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什么是音頻的采樣率和采樣大小
自然界中的聲音非常復雜,波形極其復雜,通常我們采用的是脈沖代碼調制編碼。即PCM編碼。PCM通過抽樣、量化、編碼三個步驟將連續變化的模擬信號轉換為數字編碼。
抽樣:在音頻采集中叫做采樣率。 由於聲音其實是一種能量波,因此也有頻率和振幅的特征,頻率對應於時間軸線,振幅對應於電平軸線。波是無限光滑的,弦線可以看成由無數點組成,由於存儲空間是相對有限的,數字編碼過程中,必須對弦線的點進行采樣。采樣的過程就是抽取某點的頻率值,很顯然,在一秒中內抽取的點越多,獲取得頻率信息更豐富,為了復原波形,一次振動中,必須有2個點的采樣,人耳能夠感覺到的最高頻率為20kHz,因此要滿足人耳的聽覺要求,則需要至少每秒進行40k次采樣,用40kHz表達,這個40kHz就是采樣率。我們常見的CD,采樣率為44.1kHz。 量化:我們這里的采樣大小就是量化的過程, 將該頻率的能量值並量化,用於表示信號強度。量化電平數為 2的整數次冪,我們常見的CD位16bit的采樣大小,即2的16次方。 編碼: 根據采樣率和采樣大小可以得知,相對自然界的信號,音頻編碼最多只能做到無限接近,至少目前的技術只能這樣了,相對自然界的信號,任何數字音頻編碼方案都是有損的,因為無法完全還原。在計算機應用中,能夠達到最高保真水平的就是PCM編碼,被廣泛用於素材保存及音樂欣賞,CD、DVD以及我們常見的WAV文件中均有應用。因此,PCM約定俗成了無損編碼,因為PCM代表了數字音頻中最佳的保真水准,並不意味着PCM就能夠確保信號絕對保真,PCM也只能做到最大程度的無限接近。我們而習慣性的把MP3列入有損音頻編碼范疇,是相對PCM編碼的。強調編碼的相對性的有損和無損,是為了告訴大家,要做到真正的無損是困難的,就像用數字去表達圓周率,不管精度多高,也只是無限接近,而不是真正等於圓周率的值 為什么要使用音頻壓縮技術 要算一個PCM音頻流的碼率是一件很輕松的事情,采樣率值×采樣大小值×聲道數bps。一個采樣率為44.1KHz,采樣大小為16bit,雙聲道的PCM編碼的WAV文件,它的數據速率則為 44.1K×16×2 =1411.2 Kbps。我們常說128K的MP3,對應的WAV的參數,就是這個1411.2 Kbps,這個參數也被稱為數據帶寬,它和ADSL中的帶寬是一個概念。將碼率除以8,就可以得到這個WAV的數據速率,即176.4KB/s。這表示存儲一秒鍾采樣率為44.1KHz,采樣大小為16bit,雙聲道的PCM編碼的音頻信號,需要176.4KB的空間,1分鍾則約為10.34M,這對大部分用戶是不可接受的,尤其是喜歡在電腦上聽音樂的朋友,要降低磁盤占用,只有2種方法,降低采樣指標或者壓縮。降低指標是不可取的,因此專家們研發了各種壓縮方案。由於用途和針對的目標市場不一樣,各種音頻壓縮編碼所達到的音質和壓縮比都不一樣,在后面的文章中我們都會一一提到。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他們都壓縮過。 頻率與采樣率的關系 采樣率表示了每秒對原始信號采樣的次數,我們常見到的音頻文件采樣率多為44.1KHz,這意味着什么呢?假設我們有2段正弦波信號,分別為20Hz和20KHz,長度均為一秒鍾,以對應我們能聽到的最低頻和最高頻,分別對這兩段信號進行 40KHz的采樣,我們可以得到一個什么樣的結果呢?結果是:20Hz的信號每次振動被采樣了40K/20=2000次,而20K的信號每次振動只有2次采樣。顯然,在相同的采樣率下,記錄低頻的信息遠比高頻的詳細。這也是為什么有些音響發燒友指責CD有數碼聲不夠真實的原因,CD的44.1KHz采樣也無法保證高頻信號被較好記錄。要較好的記錄高頻信號,看來需要更高的采樣率,於是有些朋友在捕捉CD音軌的時候使用48KHz的采樣率,這是不可取的!這其實對音質沒有任何好處,對抓軌軟件來說,保持和CD提供的44.1KHz一樣的采樣率才是最佳音質的保證之一,而不是去提高它。較高的采樣率只有相對模擬信號的時候才有用,如果被采樣的信號是數字的,請不要去嘗試提高采樣率。 流特征 隨着網絡的發展,人們對在線收聽音樂提出了要求,因此也要求音頻文件能夠一邊讀一邊播放,而不需要把這個文件全部讀出后然后回放,這樣就可以做到不用下載就可以實現收聽了。也可以做到一邊編碼一邊播放,正是這種特征,可以實現在線的直播,架設自己的數字廣播電台成為了現實。 二 android中AudioRecord采集音頻的參數說明在android中采集音頻的api是android.media.AudioRecord類其中構造器的幾個參數就是標准的聲音采集參數 以下是參數的含義解釋 public AudioRecord (int audioSource, int sampleRateInHz, int channelConfig, int audioFormat, int bufferSizeInBytes)Since: API Level 3 Class constructor. Parameters
|
