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基礎之Static關鍵字和類加載


 問題一  : 類什么時候被加載/類加載時機???:

有如下幾個類,我先運行TestA,再運行TestB,那么:

         class A:

Java代碼 
  1. public class A {  
  2.     public static int a = 6;  
  3. }  

 

class TestA:

Java代碼 
  1. public class TestA {  
  2.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3.        A a = new A();  
  4.        a.a++;  
  5.        System.out.println(a.a);  
  6.     }  
  7. }  

 

class TestB:

Java代碼 
  1. public class TestB {  
  2.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3.        A b = new A();  
  4.        System.out.println(b.a);  
  5.     }  
  6. }  

 

(1)運行TestA的時候輸出的結果是什么?

  7

(2)運行TestB的時候輸出的結果是什么?

 6

(3)運行TestA和TestB的結果為什么相同或不相同?

兩段程序入口都是main,程序進入mian 后開始開始加載A類,加載過程中會給 a賦值, main函數結束,程序結束,釋放內存,第二次又是一個新的類加載過程。

 

 注意,如下特殊情況:

如下代碼

Java代碼

package test01;     
    
class FinalStatic {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A = 4 + 4;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如果執行了,證明類初始化了……");     
    }     
    
}     
    
public class MyTest03 {     
    
    /**    
     * @param arg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stem.out.println(FinalStatic.A);     
    }     
    
}    

 

結果是只打印出了8,證明類並沒有初始化。反編譯源碼發現class里面的內容是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A = 8;

也就是說編譯器很智能的、在編譯的時候自己就能算出4+4是8,是一個固定的數字。沒有什么未知的因素在里面。

將代碼稍微改一下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A = 4 + new Random().nextInt(10);

這個時候靜態塊就執行了,證明類初始化了。在靜態final變量在編譯時不定的情況下。如果客戶程序這個時候訪問了該類的靜態變量,那就會對類進行初始化,所以盡量靜態final變量盡量沒什么可變因素在里面1,否則性能會有所下降。

 


 

問題 2 : 類加載內部機制 ?:

原文出處 : http://www.blogjava.net/GavinMiao/archive/2011/09/01/357739.html

 http://www.open-open.com/lib/view/open1352161045813.html

 


 

一個java文件從被加載到被卸載這個生命過程,總共要經歷4哥階段:

加載(即生成Class對象)->鏈接(驗證+准備+解析)(即相當於jvm編譯,會給類靜態變量默認值)->初始化(使用前的准備,也是部分初始化JAVA代碼開始,如構造函數,和類靜態變量的初始值)->使用->卸載

 

其中加載(除了自定義加載)+鏈接的過程是完全由jvm負責的,什么時候要對類進行初始化工作(加載+鏈接在此之前已經完成了),jvm有嚴格的規定(四種情況):

1.遇到new,getstatic,putstatic,invokestatic這4條字節碼指令時,加入類還沒進行初始化,則馬上對其進行初始化工作。

其實就是3種情況:

  a .用new實例化一個類時

  b.讀取或者設置類的靜態字段時(不包括被final修飾的靜態字段,因為他們已經被塞進常量池了)

  特殊情況:public static final int A = 4 + new Random().nextInt(10);//靜態final變量在編譯時不定的情況

  c.以及執行靜態方法的時候。

2.使用java.lang.reflect.*的方法對類進行反射調用的時候,如果類還沒有進行過初始化,馬上對其進行。

3.初始化一個類的時候,如果他的父親還沒有被初始化,則先去初始化其父親。(不同於子類的構造方法,默認包含Super()方法一樣。)

4.當jvm啟動時,用戶需要指定一個要執行的主類(包含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的那個類),則jvm會先去初始化這個類。

以上4種預處理稱為對一個類進行主動的引用,其余的其他情況,稱為被動引用,都不會觸發類的初始化。下面也舉了些被動引用的例子:

 * 被動引用情景1
 * 通過子類引用父類的靜態字段,不會導致子類的初始化
 * @author volador
 *
 */
class SuperClass{
    static{
        System.out.println("super class init.");
    }
    public static int value=123;
}

class SubClass extends SuperClass{
    static{
        System.out.println("sub class init.");
    }
}

public class 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args){
        System.out.println(SubClass.value);
    }
    
}

 

輸出結果是:super class init。

 * 被動引用情景2
 * 通過數組引用來引用類,不會觸發此類的初始化
 * @author volador
 *
 */
public class 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uperClass s_list=new SuperClass[10];
    }
}

 

