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Revit平面視圖中,模型顯示范圍控制主要有“視圖范圍”,“基線”,裁切框等。
視圖范圍屬相用來控制模型的縱深范圍:頂,底和剖切面;“基線”用來向視圖中添加一個剖切面,顯示相鄰的不同樓層間的相互關系,“基線可以設置到當前視圖標高的上方或下方;裁切框用來划定一個平面視圖的顯示區域,當勾選“裁切視圖”時,位於裁切框內的模型才能顯示出來,取消勾選“裁切視圖”,裁切框將視圖作用。
實例分析
現在項目中有兩個標高,標高1和標高2,間距4米。
在標高1平面視圖中添加了四面牆(基礎標高1,直到標高2),DN200管道,基於標高1,中心偏移3000。
管道標高3000,位於視圖范圍中“底面”和“剖切面”范圍內,因此在標高1平面視圖中可以看到“管道”。
風管中心標高3000,位於標高2視圖范圍中“底面”和“剖切面”范圍內,因此在標高2平面視圖中同樣可以看到“風管”。
從標高1的“視圖范圍”中看到,其視圖范圍為“底:標高1”至“頂:標高2偏移3800”,而標高2中的風管(基於標高2,中心偏移3000)同樣位於標高1的視圖范圍內,但是該風管卻高於標高1“視圖范圍”中的“剖切面”,在標高1平面視圖中不能看到該“風管”。
簡單理解,平面視圖的縱深范圍就是“底”和“剖切面”之間的區域。位於該區域內的圖元都能顯示出來。
三維視圖如下。
一般情況下,我們只需要看到單獨一個層面上的模型即可,在某些情況下,比如,建築分區,不同區域標高不統一或建築有降板或者升板的情況下,我們可能需要知道一個層面的上層或下層的建築布局,這種情況下,可以通過一些設置,達到目的。
假設,現在需要在標高1平面視圖中顯示標高2中的圖元(比如風管),可以通過向標高1平面視圖中添加一個“平面區域”的方式來顯示標高2中的“風管”。
關於“平面區域”請查看Revit相關幫助文檔。
“平面區域”就是給當前“平面視圖”添加一個具有相對獨立的“視圖范圍”的工具,在視圖1中添加“平面區域”並設置該區域的視圖范圍,我們需要顯示標高2中的“風管”,那么如果將該區域的視圖范圍設置跟標高2視圖范圍一樣,應該就可以達到目的。
設置完成,可以看到,位於視圖范圍內的標高2中的“牆”和一個“風管彎頭”及“樓板”全部顯示出來,但是本該顯示的“風管”卻不見了(不知道這是不是個BUG還是Revit本來就是這么設計的)。
原因,在平面視圖中的視圖范圍屬性中,三個屬性:“頂”,“剖切面”,“底”,這三個范圍可以這樣理解:“底”和“剖切面”范圍內的圖元全部顯示,“剖切面”和“頂”范圍內的圖元可以顯示,但默認不顯示。為了將標高2中的風管顯示在標高1平面視圖中,我們需要修改一下標高1平面視圖的視圖范圍屬性,將標高2中的“風管”包含在標高1平面視圖的視圖屬性中的“底”和“頂”控制范圍內。
如此完成后,標高2中的“風管”即可在標高1平面視圖中顯示。
同樣如需要在標高2平面視圖中顯示標高1的模型,可將標高2平面視圖的“視圖范圍”修改為如下設置。
還可以修改標高2平面視圖屬性中的“基線”,將其改為“標高1”,也可在標高2平面視圖中顯示基於標高1的模型,但是該種方式可能會將一些不需要顯示的模型也顯示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