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kv和avi的格式只是封裝容器,里面封裝的是視頻流+音頻流。容器不會影響畫面質量,影響質量的是容器里面封裝的什么東西。所以你換換容器,而里面的東西不換的話,對清晰度字幕音頻等是沒有影響的。
補充一下視頻基礎知識吧,可能有不對的地方。
一,首先說,視頻格式並不能決定清晰度。影片的清晰度一要看分辨率,二要看片源,三要看碼率。當然有些特定的格式決定了自身的清晰度。但是有一點是確定的,一個電影采用同一種視頻編碼,越清晰的體積越大。
目前視頻都是由音頻流+視頻流組成。格式只是封裝容器,例如rmvb,mkv,avi,mpg,ts等等。常見的視頻流有MPEG2,MPEG4,H264,VC1等等,MPEG2是比較老式的視頻編碼,壓縮率很低。MPEG4是比較新的編碼,常見於DVD影片等等,壓縮率一般,最新的MPEG4視頻編碼是Xvid,還有比較老的DivX.H264(X264是H264的一種)是新生的視頻編碼,常見於高清視頻中,壓縮率高,但是要求計算機的計算能力也高,對計算機的配置要求較高。VC1是微軟推出的新一代視頻編碼,跟H264差不多。
根據壓縮率的比較,同一個電影,同樣的清晰度,MPEG2的體積>MPEG4>H264=VC1.但是壓縮率越高,對計算機的要求也越高。
二,說一下幾種常見的封裝容器(即格式)
1.rmvb,rmvb這種格式方便之處在於體積小,不能修改的內置字幕(也是rmvb的硬傷,經常見rmvb上的廣告和一些不得體的字幕等等)。但體積和rmvb的視頻編碼(real9.0)決定了rmvb不會太清晰,分辨率只有(640-800)*(272-500),碼率也只有4-5MB/分鍾。也許有人說了,在我電腦上看rmvb很清晰啊,當然有可能,一般17寸純平顯示器的分辨率為1024*768,如果rmvb達到720*300的分辨率,看着就比較清晰了。但是rmvb只能達到DVD的畫質,關於DVD,HDTV,藍光,HDDVD下面再說。
2.avi,avi是微軟推出的一種視頻格式,因為現在視頻編碼的更新,所以avi可以封裝更新的視頻編碼來到達高清晰度。以前DVD都是用MPEG2封裝的avi,體積非常大。一部高品質的DVD電影的容量一般為4-5GB,但經過DivX或XviD編碼后的大小只有650-700MB,僅僅為原DVD容量的八分之一,圖像品質卻與DVD相當使得AVI格式成為電影發燒友的首選格式之一。
3.mkv,mkv是民間流行的一種視頻格式,以它兼容眾多視頻編碼見長,可以是DivX、XviD、RealVideo、H264、MPEG2、VC1等等。由於是民間格式,沒有版權限制,又易於播放,所以官方發布的視頻影片都不采用mkv,網上制作下載常見。
4.mpg,即mpeg,視頻編碼一般是mpeg家族,1,2,4等等。
5.ts,ts是高清專用封裝容器。多見於原版的藍光,HDDVD轉換的視頻影片,一般采用H264,VC1等最新的視頻編碼。
三,再說官方發布電影的各種光盤。
VCD,VCD的視頻影片由於只能采用MPEG1等老式視頻編碼,分辨率只能達到300*100多,清晰度很差,幾乎遭到淘汰。
DVD,采用MPEG2編碼,體積較大,一部120分鍾的影片需要4-5G.經過Xvid或者DivX重編碼后,一部120分鍾的影片只有700-1400M,清晰度跟采用MPEG2的一樣。DVD屬於標准清晰度,標清。
HDDVD,新一代光盤存儲,一張HDDVD盤能達到15-50G的容量,可以提供更大的分辨率,碼率。由於在實力上輸給藍光,所以現在已經停止研發。屬於高清。