輸出結果:沒輸出

 * 被動引用情景3
 * 常量在編譯階段會被存入調用類的常量池中,本質上並沒有引用到定義常量類類,所以自然不會觸發定義常量的類的初始化
 * @author root
 *
 */
class ConstClass{
    static{
        System.out.println("ConstClass init.");
    }
    public final static String value="hello";
}

public class 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ystem.out.println(ConstClass.value);
    }
}

 

輸出結果:hello(tip:在編譯的時候,ConstClass.value已經被轉變成hello常量放進test類的常量池里面了)


 

1. Classloader的作用,概括來說就是將編譯后的class裝載、加載到機器內存中,為了以后的程序的執行提供前提條件。

package test01;     
    
class Singleton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singleton = new Singleton();     
    public static int a;     
    public static int b = 0;     
    
    private Singleton() {     
        super();     
        a++;     
        b++;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ence() {     
        return singleton;     
    }     
    
}     
    
public class MyTest {     
    
    /**    
     * @param arg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ingleton mysingleton = Singleton.GetInstence();     
        System.out.println(mysingleton.a);     
        System.out.println(mysingleton.b);     
    }     
    
}    

一般不假思索的結論就是,a=1,b=1。給出的原因是:a、b都是靜態變量,在構造函數調用的時候已經對a和b都加1了。答案就都是1。但是運行完后答案卻是a=1,b=0。

 

下面我們將代碼稍微變一下

Java代碼

 

  1.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singleton = new Singleton();     
  2. public static int a;     
  3. public static int b = 0;    

 

的代碼部分替換成

Java代碼

 

  1. public static int a;     
  2. public static int b = 0;     
  3.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singleton = new Singleton();    

 

效果就是剛才預期的a=1,b=1。

為什么呢,這3句無非就是靜態變量的聲明、初始化,值的變化和聲明的順序還有關系嗎?Java不是面向對象的嗎?怎么和結構化的語言似地,順序還有關系。這個就是和Java虛擬機JVM加載類的原理有着直接的關系。

1. 類在JVM中的工作原理

要想使用一個Java類為自己工作,必須經過以下幾個過程

1):類加載load:從字節碼二進制文件——.class文件將類加載到內存,從而達到類的從硬盤上到內存上的一個遷移,所有的程序必須加載到內存才能工作。將內存中的class放到運行時數據區的方法區內,之后在堆區建立一個java.lang.Class對象,用來封裝方法區的數據結構。這個時候就體現出了萬事萬物皆對象了,干什么事情都得有個對象。就是到了最底層究竟是雞生蛋,還是蛋生雞呢?類加載的最終產物就是堆中的一個java.lang.Class對象。

2):連接:連接又分為以下小步驟

驗證:出於安全性的考慮,驗證內存中的字節碼是否符合JVM的規范,類的結構規范、語義檢查、字節碼操作是否合法、這個是為了防止用戶自己建立一個非法的XX.class文件就進行工作了,或者是JVM版本沖突的問題,比如在JDK6下面編譯通過的class(其中包含注解特性的類),是不能在JDK1.4的JVM下運行的。

准備:將類的靜態變量進行分配內存空間、初始化默認值。(對象還沒生成呢,所以這個時候沒有實例變量什么事情)

新分配的空間中,所有的原始類型將被置0(int類型為0,boolean類型為false等等),引用類型將被置成null;所以singleton 也是一個屬性,也被默認值為null

這階段會為類變量(指那些靜態變量)分配內存並設置類比那輛初始值的階段,這些內存在方法區中進行分配。這里要說明一下,這一步只會給那些靜態變量設置一個初始的值,而那些實例變量是在實例化對象時進行分配的。這里的給類變量設初始值跟類變量的賦值有點不同,比如下面:

public static int value=123;

在這一階段,value的值將會是0,而不是123,因為這個時候還沒開始執行任何java代碼,123還是不可見的,而我們所看到的把123賦值給value的putstatic指令是程序被編譯后存在於<clinit>(),所以,給value賦值為123是在初始化的時候才會執行的。

這里也有個例外: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value=123;

這里在准備階段value的值就會初始化為123了。這個是說,在編譯期,javac(還是JVM?答案:http://blog.csdn.net/cutesource/article/details/5904542)會為這個特殊的value生成一個ConstantValue屬性,並在准備階段jm就會根據這個ConstantValue的值來為value賦值了。即編譯的時候,就將該值或者是對象放入常量池。

注:java程序要運行需要兩次編譯,一次是javac,而次是jvm。第一次也是過程中就包含常量池。

解析:把類的符號引用轉為直接引用(保留)

3):類的初始化: 將類的靜態變量賦予正確的初始值,這個初始值是開發者自己定義時賦予的初始值,而不是默認值。

2. 類的主動使用與被動使用

以下是視為主動使用一個類,其他情況均視為被動使用!

