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一直對傳說中的Linux有種向往,曾經在沒太了解Linux的情況下,憑着一些安裝教程自己動手,結局是悲劇性的。雖然逢此一難,對Linux的熱情卻是更盛,於是便看了前幾章《鳥哥的私房菜》。鑒於上次的悲劇和盤里的資料,所以用VM裝了個Fedora,雖一切正常,可是總覺得有些怪。再說,機子運行虛擬機時的內存消耗讓人心痛,再在里頭運行個桌面版的Linux,還有什么體驗可談呢?
后來呢,后來也沒怎么弄啦,但心里還一直惦記着這件沒完成的事情。最近在網上了淘了一個移動硬盤,拷了所有的資料,准備了此一願。也不是閑得無聊,而是心里有種沖動。
寫這些文字純粹是為了記錄安裝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一些使用體驗。
初衷是為了安裝Fedora17,鑒於以往經歷,心中本無畏懼,奈何計划死在第一步。一直都喜歡用U盤裝系統,所以毫無疑問下載LiveUSB-creator ,但無論如何都無法刻錄。各種百度之后,原來U盤要格式化成FAT格式,而FAT只支持2G以內。好吧,於是用了群聯的量產工具,把8G的U盤給分了,終於有了FAT格式,然而依然無法刻錄(有誰知道原因么?)。不急,還有得玩。量產工具可以還可以量產CDrom格式,拷入鏡像文件,只是依然無法安裝(原因后面再說)。
都已經上了架子了,不能就此罷手吧?只好用Ubuntu來代替,都說Ubuntu的安裝已經傻瓜式了(這也是我選擇Fedora的原因),那我就把這碟小菜給端了吧。還是選擇U盤安裝,刻錄好后,安裝過程還是受阻。百度之后,才知道一個磁盤只支持4個主分區,剩下的未分配磁盤是無法再使用。而我的win7恰好是分了四個區,所以安裝過程中總是提示無可利用磁盤。更悲催的是,win7安裝過程中分好的區,是無法刪除的,即使用磁盤管理刪除也是不可以的。所以呢,用CDrom安裝Fedora失敗的原因也應該的是這個。今天晚上翻看《鳥哥的私房菜》筆記時,也發現了這點,低級錯誤啊。這一點應該雙系統安裝最為關鍵的因素,這牽涉到磁盤的主分區、擴展分區和邏輯分區的一些知識。
終於安裝成功了,好好體驗一下吧。Ubuntu的桌面還算華麗,只是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崩潰啦,無法關機重啟,必須從終端命令之。不得不思考Linux流行不起來的原因,即使桌面版的Linux視覺享受已相當不錯。這些桌面版很難穩定運行;新版不能很好向下兼容直接打擊開發者的熱情;其應用軟件自身也不會向下兼容,更傾向於支持更新的特性。或許,這些就是Linux快速的版本更新所要付出的代價吧。
再說說聯網的問題吧,電信當然是自動連接,無須討論。學校的校園網使用的是銳捷客戶端,所以在Linux要用mentohust來代替。這里需要用mentohust的命令來設置相關參數,如果是靜態IP就要設置IP、網關、掩碼。同時還要在ubuntu的網絡連接中設置這些參數。最后要說的是,在安裝過程中可以先不聯網,安裝后好再進行軟件更新。這時可以檢測適合所聯網絡的更新源,這影響下載速度。如果源不合適,那么安裝耗時估計相差半個小時。
就balabala這么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