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計算之路-阿里雲:試用阿里雲RDS——10分鍾 vs 1小時16分鍾


這篇博文寫得比較簡短,主要是分享一個實測的數據:同樣的備份文件,在阿里雲雲服務器上恢復需要1小時16分鍾,而在阿里雲RDS中只需10分鍾。

下面是將數據庫從雲服務器向RDS遷移的操作步驟:

測試用的是5型RDS(8G內存,400G存儲,800個最大連接)

1. 在雲服務器上對遷移的數據庫CNBlogsText進行完全備份,備份前該數據庫的恢復模式要是Full。

測試中雲服務器上60G數據庫的帶壓縮的完全備份耗時37分鍾。

2. 進入阿里雲網站上的RD管理控制台,打開“實例應用管理”,切換至“數據庫管理”,點擊“增加數據庫”按鈕。

a. 填入將遷移過來的數據庫名稱

數據庫名稱竟然不允許大寫字母,不知設計者出於什么樣的考慮。幸好SQL Server不區分大小寫,這里填入小寫字母也不影響使用。

b. 然后填入訪問這個數據庫的用戶名與密碼。用戶名不允許大寫字母就算了,連密碼也不允許大寫,密碼不是越復雜越好嗎?這里更搞不懂設計者的意圖。

c. 填好之后,點擊“提交”,然后RDS開始創建數據庫。。。

3. 等數據庫創建好之后,點擊“數據遷入”,獲取FTP信息與備份文件需要更改的文件名(比如這里是cnblogstext_1365466291652.bak)。

4. 回到源數據庫服務器所在的雲服務器,將之前的完全備份文件重命名為cnblogstext_1365466291652.bak。

5. 添加一條路由信息,讓FTP走內網(上傳速度快)

route -p add RDS_FTP_IP 內網網關

6. 用FTP客戶端連接RDS的FTP服務,需要注意的是FTP的加密類型要選擇“要求隱式的 FTP over TLS”。

7. 通過FTP上傳備份文件,在測試中14G文件不到10分鍾完成上傳。

8. 上傳成功后,在RDS的實例應用管理中會看到上傳的文件,如下圖:

 

9. 然后點擊“數據導入”,通過手機驗證之后,就開始進行導入(實際就是對剛才上傳的備份文件進行恢復操作)。

10. 在測試中,在RDS中恢復只需10分鍾左右,而之前在雲服務器上同樣的備份文件恢復耗時1小時16分鍾

真是天壤之別!根據阿里雲提供的數據,5型RDS能支撐4000IOPS,而昨天我們的數據庫達到600IOPS,雲服務器就支撐不住,造成數據庫寫入超時。

都是服務器,為什么差距這么大呢?RDS沒有使用阿里雲的虛擬化技術,如果拋開硬件本身的性能差別,RDS與雲服務器之間的差距越大,越說明阿里雲的虛擬化技術任重而道遠。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