// 音頻獲取源 private int audioSource = MediaRecorder.AudioSource.MIC; // 設置音頻采樣率,44100是目前的標准,但是某些設備仍然支持22050,16000,11025 private static int sampleRateInHz = 44100; // 設置音頻的錄制的聲道CHANNEL_IN_STEREO為雙聲道,CHANNEL_CONFIGURATION_MONO為單聲道 private static int channelConfig = AudioFormat.CHANNEL_CONFIGURATION_MONO; // 音頻數據格式:PCM 16位每個樣本。保證設備支持。PCM 8位每個樣本。不一定能得到設備支持。 private static int audioFormat = AudioFormat.ENCODING_PCM_16BIT;
File file = new File(Environment.getExternalStorageDirectory() .getAbsolutePath() + "/test.pcm"); // 刪除錄音文件 if (file.exists()) file.delete(); // 創建錄音文件 try { file.createNewFile(); } catch (IOException e) { throw new IllegalStateException("Failed to create " + file.toString()); } try { // Create a DataOuputStream to write the audio data into the // saved file. FileOutputStream fos = new FileOutputStream(file);// 建立一個可存取字節的文件 // Create a new AudioRecord object to record the audio. // 獲得滿足條件的最小緩沖區大小 bufferSizeInBytes = AudioRecord.getMinBufferSize( sampleRateInHz, channelConfig, audioFormat); // 創建AudioRecord對象 audioRecord = new AudioRecord(audioSource, sampleRateInHz, channelConfig, audioFormat, bufferSizeInBytes); byte[] buffer = new byte[bufferSizeInBytes]; audioRecord.startRecording(); isRecording = true; while (isRecording) { audioRecord.read(buffer, 0, bufferSizeInBytes); fos.write(buffer); } audioRecord.stop(); audioRecord.stop(); audioRecord.release();// 釋放資源 audioRecord = null; fos.close(); } catch (Throwable t) { Log.e("AudioRecord", "Recording Failed"); }
// 放音的文件 File file = new File(Environment.getExternalStorageDirectory() .getAbsolutePath() + "/test.pcm"); FileInputStream in = null; try { in = new FileInputStream(file); } catch (FileNotFoundException e) { // TODO Auto-generated catch block e.printStackTrace(); } // 獲得滿足條件的最小緩沖區大小 bufferSizeInBytes = AudioRecord.getMinBufferSize( sampleRateInHz, channelConfig, audioFormat); byte[] buffer = new byte[bufferSizeInBytes]; int byteread=0; AudioTrack audioTrack = new AudioTrack(AudioManager.STREAM_MUSIC, sampleRateInHz, channelConfig, audioFormat, bufferSizeInBytes, AudioTrack.MODE_STREAM); // 放音 audioTrack.play(); try { while ((byteread = in.read(buffer)) != -1) { System.out.write(buffer, 0, byteread); System.out.flush(); audioTrack.write(buffer, 0, bufferSizeInBytes); } } catch (Exception e) { Log.e("AudioTrack", "Playback Failed"); }
移動開發qq群:59516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