7是X窗口(即圖形界面),6個純命令終端稱為:tty1,tty2,一直到tty6,tty,我上網查了,是teletype的縮寫,teletype是電傳打字機的意思。
25、查找查個進程的進程號
ps -ef|grep httpd(httpd是進程名)
netstat -ant(查找端口號)
26、Ubuntu的截圖方法
1)全屏幕截屏直接按鍵盤上的Pirntscreen鍵,然后就可以按着鼠標左鍵拖選截屏區域,拖選完放開左鍵彈出對話框,可以選擇復制到剪貼板或者保存圖片。
2)局部區域截屏按着Shift再按Pirntscreen鍵,然后就可以按着鼠標左鍵拖選截屏區域,拖選完放開左鍵彈出對話框,可以選擇復制到剪貼板或者保存圖片。
27、查看硬盤容量使用情況
df -h(容量計算進位為1024)或df -hi
df -H(容量計算單位為1000)
注:df是disk free的縮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