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work》摘錄讀后隨感


今早在酷殼上看到一篇文章《Rework》摘錄及感想,也涌出來不少的共鳴和感悟,記錄如斯。


關於職業規划

你有職業規划嗎?如果你有的話,那么你就一定就錯了。職業規划是一件很扯淡的事情。我和一些高手都交流過,其實這些人在當初都並不有什么職業規划的,要說有的話,也就是想把技術搞透搞精。這些人在一開始從來沒有想過要當個什么經理或是什么架構師之類的東西,這些人就是對技術有非常大的熱情,把身邊的那些看得見夠得着的事情做到好好地,並且保持不持續強大的好奇心努力地學習自己不懂的東西。一個堅定不移的決定和意志力會比任何的計划和職業規划都重要。

我目前倒是挺贊同職業規划是一個扯淡。因為以自己的經歷看,隨着工作經驗的積累、眼界的開闊,不同的時期想做的事情也是不一樣的。比如我規划5年后要做到某某技術的專家,但很可能5年都不到,該技術就面臨淘汰。甚至有的時候,命運給了你一個機會,而如果你抓住了這個機會,你突然就走上了一個你自己以前都沒想過的路。相對於職業規划明確的,我倒更喜歡隨遇而安的人,因為我倒覺得這類人才是睿智的和聰明的,他們在每一個工作上都經過鍛煉,有過經歷,盡管某些經歷可能與你的目標並不相干,但至於哪天這些經歷可以派上用場則完全說不好。世界是公平的,在給你的同時,也會拿走你其他的東西。


關於工作和思考

如果你只是為了工作而工作,那么你就會喪失判斷力。你的價值觀和決策方式都是扭曲。你沒有能力去判斷哪些工作值得做,哪些工作該放棄,最后搞得自己筋疲力盡,而一個筋疲力盡的人是無法作出明智的決定的。

工作狂不是英雄。他們不是在節約時間而是在浪費生命。真正的英雄早已想出了辦法,搞定一切,然后回家了。

另外,每當我在優秀員工的評比和員工的績效考核中的跨團隊比較中我們能聽到很多很多的人說,XX員工工作任勞任願,工作得很晚很晚,付出很大。老實說,我真的為這樣的價值觀感到悲哀。最后,我還想說說關於超時工作,我也經常學習和做自己的事情到深夜,我相信很多人也這樣,但我們應該認真思考一下Rework中的這個觀點,我們超時工作是在使用蠻力呢?還是在使用熱情和興趣呢?

很多公司和人都關注即將到來的大事件。他們熱衷於新鮮熱辣的事物,追逐最新的潮流和技術
這是一條愚笨之路。一旦走上這條路,你就會關注時髦、放棄本質,把注意力放到不斷變化的事物上,而不是持久不變的事物上。
你的事業的核心應該建立在不變的基礎之上。你應該投資於那些人們現在需要,並且十年后仍然需要的事物上
要記住,時尚會凋零。只有當你聚焦於長久的功能時,你才會發現自己把握住了永不落伍的東西。

我喜歡按寫代碼的的方式將程序員分為兩類:投機者和老黃牛。兩者最主要的區別,就是前者特別討厭每天做重復的事情;每天都在想如果能將一些重復的事情交給工具做就好了。后者則每天寫着一樣的代碼,遵守着公司的代碼規范,一板一眼的完成着分配到的活。通常,老黃牛最容易得到公司優秀員工的稱號,因為他們總是盡心盡責,做了很多東西,沒有任何的過失,將公司的利益維護的很好。但站在個人發展的角度,如果有一天你的技能過時了,你該怎么辦?或者當出去應聘時,你有什么些自己的心得和談資?

