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ux是一個優秀的終端復用軟件,類似GNU Screen,但來自於OpenBSD,采用BSD授權。使用它最直觀的好處就是,通過一個終端登錄遠程主機並運行tmux后,在其中可以開啟多個控制台而無需再“浪費”多余的終端來連接這台遠程主機;當然其功能遠不止於此。
ubuntu可以使用sudo apt-get install tmux來安裝。安裝完成后輸入命令tmux即可打開軟件,界面十分簡單,類似一個下方帶有狀態欄的終端控制台;但根據tmux的定義,在開啟了tmux服務器后,會首先創建一個會話,而這個會話則會首先創建一個窗口,其中僅包含一個面板;也就是說,這里看到的所謂終端控制台應該稱作tmux的一個面板,雖然其使用方法與終端控制台完全相同。
tmux使用C/S模型構建,主要包括以下單元模塊:
| server | 服務器。輸入tmux命令時就開啟了一個服務器。 |
| session | 會話。一個服務器可以包含多個會話。 |
| window | 窗口。一個會話可以包含多個窗口。 |
| pane | 面板。一個窗口可以包含多個面板。 |
會話
tmux new -s session #建立會話 tmux new -s session -d #在后台建立會話 tmux ls #列出會話 tmux attach -t session #進入某個會話
操作
類似各種平鋪式窗口管理器,tmux使用鍵盤操作,常用快捷鍵包括:
| Ctrl+b | 激活控制台;此時以下按鍵生效 | |
| 系統操作 | ? | 列出所有快捷鍵;按q返回 |
| d | 脫離當前會話;這樣可以暫時返回Shell界面,輸入tmux attach能夠重新進入之前的會話 | |
| D | 選擇要脫離的會話;在同時開啟了多個會話時使用 | |
| Ctrl+z | 掛起當前會話 | |
| r | 強制重繪未脫離的會話 | |
| s | 選擇並切換會話;在同時開啟了多個會話時使用 | |
| : | 進入命令行模式;此時可以輸入支持的命令,例如kill-server可以關閉服務器 | |
| [ | 進入復制模式;此時的操作與vi/emacs相同,按q/Esc退出 | |
| ~ | 列出提示信息緩存;其中包含了之前tmux返回的各種提示信息 | |
| 窗口操作 | c | 創建新窗口 |
| & | 關閉當前窗口 | |
| 數字鍵 | 切換至指定窗口 | |
| p | 切換至上一窗口 | |
| n | 切換至下一窗口 | |
| l | 在前后兩個窗口間互相切換 | |
| w | 通過窗口列表切換窗口 | |
| , | 重命名當前窗口;這樣便於識別 | |
| . | 修改當前窗口編號;相當於窗口重新排序 | |
| f | 在所有窗口中查找指定文本 | |
| 面板操作 | ” | 將當前面板平分為上下兩塊 |
| % | 將當前面板平分為左右兩塊 | |
| x | 關閉當前面板 | |
| ! | 將當前面板置於新窗口;即新建一個窗口,其中僅包含當前面板 | |
| Ctrl+方向鍵 | 以1個單元格為單位移動邊緣以調整當前面板大小 | |
| Alt+方向鍵 | 以5個單元格為單位移動邊緣以調整當前面板大小 | |
| Space | 在預置的面板布局中循環切換;依次包括even-horizontal、even-vertical、main-horizontal、main-vertical、tiled | |
| q | 顯示面板編號 | |
| o | 在當前窗口中選擇下一面板 | |
| 方向鍵 | 移動光標以選擇面板 | |
| { | 向前置換當前面板 | |
| } | 向后置換當前面板 | |
| Alt+o | 逆時針旋轉當前窗口的面板 | |
| Ctrl+o | 順時針旋轉當前窗口的面板 | |
配置
tmux的系統級配置文件為/etc/tmux.conf,用戶級配置文件為~/.tmux.conf。沒有該文件新建一個即可。配置文件實際上就是tmux的命令集合,也就是說每行配置均可在進入命令行模式后輸入生效。
注意:更改配置之后需要重啟tmux或者進入命令模式(按按鍵前綴后再按: )輸入 source-file ~/.tmux.conf即可。
#將ctrl-r鍵設置為加載配置文件,並顯示"reloaded!"信息 bind C-r source-file ~/.tmux.conf \; display "Reloaded!"
copy-mode(復制模式)
a.PREFIX [ 進入復制模式
b.按 space 開始復制,移動光標選擇復制區域
c.按 Enter 復制並退出copy-mode。
d.將光標移動到指定位置,按 PREIFX ] 粘貼
在~/.tmux.conf中加入如下行,否則在VIM中復制模式無法完成操作
setw -g mode-keys vi
重新連接到之前的窗口
tmux attach
不過如果沒有會話會提示:
no sessions
修改Tmux配置如果無分離終端則新建,在.tmux.conf加入如下行:
new-session
我的.tmux.conf:
#將ctrl-r鍵設置為加載配置文件,並顯示"reloaded!"信息 bind C-r source-file ~/.tmux.conf \; display "Reloaded!" #tmux attach 如果無分離終端則新建 new-session #此類配置可以在命令行模式中輸入show-options -g查詢 set-option -g status-keys vi #操作狀態欄時的默認鍵盤布局;可以設置為vi或emacs set-option -g status-utf8 on #開啟狀態欄的UTF-8支持 #此類設置可以在命令行模式中輸入show-window-options -g查詢 set-window-option -g mode-keys vi #復制模式中的默認鍵盤布局;可以設置為vi或emacs set-window-option -g utf8 on #開啟窗口的UTF-8支持 #選擇分割的窗格,不需要松開ctrl鍵,多次跳轉更方便 bind C-k selectp -U # 選擇上窗格 bind C-j selectp -D # 選擇下窗格 bind C-h selectp -L # 選擇左窗格 bind C-l selectp -R # 選擇右窗格 #執行命令,比如 Manpage bind m command-prompt "splitw -h 'exec man %%'"
Start tmux on every shell login
vi ~/.bashrc
添加:
# If not running interactively, do not do anything [[ $- != *i* ]] && return [[ $TERM != screen* ]] && exec tmux
詳細參考:https://wiki.archlinux.org/index.php/Tmux#Start_tmux_on_every_shell_login
注:mac下會不能這樣配置,否則會打開終端后秒退
這樣做,會使每一個該用戶下的終端都進入tmux。如果需要ssh到其他機子上,進入其上的tmux 或 screen,會導致快捷鍵沖突以及顯示混亂。
參考:
https://wiki.freebsdchina.org/software/t/tmux?utm_source=twitterfeed&utm_medium=twitter
http://linuxtoy.org/archives/from-screen-to-tmux.html
http://jack-boy.iteye.com/blog/1586908
http://os.51cto.com/art/200908/144275.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