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linux系統中,如果將項目部署在tomcat下,項目中包含中文名稱文件。可能會報404找不到文件的錯誤。
-
從Linux 往 windows拷貝文件或者從windows往Linux拷貝文件,有時會出現中文文件名亂碼的情況
原因:
- windows的文件名中文編碼默認為GBK,而Linux中默認文件名編碼為UTF8,由於編碼不一致,所以導致了文件名亂碼的問題,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對文件名進行轉碼。
解決方法:
- 在Linux中專門提供了一種工具convmv進行文件名編碼的轉換,可以將文件名從GBK轉換成UTF-8編碼,或者從UTF-8轉換到GBK。
首先看一下你的系統上是否安裝了convmv,如果沒安裝的話用在
http://www.j3e.de/linux/convmv/convmv-1.14.tar.gz
下載,然后在windows下面解壓縮用winscp上傳真個目錄,之后進入此目錄執行make install命令,之后用convmv命令測試是否安裝成功,若顯示一些命令提示則表示成功了。
安裝。
下面看一下convmv的具體用法:
convmv -f 源編碼 -t 新編碼 [選項] 文件名
常用參數:
-r 遞歸處理子文件夾
--notest 真正進行操作,請注意在默認情況下是不對文件進行真實操作的,而只是試驗。
--list 顯示所有支持的編碼
--unescap 可以做一下轉義,比如把%20變成空格
比如我們有一個utf8編碼的文件名,轉換成GBK編碼,命令如下:
convmv -f UTF-8 -t GBK --notest utf8編碼的文件名
這樣轉換以后"utf8編碼的文件名"會被轉換成GBK編碼(只是文件名編碼的轉換,文件內容不會發生變化) - tomcat服務器改為utf8編碼
更改server.xml
<Connector port=”8080″ protocol=”HTTP/1.1″ connectionTimeout=”20000″ redirectPort=”8443″ URIEncoding=”utf-8″ useBodyEncodingForURI=”tr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