藍光,BLU-RAY DISK,(簡稱BD)新一代光盤存儲,普通藍光盤可以達到20G以上的容量,設置達到驚人的100G,所以可以存儲更清晰的影片。屬於高清。
四,清晰度。
rmvb由於其局限性,最多達到DVD盤的清晰度。
avi可以通過封裝不同的視頻編碼來達到不同的清晰度和體積。
mkv同avi,但更自由。
ts高清專用封裝容器,常見藍光或者HDDVD原版無損轉換的影片。
五,總結rmvb體積小,如果你不太注重清晰度或者對清晰度要求不高,對內置的字幕和廣告不太在意,而要求更小的存儲空間和小的帶寬,就選擇下載rmvb的影片。
avi,一部DVD壓的700M avi清晰度=一部DVD壓的300M的rmvb.但是avi可以通過不同的視頻編碼達到更高的清晰度,例如封裝H264的avi,可以達到1920*1080的分辨率。
mkv同avi
ts,高清專用,所以體積也很大,一部藍光電影無損轉換為ts格式后,一般20G以上一部120分鍾左右的電影。
清晰度不光要看分辨率,也要看片源,例如同樣一部DVD和藍光壓的電影,同樣的分辨率,藍光壓出來的要清晰而且體積小。
推薦網站:www.verycd.com
推薦格式:X264視頻編碼BDrip(或者HDDVDrip)的mkv影片,一般一部電影1.4G,要比rmvb或者DVD壓的avi清晰很多。
rip是壓縮的意思,也有re. remux是無損原裝的意思。
另外還有720P,1080P等視頻標准,720P是1280*720的分辨率,1080P是1920*1080的分辨率,當然分辨率越大影片越大,跟不同分辨率的圖片大小不同是同一個道理。
備注:
Remux是什么及為什么選擇Remux?
高清影視節目的市售產品,有HD-DVD和Blue-Ray兩種。且不說其碟片相對國民收入高昂的價格,在國內根本就沒有正規渠道在銷售。但我們仍然可以通過網絡,得到高清影視節目的數據。
藍光和HD-DVD節目,其正片(即電影或電視劇本身,不包含花絮和訪談等內容)基本都是采用Full-HD的1080P格式,所以,為得到完全同質量的視頻文件,我們有兩個選擇,原盤和Remux。
所謂Remux,就是通過某些軟件,把藍光和HD-DVD光盤中的正片音頻、視頻數據提取出來,並打包到視頻“容器”中,這個容器通常是Ts或Avi。
對藍光和HD-DVD的Remux處理,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藍光和HD-DVD標准創立之初,技術人員們首先考慮的問題就是加密。因為DVD的CSS加密慘遭破解后,DVD盜版導致了數額巨大的版權損失。由IBM、英特爾、華納、迪斯尼、微軟、索尼、松下和東芝等大牌廠商支持的AACS(Advanced Access Content System,高級訪問控制系統)被寄予厚望,但沒有多久,又被相繼破解。隨后,藍光推出了BD+加密方式。但也於2008年春天,被成功破解。
如AnyDVD的最新版本,就能將BD+加密的藍光光碟中的正片提取出來。
網絡提供的Remux視頻文件,都具有播放方便、可加字幕、質量無損、文件量較小(相對原盤,其實都不小)的優點。當然,如果是追求完美的愛好者,可以選擇原盤鏡像來收藏。原盤中會含有所有花哨的3D菜單,交互式視頻評論,花絮等內容。且可以刻錄到藍光刻錄盤上,就等於自制了一張藍光影碟了。
H264和X264究竟有什么區別?
看到有朋友在問這個問題,也因為在播放時從properties的filter中看到的是相同的解碼器,所以在這里做一個簡單的陳述,也希望能對經常壓片的朋友有所幫助...
