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RS、EDGE、WIFI、CDMA、藍牙、紅外等各種接口傳輸速率的對比


1、通用分組無線服務技術(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的簡稱,它是GSM移動電話用戶可用的一種移動數據業務。GPRS可說是GSM的延續。GPRS和以往連續在頻道傳輸的方式不同,是以封 包(Packet)式來傳輸,因此使用者所負擔的費用是以其傳輸資料單位計算,並非使用其整個頻道,理論上較為便宜。GPRS最高理論傳輸速度為 171.2kbps,目前使用GPRS可以支持40Kbps左右的傳輸速率,但實用值為10kbps。

 

 2、 EDGE是英文Enhanced Data Rate for GSM Evolution 的縮寫,即增強型數據速率GSM演進技術,EDGE理論傳輸速度為473.6 kbps,實際環境最大值50~100kbps,實用值為20kbps。EDGE是一種從GSM到3G的過渡技術,它主要是在GSM系統中采用了一種新的 調制方法,即最先進的多時隙操 作和8PSK調制技術。由於8PSK可將現有GSM網絡采用的GMSK調制技術的符號攜帶信息空間從1擴展到3,從而使每個符號所包含的信息是原來的3 倍。同名的還有格斗士Edge。


 3、 藍牙 (Bluetooth)是一種用於替代某些電子設備上使用電纜或連線的短距離無 線連接技術。能穿越阻礙物的以微波無線傳輸數據,語音的功能. 采用2.4GHz ISM頻段和調頻、跳頻技術.理論藍牙的傳輸速率是720K/s,但實 際使用每秒才10Kbps-30Kbps左右.藍牙第一版本有效距離達10米,傳輸速度每秒達720K。新標准出來后,可使傳輸范圍達到100米,最高速 度達到10Mbps。


 4、紅外線 是波長在750nm至1mm之間的電磁波,它的頻率高於微波而低於可見光,是一種人的眼睛 看不到的光線。由於紅外線的波長較短,對障礙物的衍射能力差,所以更適合應用在需要短距離無線通訊的場合,進行點對點的直線數據傳輸,傳輸速率最快可達 16Mbps。紅外數據協會(IRDA)將紅外數據通訊所采用的光波波長的范圍限定在850nm至900nm之內。普通紅外:115.2kbit/s , 傳輸距離一般只有1米; 快速紅外傳輸為4Mbit/s 

 5、 RFID( 非接觸式射頻識別): RFID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 識別技術,它通過射頻信號自動識別目標對象,可以獲取大量的實時數據。RFID技術所使用的頻段為50KHz-5.8GHz,沒有全球范圍內的通用標准。 RFID技術的傳輸速率一般較低,且通信距離短,一般小於5m。 RFID易於操控,簡單且特別適合用於自動化控制。它支持只讀工作模式也支持讀寫工作模 式,且無需接觸或瞄准;可自由工作在各種惡劣環境下;可進行高度的數據集成。另外,由於該技術很難被仿冒、侵入,使RFID具備了極高的安全防護能 力。 NFC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距離無線傳輸)是由Philips、NOKIA和Sony主推的一種類似於 RFID(非接觸式射頻識別)的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標准。和RFID不同,NFC采用了雙向的識別和連接。在20cm距離內工作於13.56MHz頻率范 圍。NFC的數據傳輸速率較低,僅為 212Kbps.

 

 6、CDMA (碼多分址技術)移動網絡技術最早應用在 軍事通信技術領域,二十世紀90年代初期才轉為民用通信技術。真正在全球得到廣泛應用的第一個CDMA標准是1S- 95A,聯通新時空早期在國內建設 CDMA網絡時所使用的是IS—95B標准,是屬於2G時代的標准。CDMA 1X網絡是從IS-95B演化而來的,屬於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IMT— 2000的一種模式,它的原意是把CDMA分為多個階段來實施,第一個過渡階段稱為為 CDMA 1X,第二個階段稱為CDMA 3X,但CDMA 1X 在技術指標上又並非完全符合3G的標准,所以稱其為2.75G更貼切一點。CDMA無線上網卡上網速度可達153.6Kbps.CDMA無線上網卡上網速 度理論值可達153.6Kbps,實際環境最大值為20~40kbps,實用值為10kbps。


7、WIFI網絡理論傳輸速度為54Mbps,實際環境最大值為4Mbps,實用值為200~500kbps。


  7 . I EEE1394 是一種外部串行總線標准,它可以達到400Mbps/s的數據傳輸速率,十分適合視頻影像的傳輸。1394a的傳輸速度是 400bps/S,1394b的傳輸速度是800bps/S ,USB 2.0的傳輸速度是480Mbps/S。在實際應用中,1394a還是明顯快於 USB 2.0.
IEEE 1394標准定義了兩種總線模式,即:Backplane模式和Cable模式.其中Backplane模式支持 12.5、25、50Mbps的傳輸率;Cable模式支持100、200、400Mbps的速率。IEEE 1394的連接線中共有六條芯線。其中兩條 線供應電源;其它四條線則包裝成兩對雙絞線,用來傳輸信號,最后再把這兩條電源線和兩對雙絞線包成一條IEEE 1394線。IEEE 1394可以為接 入設備供電。對於內部設備來說,IEEE 1394所供應的電量完全可以滿足使用要求,但是對於絕大多數的外接設備,一般還是需要再使用專門的外部電源獨 電1394a的傳輸速度是400Mbps, 1394b的傳輸速度是800Mbps。