其實,無論哪行哪業,再怎么演變,也有他不變的地方。我們的思考就是要去找出這些不變的地方,投入十二分的經歷去研究這些方面。在編程上,目前不變的地方有兩處:計算機的指令執行架構和自然思維向程序語言的轉化。說的通俗點,就是面向過程和面向對象兩個方面,前者偏微觀,后者偏宏觀。


 

做一個觀點鮮明的人

我從來不想做一個大眾臉。酷殼上有很多比較有爭議的文章,也有很多人說我很極端,偏執,有優越感,清高……,說什么的都有,無所謂。我有一個做新聞編輯的太太,主輯要求文章要客觀和沒有觀點,不溫不火,本來好好的一篇有觀點的文章被編輯過后只剩下了一堆食之無味的文字。我喜歡有鮮明的觀點,因為鮮明的觀點和立場能不但能讓文章鮮活起來,而且還能迎來更多的不同意見和更多的思考(而不只是“頂”“贊”之類無意義的回復)。我並不希望我的觀點是正確的,我只希望能和更多的人加入我一同思考,而思考最佳的催化劑就是爭論。我從這個行為中收益到了很多很多。

可能是出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也或許是出於懼怕“槍打出頭鳥”的原因,很多時候我們不敢向公眾表達自己的觀點,怕為此引來爭執。其實跳出這個圈來看,這樣的行為很可笑。首先,不可能所有的人都喜歡你;在需要的時候,你不表現自己,你就失去了讓別人了解你的機會,也同樣就跟機會說了再見。其次,你的觀點就是你的標簽,能讓你從中獲益,比如比較容易找到臭味相投的人。在博客園,這點做的比較好的應該就是趙姐夫了,旗幟鮮明的表達.NET就是牛,JAVA就是丑的觀點,並舉出很多例子。當然,補充下,觀點鮮明的同時還要有論據,不能光空喊口號,那種就很沒意思了。在這一點上,我還需要多多加強。


小,並不表示沒能力或能力不足

很多人都會以為擁有一支成百上千人的團隊而成為一個成功的標志。就像很多朋友和獵頭都會問我管多少人,當我說,我就管個十人不到的團隊時,他們似乎都會覺得我很平庸。他們中的一些人基本上就不會再問我在干些什么了,因為他們可能覺得這么少的人都干什么大事呢?。當然,我說了他們也不一定聽得懂。人多可能恰恰說明你可能在干一個勞動密集型的事情,這並沒有什么可自豪的。真正自豪的不是在戰爭中用人海戰術讓大量的人去當炮灰,而是用一個小分隊端掉敵軍的軍火庫或指揮部。

我目前的崗位也在名義上算是一個管理的崗位,下面就一個兄弟跟着我一起干活。所以每當寫簡歷的時候,看到上面要注明下屬人數,往往都有點發虛,總覺得人數太少。很感謝這篇文章,給了我另外一個角度去看這件事情。是的,我目前的這個團隊很小,但曾經這樣的一個小團隊維護着公司的10來個站點的運營和開發工作,每天的流水有300多萬。團隊雖小,但我覺得還是有價值的。


管理的終極目標是缺了管理者團隊照樣轉

我始終在跟我的團隊成員說,最有效的管理就是自己管理自己,而不是還要專們的人來管你。不然的話,你一定會很難受的。如果你能管理好你的工作和任務,我們就不需要項目經理。如果你能管理得好你的做事的方法和流程,就不需要那些搞流程的。如果你能管理得好你的程序質量,我們就不需要QA來監管你…… 等等。其實,你們如果能管理得好自己,並能自我進化。你們甚至不需要一個經理。但是,你們可能會需要一個為你們跑腿打雜的人,其實,那個人就是經理

這個標題有點自相矛盾是嗎?但我卻認為這是一個管理者最高的境界。我理解的管理,管並占不了多大的比重,將我所理解的、所學的傳承給我管的人才是重點。我至今仍然記得06年的時候,一個加拿大籍的高級經理在任職的時候對我們說的話:“我來這里,是因為我認為我有教你們東西的地方,如果有一天我覺得自己沒有東西可教了,那么我也就完成了我的任務並離開這里。” 而我,也把這句話當成了自己在管理上的原則。我帶的兄弟,只要願意學,我就願意教。09年的時候曾經招過一個北大青鳥畢業的兄弟,帶了兩年現在已經去做架構設計工作了,對他基本上把我在技術上的積累全部教給了他。在這個過程中其實發現,在他提高的同時,你有了更多的時間去思考更深層次的東西,去做更多你認為有意義的事情。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