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多線程設計wait、notify、notifyall、synchronized的使用機制
wait、notify、notifyall、synchronized的使用機制:
synchronized(obj) { while(!condition) { obj.wait(); } obj.doSomething(); }
當線程A獲得了obj鎖后,發現條件condition不滿足,無法繼續下一處理,於是線程A就wait() , 放棄對象鎖.
之后在另一線程B中,如果B更改了某些條件,使得線程A的condition條件滿足了,就可以喚醒線程A:
synchronized(obj) { condition = true; obj.notify(); }
需要注意的概念是:
# 調用obj的wait(), notify()方法前,必須獲得obj鎖,也就是必須寫在synchronized(obj) {…} 代碼段內。
# 調用obj.wait()后,線程A就釋放了obj的鎖,否則線程B無法獲得obj鎖,也就無法在synchronized(obj) {…} 代碼段內喚醒A。
# 當obj.wait()方法返回后,線程A需要再次獲得obj鎖,才能繼續執行。
# 如果A1,A2,A3都在obj.wait(),則B調用obj.notify()只能喚醒A1,A2,A3中的一個(具體哪一個由JVM決定)。
# obj.notifyAll()則能全部喚醒A1,A2,A3,但是要繼續執行obj.wait()的下一條語句,必須獲得obj鎖,因此,A1,A2,A3只有一個有機會獲得鎖繼續執行,
例如A1,其余的需要等待A1釋放obj鎖之后才能繼續執行。
# 當B調用obj.notify/notifyAll的時候,B正持有obj鎖,因此,A1,A2,A3雖被喚醒,但是仍無法獲得obj鎖。直到B退出synchronized塊,釋放obj鎖后,
A1,A2,A3中的一個才有機會獲得鎖繼續執行
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