 8USB 的 全稱是Universal Serial Bus,中文翻譯為“通用序列界面”。USB是設備插架的一種規范,它的特點是能夠將所有周邊裝置連接埠統一, 各種不同的插頭、插座都可以設計為統一的規格。通過USB能夠把所有的這些不同端口統一起來,使用一個4針插頭作為標准插頭。現在的USB分兩種版 本,USB1.1和USB2.0,前者的理論傳輸速度是12MB/秒,后者的傳輸速度是480MB/秒。就數碼攝像機來說,USB端口的作用主要是傳輸圖 片和影像,但是由於傳輸速度的限制,USB傳輸動態影像的效果還不甚完美,所以動態影像的傳輸、編輯還是需要下面介紹的IEEE1394端口。USB1.1--理論傳輸速度是12Mbit/秒;USB 2.0--傳輸速度是480Mbit/S.

  9、 接口的傳輸速度是指硬盤與主板之間的傳輸頻寬。雖然現在市場上出現了IDE、SCSI和SATA三者接口標准,但是由於后兩種價格都相對昂貴,所以無法適合普通用戶的使用。因此,IDE接口的硬盤依舊是市場的主流,ATA-100、ATA-133兩種規格將繼續流行。

  a、無論你用計算機做什么,存儲系統都是整個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實際上,大多數個人電腦都有一個或者多個諸如硬盤、CD-ROM、DVD刻錄機以及 早期像軟驅這類存儲裝置。   通常情況下,這些設備都是通過IDE(集成設備電路IntegratedDeviceElectronics的英文縮寫)接口與電腦相連的,IDE接 口是用來連接存儲設備和計算機的標准方式。其實“IDE”並不是這項接口技術的真正名稱,最初人們管這種接口技術稱為“ATAttachment”,即 AdvancedTechnologyAttachment,也就是我們常說的ATA接口了,它最初是發展於IBM的 “AdvancedTechnologyPC”。下面,帶着大家了解IDE/ATA的演變和發展、插腳引線的作用和“主/從”的真正含義等基礎知識。
IDE 接口(Integrated-Drive-Electronics)是現在普遍使用的外部接口,主要接硬盤和光驅。采用16位數據並行傳送方式,體積小, 數據傳輸快。一個IDE接口只能接兩個外部設備。   IDE的英文全稱為“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即“電子集成驅動器”,它的本意是指把“硬盤控制器”與“盤體”集成在一起的硬盤驅動器。把盤體與控制器集成在一起的做法減少 了硬盤接口的電纜數目與長度,數據傳輸的可靠性得到了增強,硬盤制造起來變得更容易,因為硬盤生產廠商不需要再擔心自己的硬盤是否與其它廠商生產的控制器 兼容。對用戶而言,硬盤安裝起來也更為方便。IDE這一接口技術從誕生至今就一直在不斷發展,性能也不斷的提高,其擁有的價格低廉、兼容性強的特點,為其 造就了其它類型硬盤無法替代
  b、早期的IDE接口有兩種傳輸模式,一個是PIO(Programming I/O)模式,另一個是DMA(Direct Memory Access)。
雖然DMA模式系統資源占用少,但需要額外的驅動程序或設置,因此被接受的程度比較低。后來在對速度要求愈來愈高的情況下,
DMA模式由於執行效率較好,操作系統開始直接支持,而且廠商更推出了愈來愈快的DMA模式傳輸速度標准。
而從英特爾的430TX芯片組開始,就提供了對Ultra DMA 33的支持,提供了最大33MB/sec的的數據傳輸率,
以后又很快發展到了ATA 66,ATA 100以及邁拓提出的ATA 133標准,分別提供66MB/sec,100MB/sec以及133MB/sec的最大數據傳輸率。
值得注意的是,邁拓提出的ATA 133標准並沒能獲得業界的廣泛支持,硬盤廠商中只有邁拓自己才采用ATA 133標准,而日立(IBM),
希捷和西部數據則都采用ATA 100標准,芯片組廠商中也只有VIA,SIS,ALi以及nViidia對次標准提供支持,芯片組廠商中英特爾則只支持ATA 100標准。

