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段式和頁式存儲管理的地址結構很類似,但是它們有實質上的不同,以下錯誤的是(D)
A.頁式的邏輯地址是連續的,段式的邏輯地址可以不連續
B.頁式的地址是一維的,段式的地址是二維的
C.分頁是操作系統進行的,分段是用戶確定的
D.頁式采用靜態重定位方式,段式采用動態重定位方式
2、在以下的存儲管理方案中,能擴充主存容量的是(D)
A. 固定式分區分配 B. 可變式分區分配
C. 頁式存儲管理 D. 分頁虛擬存儲管理
3、段頁式管理中,地址映像表是(C)
A.每個進程一張段表,一張頁表 B.進程的每個段一張段表,一張頁表
C.每個進程一張段表,每個段一張頁表 D.每個進程一張頁表,每個段一張段表
4、一段頁式存儲器,地址結構如下所示
23 10 9 0
段號 |
頁號 | 頁內偏移 |
該存儲器最多容許 16 個段,請填寫每個部分的含義,計算每一段所容納的頁數和最大長度。
每一段可以包含210=1024頁,最大長度為210*1K=1M
5、采用 ( B ) 不會產生內部碎片。
A.分頁式存儲管理 B.分段式存儲管理
C.固定分區式存儲管理 D.段頁式存儲管理
6.離散存儲管理的主要特點是 ( A) 。
A.不要求將作業裝入到內存的連續區域
B.不要求將作業同時全部裝入到內存的連續區域
C.不要求進行缺頁中斷處理 D.不要求進行頁面置換
7、可變式分區又稱為動態分區,它是在系統運行過程中(B)時動態建立的。
A.在作業裝入 B.在作業創建 C.在作業完成 D.在作業未裝入
8、計算機系統的二級存儲包括(D)
A.CPU寄存器和主存緩沖區 B.超高速緩存和內存儲器
C.ROM和RAM D.主存儲器和輔助存儲器
9、某頁式存儲管理系統中,地址寄存器長度為24位,其中頁號占14位,則主存的分塊大小是(A)字節
A.210 B.10 C.214 D.224
10、作業在執行中發生了缺頁中斷,經OS處理后,應讓其執行(B)指令。
A.被中斷的前一條 B.被中斷的那一條
C.被中斷的后一條 D.啟動時的第一條
11、分頁式虛擬存儲管理系統中,頁面的大小與可能產生的缺頁中斷次數(B)。
A.成正比 B.成反比 C.無關 D.成固定值
12、某虛擬存儲器中的用戶空間共有32個頁面,每頁1KB,主存16KB。假定某時候系統為用戶的第0、1、2、3頁分別分配的物理塊號為5、10、4、7,虛擬地址0A6F對應的物理地址是(126F)。
13、覆蓋和對換都需要從外存讀入信息,所以覆蓋是對換的別名。(錯誤)
14、在某頁式虛擬系統中,假定訪問內存的時間是10ms,平均缺頁中斷處理為 25 ms,平均缺頁中斷率為5%,試計算在該虛擬系統中,平均有效訪問時間是多少?
在內存:10 ms+10 ms=20 ms
不在內存:10 ms+25 ms+10 ms+10 ms =55 ms
20 msX(1-5%)+55 msX5%=21.75 ms
15、在請求分頁系統中,假設某進程頁表如下:
頁號 |
頁框號 |
存在位 |
0 | 101H |
1 |
1 | —— | 0 |
2 | 254H |
1 |
頁面大小 4K ,一次訪問內存時間 100ns ,一次訪問快表( TLB )的時間為 10 ns ,處理一次缺頁平均花費 108 ns (含更新 TLB 和頁表時間),進程的駐留集大小固定為 2 ,采用 LRU 和局部置換。假設( 1 ) TLB 初始為空 ( 2 )地址轉換時先訪問 TLB ,若不中,再訪問頁表(忽略之后 TLB 更新時間)( 3 )存在位為 0 表示不在內存,產生缺頁中斷,中斷后回到產生中斷的指令執行。設有地址訪問序列 2362H , 1565H , 25A5H 。問
(1) 訪問上述3個地址,分別需要多長時間。
(2) 基於上述訪問序列,1565H的物理地址是多少?
解答:(1)頁面大小4K,在邏輯地址中是后12位。2362H和25A5H頁號為2,1565H頁號為1,
訪問2362H的時間=10 ns(訪問TLB)+100 ns(訪問頁表)+ 100 ns(訪問內存單元)
=210 ns
訪問1565H,發生缺頁中斷,返回后需要再次訪問TLB
訪問1565H的時間=10 ns(訪問TLB)+100 ns(訪問頁表)+ 100000000 ns (缺頁中斷)+10 ns (訪問TLB)+100 ns(訪問內存單元)=1100000220 ns
訪問 25A5H的時間=10 ns(訪問TLB)+100 ns(訪問內存)=110 ns 因為此次TLB命中
(2) 根據LRU算法,訪問1565H的時候,1號頁要替換掉0號頁,所以對應101H頁框
所以1565H的物理地址是101565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