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載均衡策略:


負載均衡策略:

1.       輪循均衡(Round Robin:每一次來自網絡的請求輪流分配給內部中的服務器,從1N然后重新開始。此種均衡算法適合於服務器組中的所有服務器都有相同的軟硬件配置並且平均服務請求相對均衡的情況。

2.       權重輪循均衡(Weighted Round Robin:根據服務器的不同處理能力,給每個服務器分配不同的權值,使其能夠接受相應權值數的服務請求。例如:服務器A的權值被設計成1B的權值是3C的權值是6,則服務器ABC將分別接受到10%30%、60%的服務請求。此種均衡算法能確保高性能的服務器得到更多的使用率,避免低性能的服務器負載過重。

3.       隨機均衡(Random:把來自網絡的請求隨機分配給內部中的多個服務器。

4.       權重隨機均衡(Weighted Random:此種均衡算法類似於權重輪循算法,不過在處理請求分擔時是個隨機選擇的過程。

5.       響應速度均衡(Response Time:負載均衡設備對內部各服務器發出一個探測請求(例如Ping),然后根據內部中各服務器對探測請求的最快響應時間來決定哪一台服務器來響應客戶端的服務請求。此種均衡算法能較好的反映服務器的當前運行狀態,但這最快響應時間僅僅指的是負載均衡設備與服務器間的最快響應時間,而不是客戶端與服務器間的最快響應時間。

6.       最少連接數均衡(Least Connection:客戶端的每一次請求服務在服務器停留的時間可能會有較大的差異,隨着工作時間加長,如果采用簡單的輪循或隨機均衡算法,每一台服務器上的連接進程可能會產生極大的不同,並沒有達到真正的負載均衡。最少連接數均衡算法對內部中需負載的每一台服務器都有一個數據記錄,記錄當前該服務器正在處理的連接數量,當有新的服務連接請求時,將把當前請求分配給連接數最少的服務器,使均衡更加符合實際情況,負載更加均衡。此種均衡算法適合長時處理的請求服務,如FTP

7.       處理能力均衡:此種均衡算法將把服務請求分配給內部中處理負荷(根據服務器CPU型號、CPU數量、內存大小及當前連接數等換算而成)最輕的服務器,由於考慮到了內部服務器的處理能力及當前網絡運行狀況,所以此種均衡算法相對來說更加精確,尤其適合運用到第七層(應用層)負載均衡的情況下。

8.       DNS響應均衡(Flash DNS:在Internet上,無論是HTTPFTP或是其它的服務請求,客戶端一般都是通過域名解析來找到服務器確切的IP地址的。在此均衡算法下,分處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負載均衡設備收到同一個客戶端的域名解析請求,並在同一時間內把此域名解析成各自相對應服務器的IP地址(即與此負載均衡設備在同一位地理位置的服務器的IP地址)並返回給客戶端,則客戶端將以最先收到的域名解析IP地址來繼續請求服務,而忽略其它的IP地址響應。在種均衡策略適合應用在全局負載均衡的情況下,對本地負載均衡是沒有意義的。

服務故障的檢測方式和能力:

1.       Ping偵測:通過ping的方式檢測服務器及網絡系統狀況,此種方式簡單快速,但只能大致檢測出網絡及服務器上的操作系統是否正常,對服務器上的應用服務檢測就無能為力了。

2.       TCP Open偵測:每個服務都會開放某個通過TCP連接,檢測服務器上某個TCP端口(如Telnet23口,HTTP80口等)是否開放來判斷服務是否正常。

3.       HTTP URL偵測:比如向HTTP服務器發出一個對main.html文件的訪問請求,如果收到錯誤信息,則認為服務器出現故障。

 

來自:http://blog.csdn.net/turkeyzhou/article/details/5670179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