注意事項
   各種IDE標准都能很好的向下兼容,例如ATA 133兼容ATA 66/100和Ultra DMA33,而ATA 100也兼容Ultra DMA 33/66。 要特別注意的是,對ATA 66以及以上的IDE接口傳輸標准而言,必須使用專門的80芯IDE排線,其與普通的40芯IDE排線相比,增加了40條地線以提高信號的穩定性。 IDE代表着硬盤的一種類型,但在實際的應用中,人們也習慣用IDE來稱呼最早出現IDE類型硬盤ATA-1,這種類型的接口隨着接口技術的發展已經被淘 汰了,而其后發展分支出更多類型的硬盤接口,比如ATA、Ultra ATA、DMA、Ultra DMA等接口都屬於IDE硬盤。目前硬件接口已經向SATA轉移,IDE接口遲早會退出舞台。

 c、 串行 ATA (Serial ATA,簡稱 SATA ),SATA還有一大優點就是支持熱插拔。而第一代SATA硬盤的寫入速度為150MB/s,第二代 SATA硬盤的寫入速度則高達300MB/s,第三代SATA硬盤已經提升到了600MB/s。SATA:串行 ATA(Serial ATA),150MB/s,SATA2.0--300MB/s.

 d、SCSI: (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Ultra160速度高達160MB/s.SUltra320--320MB /s.SCSI (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單純的從英文直譯過來叫做小型電腦系統接口,這是一種專門為小型計 算機系統設計的存儲單元接口模式,相當普遍的接口SCSI家族中,在你考慮到硬盤驅動運行速度時你可以獲得三種選擇:Ultra SCSI、Ultra2 和SCSI家族中最新最先進的接口Ulrta160。其中Ultra SCSI的運行速度為40兆字節/秒,Ultra2的運行速度為80兆字節/秒,而 Ultra160的運行速度高達每秒鍾160兆字節。 SCSI總線技術已經發展到第17代,達到了令人驚奇的320MB/秒的數據傳輸速度。 SCSI-3俗稱Ultra SCSI(數據傳輸率20MB/s).在20世紀90年代初,SCSI接口發展為SCSI-2,也就是我們常說的 Fast SCSI,Fast SCSI是通過提高同步傳輸時的頻率使數據傳輸速率從原有的5MB/s提高為10MB/s,在Fast SCSI之后又出 現了可以支持16位並行數據傳輸的Wide SCSI(原來的SCSI和Fast SCSI標准均為8位並行數據傳輸),將數據傳輸率再提高為 20MB/s。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原有的只支持8位並行數據傳輸的SCSI被稱為 Narrow SCSI。到了1995年,硬盤技術的發展到了一個新 的高度,面對日益強大的IDE設備,更為高速的SCSI接口SCSI-3誕生了。當使用16位傳輸的 Wide模式時,數據傳輸率更高達40MB/s。也 就是這個時期,“高端、高速、高性能惟有SCSI”成為了人們的一種思維定式,大家漸漸的清楚認識到了 SCSI的威力所在。1997年中推出了新的 Ultra2 SCSI規格(Fast-40),目前已有多種SCSI硬盤支持Ultra 2 SCSI。不過,采用 LVD(Low Voltage Differential,低壓差動)傳輸的Ultra2 SCSI難以與原有的低速設備兼容,因此現階段個人用戶主要 接觸到的還是Ultra(Wide)SCSI接口的設備。另外,在1998年9月,數據傳輸率高達160MB/s的Ultra160 SCSI(Wide 模式下的Fast-80)規格已正式公布。可是最近,更為高速的Ultra320 SCSI(Wide模式下的Fast-160)出現了,新一代SCSI 硬盤將對應這一最新的硬盤接口。

10、CD-ROM:單倍速光驅的傳輸率是150KB/S.


11、DVD-ROM:單倍速DVD-ROM的傳輸率為1350KB/s.

 


說明bit 與Byte 的區別
     bit意為“位”或“比特”,是計算機運算的基礎,屬於二進制的范籌; 
  Byte意為“字節”,是計算機文件大小的基本計算單位;  
   這 兩者應用的場合不同。通常用bit來作數據傳輸的單位,因為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的傳輸對於用戶是 透明的,而這種通信傳輸是基於二進制的傳輸。在應用層通 常是用Byte來作單位,表示文件的大小,在 用戶看來就是可見的數據大小。比如一個字符就是1Byte,如果是漢字,則是2Byte。 
 下面是2個具體應用實例: 
 Mbps=Mega bits per second(兆位/秒)是速率單位, 
 MB=Mega Bytes(兆比、兆字節)是量單位,1MB/S(兆字節/秒)=8Mbps(兆位/秒)。 
  我們所說的硬盤容量是40GB、80GB、100GB,這里的B指是的Byte也就是“字節”。(與容量相關,應用層) 
1 KB = 1024 bytes =2^10 bytes 
1 MB = 1024 KB = 2^20 bytes 
1 GB = 1024 MB = 2^30 bytes 
 USB2.0標准接口傳輸速率是480兆位/秒,即480Mbps。(與傳輸相關,底層) 

 注:另外,Byte通常簡寫為B(大寫),而bit通常簡寫為b(小寫)。可以這么記憶,用大寫的就是數據值比較大的位,而小字的就是數據值比較小的字節,1B=8b。

http://hairilxx.blog.163.com/blog/static/8501957820106931632182/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