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編程簡介——VI


VI是Linux/Unix下標配的一個純字符界面的文本編輯器。由於不支持鼠標功能,也沒有圖形界面,相關的操作都要通過鍵盤指令來完成,需要記憶大量命令。因此很多人不大喜歡它,但同時由於鍵盤的方式往往比鼠標來得快,一旦熟練后用起來是有種非常流暢的感覺的,也有人因此而非常喜歡它。

不管你喜歡也好,不喜歡也好,VI是Linux的標配編輯器,很多時候你也只有這一個編輯器可用,如果要做一個Linux Coder,熟悉VI還是非常有必要的。

PS:由於VI的命令非常多,本文主要只介紹一些基礎命令。並且就算是這些基礎命令中,也有許多是不大常用的,我就把這些命令以灰色文字顯示了,初學者可以不用太關注這些灰色命令。

 

兩種工作模式

前面已經說過,由於VI沒有圖形界面,如翻頁、移動光標、保存、退出等操作都必須借助鍵盤來完成。另外,VI還提供了大量快捷鍵來加速操作,因此,VI統的編輯模式下,還引入了一種新的工作模式——命令模式。

  • 編輯模式: 在此模式下,輸入可見字符時和傳統Windows環境下輸入字符的功能相同。按Esc鍵可切換值命令模式。
  • 命令模式: 在此模式下,輸入的可見字符對應的是命令。當插入命令執行后進入編輯模式。

PS:有的文章中還列舉了一種Last Line模式,這個可以算作一種特殊的命令模式,只不過命令會顯示在最后一行,並且需要敲回車才能執行。這些命令通常以 :/?$ 等特殊字符開頭。

模式查詢:要判斷當前處於那種模式,可以通過最后一行(狀態欄)來判斷:如果處於編輯模式,則顯示為如下兩種狀態。

            

模式間的切換:在編輯模式下,通過Esc鍵可以進入命令模式;命令模式下,執行某些插入命令后進入編輯模式。如果你不知道當前處於那種模式下,按ESC進入命令模式按Insert進入編輯模式

 

啟動VI

VI的啟動參數有不少,但通常的使用方式如下:vi filename

如果參數中的文件存在,則打開該文件,如果參數中的文件不存在,則會新建該文件(不是立即創建,而是在保存的時候創建)。

 

插入文本

剛進入VI時,是出於命令模式的,這是是無法輸入文本的,因此需要進入插入模式。進入插入模式的命令有如下幾個:

  • i    從目前光標所在之處插入文字
  • a    從目前光標所在下一個字符插入文字
  • o    往下插入一個空行
  • O    往上插入一個空行

輸入這幾個命令后,就進入了編輯模式,可以通過屏幕下方最后一行看到當前為插入狀態:

    

可以通過Insert鍵切換插入狀態和改寫狀態(和圖像界面中一樣)。

    

另外,在命令模式下,也可以通過Insert鍵進入編輯模式(插入狀態),不過通常還是前面介紹的四個命令來進入編輯模式。

 

離開和保存文件

在VI中,離開和保存文件對應的命令有這幾個(使用前記得進入命令模式):

  • :w            保存
  • :w filename     另存為
  • :wq            保存並退出 [常用]
  • :q!            強制退出
  • SHIFT+zz        保存並退出,功能同:wq [常用]

 

移動光標

在VI中,移動光標並不是我們游戲中常用的WASD,而是hjkl,分別控制光標左、下、上、右移一格,分別分布在右手四個指頭,新手需要一段時間來適應。使用非常頻繁,需要熟練掌握。

其它一些光標控制命令如下:

  • Ctrl+B:屏幕往后移動一頁。
  • Ctrl+F:屏幕往前移動一頁。
  • Ctrl+U:屏幕往后移動半頁。
  • Ctrl+D:屏幕往前移動半頁。
  • gg:移動文章的開頭。
  • G:移動到文章的最后。
  • w:光標跳到下個word的開頭。
  • e:光標跳到下個word的字尾。
  • b:光標回到上個word的開頭。
  • $:移到光標所在行的行尾。
  • ^:移到該行第一個非空白的字符。
  • 0:移到該行的開頭位置。
  • #:移到該行的第#個位置,例:51、121。

另外,還有幾個行操作相關命令集中介紹一下

  • :set nu        顯示行號
  • :set nonu        隱藏行號
  • :#            移動到第#行,如:15
  • Ctrl+G:     在狀態欄顯示當前進度
  • #G:        移動到第#行,例:15G

 

刪除文字

  • x:刪除光標所在位置的后面一個字符。
  • #x:例如,6x 表刪除光標所在位置的后面6個字符。
  • X:大字的X,每按一次刪除光標所在位置的前面一個字符。
  • #X:例如,20X 表刪除光標所在位置的前面20個字符。
  • dd:刪除光標所在行。
  • #dd:例如,6dd表刪除從光標所在的該行往下數6行之文字。

 

復制粘貼

我個人並不是很習慣VI提供的復制粘貼,由於沒有高亮選中,用起來感覺不是很方便。平時大都是用的終端工具的復制粘貼功能,因此這里的命令我都加灰了,感興趣的可以看看。

  • yw:將光標所在處到字尾的字符復制到緩沖區中。
  • p:將緩沖區內的字符粘貼到光標所在位置(指令'yw'與'p必須搭配使用)。
  • yy:復制光標所在行。[超常用]
  • p:復制單行到您想粘貼之處。(指令'yy'與'p'必須搭配使用)
  • #yy:如:6yy表示拷貝從光標所在的該行往下數6行之文字。[常用]
  • p: 復制多行到您想粘貼之處。(指令'#yy'與'p'必須搭配使用)
  • ayy:將復制行放入buffer a, vi提供buffer功能,可將常用的數據存在buffer
  • ap:將放在buffer a的數據粘貼。
  • b3yy:將三行數據存入buffer b。
  • b3p:將存在buffer b的資料粘貼

 

撤銷和重做

撤銷和重做在任何編輯器里都是非常有用的命令:

  • u:假如您誤操作一個指令,可以馬上按u,回復到上一個操作。
  • .: 重復執行上一次的指令

 

查找和替換

查找和替換的語法筆記復雜,先簡單的介紹一下查找的語法:

  • /pattern<Enter> :向下查找pattern匹配字符串
  • ?pattern<Enter> :向上查找pattern匹配字符串

使用了查找命令之后,使用如下兩個鍵快速查找:

  • n:按照同一方向繼續查找
  • N:按照反方向查找

至於替換的語法,限於篇幅所限,這里就不介紹了,給一個鏈接供大家參考一下:http://blog.csdn.net/lanxinju/article/details/5731843

 

VI對編程的支持

VI對編程還是提供了一定的支持的。例如,它是支持括號配對、語法高亮顯示的。

不過,由於並不支持語法解析功能,作為編碼工具和專業的代碼編輯器如SourceInsight、VisualStudio等比起來還是有很大差距的。個人感覺做小型項目和臨時修改代碼用還行,但做大型項目是有點力不從心的。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