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帶寬
網絡帶寬是指在一個固定的時間內(1秒),能通過的最大位數據。就好象高速公路的車道一樣,帶寬越大,好比車道越多
帶寬是一個非常有用的概念,在網絡通信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帶寬的實際含義是在給定時間等條件下流過特定區域的最大數據位數。雖然它的概念有點抽象,但是可以用比喻來幫助理解帶寬的含義。把城市的道路看成網絡,道路有雙車道、四車道也許是八車道,人們駕車從出發點到目的地,途中可能經過雙車道、四車道也許是單車道。在這里,車道的數量好比是帶寬,車輛的數目就好比是網絡中傳輸的信息量。我們再用城市的供水網來比喻,供水管道的直徑可以衡量運水的能力,主水管直徑可能有2m,而到家庭的可能只有2cm。在這個比喻中,水管的直徑好比是帶寬,水就好比是信息量。使用粗管子就意味着擁有更寬的帶寬,也就是有更大的信息運送能力。
2.吞吐量
是指對網絡、設備、端口、虛電路或其他設施,單位時間內成功地傳送數據的數量(以比特、字節、分組等測量)。
3.帶寬與吞吐量的區別
吞吐量與帶寬的區分:吞吐量和帶寬是很容易搞混的一個詞,兩者的單位都是Mbps。先來看兩者對應的英語,吞吐量:throughput;帶寬:Max net bitrate。當討論通信鏈路的帶寬時,一般是指鏈路上每秒所能傳送的比特數,它取決於鏈路時鍾速率和信道編碼,在計算機網絡中又稱為線速。可以說以太網的帶寬是10Mbps。但是需要區分鏈路上的可用帶寬(帶寬)與實際鏈路中每秒所能傳送的比特數(吞吐量)。通常更傾向於用“吞吐量”一詞來表示一個系統的測試性能。這樣,因為實現受各種低效率因素的影響,所以由一段帶寬為10Mbps的鏈路連接的一對節點可能只達到2Mbps的吞吐量。這樣就意味着,一個主機上的應用能夠以2Mbps的速度向另外的一個主機發送數據。
為何感到下載速率沒有達到ISP說的速率???
ISP提供的線路帶寬使用的單位是比特,而一般下載軟件顯示的是字節(1字節=8比特),所以要通過換算,才能得實際值。我們以1M寬帶為例,按照換算公式換算一下:
1Mb/s=1000*1000b/s=1000Kb/s=1000/8KB/s=125KB/s
理論上1M(即1Mb/s)寬帶理論速率是:125KB/s(即1000Kb/s),實際速率(吞吐量)大約為40---100kB/s;(其原因是受用戶計算機性能、網絡設備質量、資源使用情況、網絡高峰期、網站服務能力、線路衰耗,信號衰減等多因素的影響而造成的)。4M(即4Mb/s)的寬帶理論速率是:500KB/s,實際速率(吞吐量)大約為200---440kB/s 。上行速率是指用戶電腦向網絡發送信息時的數據傳輸速率,下行速率是指網絡向用戶電腦發送信息時的傳輸速率。比如用FTP上傳文件到網上去,影響上傳速度的就是“上行速率”;而從網上下載文件,影響下載速度的就是“下行速率”。當然,在實際上傳下載過程中,線路、設備(含計算機及其他設備)等的質量也會對速度造成或多或少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