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IP地址結構體SOCKADDR_IN賦值的時候,經常會用到下列的函數htonl,htons,inet_addr,與之相對應的函數是ntohl,ntohs,inet_ntoa。查看這些函數的解析,會發現這些函數其實是與主機字節序和網絡字節序之間轉換有關。就是什么網絡字節序,什么是主機字節序呢?下面我寫出他們之間的轉換:
用IP地址127.0.0.1為例:
第一步 127 . 0 . 0 . 1 把IP地址每一部分轉換為8位的二進制數。
第二步 01111111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1 = 2130706433 (主機字節序)
然后把上面的四部分二進制數從右往左按部分重新排列,那就變為:
第三步 00000001 00000000 00000000 01111111 = 16777343 (網絡字節序)
然后解析上面提到的函數作用就簡單多了,看以下代碼:
SOCKADDR_IN addrSrv;
addrSrv.sin_addr.S_un.S_addr=htonl(2130706433);
addrSrv.sin_family=AF_INET;
addrSrv.sin_port=htons(6000);
先是定義了一個IP地址結構體addrSrv,然后初始化它的IP時addrSrv.sin_addr.S_un.S_addr必須是賦值IP地址的網絡字節序,htonl函數的作用是把一個主機字節序轉換為網絡字節序,也就是上面轉換過程中第二步轉換為第三步的作用,127.0.0.1的主機字節序是2130706433,把主機字節序2130706433轉換為網絡字節序就是htonl(2130706433)=16777343,所以如果你知道網絡字節序是16777343的話,addrSrv.sin_addr.S_un.S_addr=htonl(2130706433);與addrSrv.sin_addr.S_un.S_addr=16777343;是完全一樣的。
addrSrv.sin_addr.S_un.S_addr=htonl(2130706433);這句還可以寫為:
addrSrv.sin_addr.S_un.S_addr=inet_addr("127.0.0.1"); 結果是完全一樣的。
可見inet_addr函數的轉換作用就是上面的第一步到第三步的轉換。
下面再看端口的主機字節序與網絡字節序的轉換。以6000端口為例。
第一步 00010111 01110000 = 6000 (主機字節序)
端口號其實就已經是主機字節序了,首先要把端口號寫為16位的二進制數,分前8位和后8位。
第二步 01110000 00010111 = 28695 (網絡字節序)
然后把主機字節序的前八位與后八位調換位置組成新的16位二進制數,這新的16位二進制數就是網絡字節序的二進制表示了。
因此,如果你知道6000端口的網絡字節序是28695的話。 addrSrv.sin_port=htons(6000);可以直接寫為 addrSrv.sin_port=28695;結果是一樣的,htons的作用就是把端口號主機字節序轉換為網絡字節序。
與htonl,htons,inet_addr,與之相對應的函數是ntohl,ntohs,inet_ntoa,不難看出,ntohl,ntohs,inet_ntoa,這三個函數其實就是執行與他們相對應函數的相反轉換,在這里就不詳細解析了。
更多字節序介紹,請參見:
字節序(Endian),大端(Big-Endian),小端(Little-Endian)
API SOCKET基礎
(一) TCP建立連接並通信
(二) UDP通信
(三) 網絡字節序與主機字節序的轉換
(五) 異步套接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