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中類和接口是非常重要的知識點。這里主要介紹這兩種的類型。
1. 類
類的分類有:抽象類(abstract)、密封類(sealed)、靜態類(static)
1.1 抽象類
關鍵字: abstract
使用目的:若所有子類擁有共同的特性,可以把這個特性放到一個抽象類中,子類繼承此抽象類。
特點:
1.不能被實例化;ClassName en=new ClassName();//這樣會報錯。
2.抽象成員必須包含在抽象類中。
3.抽象類除了抽象成員外,還可以包含別的成員(不用關鍵字 abstract)。
4.子類繼承抽象父類后,必須把父類中的所有抽象成員都重寫(非抽象成員不必重寫)。除非子類也是個抽象類。
5.抽象成員的訪問修飾符不能是private。
6.抽象類是有構造函數,雖然不能被實例化。
7.abstract不能用於字段成員,可定義成屬性。
8.abstract用於方法時,方法不能定義主體(內容)。
9.抽象類也可以實現接口,但要把接口的成員前面標記個abstract。
代碼示例: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Person person = new Person(); person.ShowHello(); Console.ReadKey(); } //抽象類 public abstract class Humen { public Humen() { Console.WriteLine("Abstract Class .ctor"); } public abstract void ShowHello(); } public class Person : Humen { public override void ShowHello() { Console.WriteLine("Hello"); } }
實現結果:
1.2 密封類
關鍵字: sealed
使用目的:不需要子類來繼承他。如 String;
特點:
1.不能被繼承,如:string ,不能被繼承。
2.子類重寫后,前面加個sealed,那么子類就不能再被繼承。
1.3 靜態類
關鍵字: static
使用目的:不需要實例化,可以直接類名引用靜態方法。比如 工具類。
特點:
1.相似於sealed與abstract使用。
2.靜態成員在整個程序退出時才釋放資源,所以盡量別寫靜態字段、屬性。最好是靜態方法。
2. 接口
關鍵字: interface
使用目的:抽象類所擁有的共性,也可以概括為:為了多態。
特點:
1.接口中只能包含方法。(方法、屬性、索引器、事件)
2.接口中的方法不能有任何實現
3.接口中的成員不能有任何訪問修飾符(哪怕是public)
4.接口不能被實例化
5.實現接口的類,必須實現接口的所有成員(這里跟抽象類一樣)
6.類不能多繼承,所以在某些情況下,只能用接口來代替。接口可以多實現(一個類可以繼承多個接口,而只能繼承一個類)
7.接口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實現多態
8.當一個類,同時繼承了某個類,並且也實現了某些接口的時候,必須要將繼承的類寫在第一個(如果一個類同時繼承了父類和接口的時候,要把父類寫在最前面)
9.當多個類,都具有某個或某幾個功能時(方法),但是這幾個類型又不屬於相同的系列(這幾個類型沒有共同的父類,就不能用抽象類。),所以這時,為了實現多態就可以考慮把這幾個類型共有的方法提取到一個接口中,讓這幾個類型分別實現該接口
10.當父類實現接口,子類繼承父類。那么 接口就可以引用子類
11.不要在一個接口中寫過多的方法,避免造成接口污染。可編寫多個接口,在每個接口中,分別定義方法
12.實現接口方法的時候,不要有override關鍵字,直接跟平常定義一樣
13.接口方法的顯示實現,如果多個接口里有相同的方法名。那么第一個方法名默認的引用的是排在最前面的接口,如果要使用后面接口的方法,就要顯示實現:接口名.方法名。訪問修飾符是private
什么時候把方法放到父類中 還是接口里:
當一個父類派生出5個子類時,所有子類中只有3個需要一個功能,也就是說不是所有的子類都需要此功能,那么就可以把次功能放到一個接口里,各子類進行單獨的實現。
接口為了更好的約束子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