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算是課程作業的一部分,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假如小組有一個總分S,如何根據小組中每個人的工作量來進行評定和打分?這件事無論從表面上看來還是實際操作都應該算是比較麻煩的了。
#但是這讓我想起我HIT在大三的軟件開發實踐II上也采用了相同的模式,只是成績都是由組長決定的。當時身為組長的每每都給自己打很高的分數,當然我這樣做是因為我幾乎做了小組所有工作的90%以上(我們小組是有四個人的)。但是我相信在MSRA的ASE課程中不會出現打醬油和求帶的狀況出現的。
#於是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我們神馬扣小組(5人眾)在13F的kitchen外進行了親切而友好的meeting,經過不長時間的討論形成了以下的想法:
#1 每個人的成績基於相互評分制,每個人將從其他的4個人得到1-5分內的一個評分,並取平均。最后按每個人的分值進行總分的分配。
#2 每個人在打分時要基於以下四點進行綜合打分:工作效率,溝通能力,靠譜度,工作質量。值得一提的是靠譜度,指的是自身對工作能力的預估和最終的實際完成情況的評價。每個小點的打分也是1-5分,最終取平均映射到1-5的區間。
#這樣的評分方式是考慮到在項目中有可能存在每個人的工作如果側重點不同,則不同人之間的工作就很難做以比較,如溝通人員與coding人員與test人員之間的評價,不好用一個准則去覆蓋。
#當然目前也還有一些不是很清晰的地方,比如:
#1 打分的小項也許在后續還會增加其他內容。
#2 每個小項對於不同角色的人可能有不同的權重。但是這要看最終是否真的有很大的角色划分。
#3 是否要將總分映射到1-5分的區間還是保持1-20的區間也有待商榷。
#但大體的思路也就是這個樣子了。
#最終討論的結果獲得了每個人的同意,大家帶着滿意的笑容回到自己的位置上繼續下午的工作。這是一次團結的大會,一次勝利的大會。
PS.值得一提的是,這篇文章使用engkoo輸入法輸入的,今天第一次使用,感覺速度和准確率都非常高,贊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