H264隸屬於MPEG-4編碼,是一種高運算量的編碼格式,H264的優點是在目前影視文件中容量最小的RAW,缺點是編碼時需要大量運算時 間,H264支援硬件加速,H264支持自變速滿幀技術(15fps-6000fps),H264編碼的文件最大特征是后綴名為.h264;
X264是H264的另外一種開源編碼格式,其開頭的"X"意思是"software",是使用CPU軟解碼的一種視頻格式,特征是編碼速度相當 快但解碼很慢並相當耗費CPU處理能力,X264不支援硬件加速,是和RMVB一樣的強解碼類型(同一機型GeForce7300和 GeForce9600播放H264時CPU會有巨大的差異但播放RMVB和X264二者無異),X264不支持de-block(區域馬賽克弱化換算) 技術;
在常見片源中,最簡單的辨認方法是H264的容器是.mkv,X264的容器是,mp4,X264可同任何形式的音頻格式再封裝成mkv或者 avi,H264不能同mp3,mp2,ogg,wav,wma等常見音頻格式再封裝為mp4或者avi(目前H264只能配AVC)
、
在清晰度的對比上,X264與H264在同等清晰度下H264的容量小於X264(videostream比較),H264即使在運算能力較低比 如賽揚M530(1.73GHz/1MB/533FSB)配合支援硬件解碼的獨立顯卡也可以流暢會回放1080p的H264,而X264則需要你有一顆強 大的處理器(X264不支援硬件解碼),這就好比ePSxe和VGS模擬器之間的差距一樣:H264需要的是鈔票,而X264需要的則是溫度...
ps: 其實也不盡然完全是這樣,對於1200kbps-2500kbps/640*480/30fps這樣的要求x264是很適合我的處理器的 (笑),而且在回放時也不會太卡(Rage Mobility只支援DX7),一般制作壓縮還是首選x264,誠然觀看者要付出一點點代價吧(再笑)
另外就是衍生的編碼算法,常見的有H263,VP6,VP7和FLV4,H263俗稱FLV1,是目前大多數在線站點使用的回放編碼格式,優點是 解碼速度快缺點是畫質與幀率較差;VP6是基於H264編碼,畫質清晰壓縮比高能保證幀率,但編碼時所耗費的時間也凸顯了H264的劣勢;VP7和 FLV4是國外流媒體站點所新興的一種格式,使用H264編碼MP3或AAC音軌封裝的容器(比如niconico和有土鱉),在極小容量的情況下有着驚 人的畫質與音頻質量(512*384),呃...最近才知道有土鱉還有個奇怪的名字叫"油條布"...XD
6樓
K-lite里是沒有x264的編碼器的,x264和H264基於相同的解碼算法(比如你安裝了DivX685后就算不裝XviD1.2也 能播放XviD編碼的文件),H264的解碼器默認是支持x264的,請安裝好K-lite中的H264自帶的ffdshow,就可以播放x264了;
至於封裝,因x264和H264是不同的類型,並且x264不依賴顯卡的GPU,所以大部分軟件都編輯導入,而H264因為編碼相當復雜而且涉及到硬件加速功能,在我這里也是報"無法識別的文件類型",恩,就算是能編輯那估計也是卡的要命吧...
目前國內的wisencoder適合做x264的編碼器,開啟二次編碼(也就是2-pass)可以大幅度改善畫質,它本身自帶x264_v2的編碼器,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笑),我一直用的還是老版本的1.9.8,效果不錯...
http://dl.pconline.com.cn/html_2/1/124/id=11141&pn=0.html
h264是一種視頻編碼方式,x264是基於h264的開源編碼解碼器 h.264是一種視頻編碼標准,x264是一種采用這種標准的具體實現 珊瑚太詳細會弄糊塗的 簡單地說比較清楚 絕對支持x264那個編碼器 開源的緣故 技術改進很快 和xvid一樣所以大家都比較喜歡它多些
同意樓上,有時候寫太多我自己也會糊塗了(苦笑)...另外非常支援開源組織,一直以來都是XviD的忠實擁護者,非高清編輯的話XviD是低主頻處理器的福音啊(笑)
目前我嘗試過的高清編碼還沒有過直接導入成功的情況,特別是x264(avc1)和wmv3(vc1),xvid可以正常導入繪聲繪影和 Premiere,vegas裝一個k-lite code pack也能正常導入(試驗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