1):初學者最為常用的new一個類的實例對象(聲明不叫主動使用)

2):對類的靜態變量進行讀取、賦值操作的。(靜態,final且值確定是常量,是編譯時確定的,調用的時候直接用,不會加載對應的類)

3):直接調用類的靜態方法。

4):反射調用一個類的方法。

5):初始化一個類的子類的時候,父類也相當於被程序主動調用了(如果調用子類的靜態變量是從父類繼承過來並沒有復寫的,那么也就相當於只用到了父類的東東,和子類無關,所以這個時候子類不需要進行類初始化)。

6):直接運行一個main函數入口的類。

所有的JVM實現(不同的廠商有不同的實現,有人就說IBM的實現比Sun的要好……)在首次主動調用類和接口的時候才會初始化他們。

 

 

 

 

1. 類的加載方式

1):本地編譯好的class中直接加載

2):網絡加載:java.net.URLClassLoader可以加載url指定的類(即網絡下載字節碼,並加載)

3):從jar、zip等等壓縮文件加載類,自動解析jar文件找到class文件去加載util類

4):從java源代碼文件動態編譯成為class文件(動態生成字節碼)

2. 類加載器

JVM自帶的默認加載器

1):根類加載器:bootstrap,由C++編寫,所有Java程序無法獲得。

2):擴展類加載器:由Java編寫。

3):系統類、應用類加載器:由Java編寫。

用戶自定義的類加載器:java.lang.ClassLoader的子類,用戶可以定制類的加載方式。每一個類都包含了加載他的ClassLoader的一個引用——getClass().getClassLoader()。如果返回的是null,證明加載他的ClassLoader是根加載器bootstrap。

如下代碼

 

 

這里面的指針就是C++的指針

1. 回顧那個詭異的代碼

從入口開始看

Singleton mysingleton = Singleton.GetInstence();

是根據內部類的靜態方法要一個Singleton實例。

這個時候就屬於主動調用Singleton類了。

之后內存開始加載Singleton類

1):對Singleton的所有的靜態變量分配空間,賦默認的值,所以在這個時候,singleton=null、a=0、b=0。注意b的0是默認值,並不是咱們手工為其賦予的的那個0值。

2):之后對靜態變量賦值,這個時候的賦值就是我們在程序里手工初始化的那個值了。此時singleton = new Singleton();調用了構造方法。構造方法里面a=1、b=1。之后接着順序往下執行。

3):

 

  1. public static int a;  
  2.  
  3.     public static int b = 0;  

 

a沒有賦值,保持原狀a=1。b被賦值了,b原先的1值被覆蓋了,b=0。所以結果就是這么來的。類中的靜態塊static塊也是順序地從上到下執行的。


2. 編譯時常量、非編譯時常量的靜態變量

如下代碼

Java代碼

  1. package test01;     
  2.     
  3. class FinalStatic {     
  4.     
  5.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A = 4 + 4;     
  6.     
  7.     static {     
  8.         System.out.println("如果執行了,證明類初始化了……");     
  9.     }     
  10.     
  11. }     
  12.     
  13. public class MyTest03 {     
  14.     
  15.     /**    
  16.      * @param args    
  17.      */    
  18.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19.         System.out.println(FinalStatic.A);     
  20.     }     
  21.     
  22. }    

 

結果是只打印出了8,證明類並沒有初始化。反編譯源碼發現class里面的內容是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A = 8;

也就是說編譯器很智能的、在編譯的時候自己就能算出4+4是8,是一個固定的數字。沒有什么未知的因素在里面。

將代碼稍微改一下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A = 4 + new Random().nextInt(10);//靜態final變量在編譯時不定的情況

//思考 什么是常量? 什么樣的靜態變量被放進常量池? 

//java文件編譯成class 再編譯成本機可執行的代碼。

同時分析下 :

用final修飾就是代表常量,當常量被設定后,一般情況下就不允許再進行更改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A = 4 + new Random().nextInt(10);(變量,類常亮)(JVM編譯階段,不會進入常量池)

public final int A = 4 + new Random().nextInt(10);(變量,對象常量)(JVM編譯階段,不會進入常量池)

public final int A = 4 + 4;(恆量,無論程序運行多少次,。值都不變)(JVM編譯階段,會進入常量池)

 

這個時候靜態塊就執行了,證明類初始化了。在靜態final變量在編譯時不定的情況下。如果客戶程序這個時候訪問了該類的靜態變量,那就會對類進行初始化,所以盡量靜態final變量盡量沒什么可變因素在里面1,否則性能會有所下降。

1. ClassLoader的剖析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