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6:只要充分詳盡的了解用戶的需求,就可以做出完美的產品,如果用戶不滿意,肯定是開發沒有完全按照用戶需求來。
反神話:需求有很多漏洞,用戶根本就不了解系統,不會提需求。
既然太陽上也有黑點,“人世間的事情”就更不可能沒有缺陷。
——車爾尼雪夫斯基
所有的產品都是從用戶需求而來的,但是對於沒有或甚少用過信息化系統的用戶來說,很難提出那么完美的需求。需求是對一個未見產品的期望,真的見到產品之后可能會發現當初設想不適宜,或者還有些迫切需要的需求根本沒想到。一個人怎么能對一個沒了解過的東西提出詳盡的問題呢,就比如一個沒駕駛汽車過的人去想象駕駛汽車一樣,只能大致提出如汽車駕駛要基本掌握起步、加速、減速、剎車功能,但是在某個細節下比如為什么轉彎時要靠自己近的車道行駛這樣的問題(另外的道要讓給直行的汽車),或者看后視鏡對於駕駛員存在什么樣的重要性,沒經歷過是很難理解的。
陽光反射在海中,宛若一把亮閃閃的利劍,從天際直指他的身邊。他在這把 閃光的劍中游泳,說得確切些,劍頭總停留在他的眼前。……“這真是太陽賜予我個人的禮物啊!”帕洛馬爾先生試着這么想道……那個與其同居—起、被壓抑、愛自責的自我卻反駁說:“凡是有眼睛的人,都能看見反光追隨着他們…
---《帕洛馬爾》卡爾維諾
需求的角度和產品的角度是不同的。需求構成了產品的基石,但是某些需求是違背邏輯互相矛盾的(比如既要安全性又要操作便捷),有些需求會導致開發成本超出預算,有些需求還需要進一步提煉。自然在這兩者交流的過程中,會有信息丟失或有偏差,如做出的產品不符合需求,或者需求當時沒有澄清需要反復改動,但這不能完全歸咎於某一方面,而是交流的不夠透徹,沒有從對方的角度去考慮問題。抱怨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如果能多從對方或者全局的角度考慮問題,就有可能綜合雙方的角度創造出新的價值。
諸神處罰西西弗不停地把一塊巨石推上山頂,而石頭由於自身的重量又滾下山去,諸神認為再也沒有比進行這種無效無望的勞動更為嚴厲的懲罰了…他爬上山頂所要進行的斗爭本身就足以使一個人心里感到充實。應該認為,西西弗是幸福的。
---《西西弗斯的神話》加繆
從流程上來說,一次詳盡的了解需求本來就不太現實。因此,需求應該是個動態的東西,由用戶的原始需求,分析師的提煉,設計師的限制,時間的錘煉來共同約束迭代的一個動態生成物。與其渴求那樣的完美的用戶存在,或者能夠對用戶心思琢磨的一次到位的開發存在,還不如腳踏實地的讓用戶一步步的見到這個系統,讓他從當前所有的系統中提出對現有系統的問題和對未來系統的進一步期望,在這個反饋的基礎上再迭代式的開發改進和完善系統。讓用戶參與進系統設計的靈魂,讓大家互動起來,這才能做出至少是讓大家滿意的系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