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大學計算機的悲哀---高校VS培訓單位


      在計算機日異發展的今天,計算機應用技術是衡量一個國家信息化技術的硬性指標,為什么國外計算機的人才這么受歡迎而且在技術層面上能達到那樣的高度呢?是不是我們真的不如別人、是不是我們的教育體制出了問題呢?還是其它什么原因制約了我們技術學習呢?一切的一切,是不是值得我們大家來思考一下呢,現在我就站在一個培訓機構的角度談談自己的看法。

      在國內,計算機發展的非常快,但這也只是相對於國內來說,可以這樣說吧,是在自封,現代大學生,特別是計算機專業的同學,除了及其個別或者是國家級重點的大學以外,都有來自於就業的巨大壓力,為什么會這樣? 大學四年的學習,到最后居然還比不上一個技術學校的中專生,還有一部份同學大學畢業以后,選擇了培訓學校或技工學校來讓自己有一個可以謀生的技術,讓自己可以立於社會,那既然這樣,那我們的大學白讀了嗎? 沒有人能回答,但事實上就這樣,我很多朋友經常抱怨,說是自己還沒有那些經過培訓的學生有競爭力甚至不如一些技校生,實際上經過調查,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從事計算機相關方面工作的大學生不會超過20%,但是市場的需求遠大於供給,那我們究竟要怎樣做才能提高學生的素質及技能呢?

     我覺得學校應該是培養全才的培訓基地,而培訓機構是培訓專業技術人才的地方。培訓機構很好的扮演好了這樣的一個角色,但是接收的大學生占了整個市場的90%以上,為什么大學生都跑到了培訓機構,他們大學干什么去了? 大學教會了他們什么?這個問題需要我們大家一起去思考。 在此之前,我去過很多大學對學生進行過實訓。閑聊中,對大學這個特殊的培訓機構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在此,我將其歸納如下:

     大學薄弱的環節與培訓機構的對比

     1. 課程安排 根據調查,大學的計算機課程安排得很滿,基本上上完大學后,學生如果能夠完全掌握所有的知識,那這個學生一定是一個全才,因為基本上計算機 的各個方面都有涉及。這種想法雖然好,卻忽略了很多現實的問題,雖然每個方面都涉及,但是也都只是涉及而以,每個方面的技術都只限於會,而不精。而且根據人的大腦的遺忘曲線,到了大四,那前面幾年的東西都完全忘了,我查閱過大學的課程安排,舉個例子,大一下學期開C,完了以后接下來的幾年,甚至於畢業也不會接觸到。那也就這樣說,他們全是在學猴子掰包谷,只會剩下最后一個,而且剩下的那個還是不成熟的。所以,如果想培養真的有技術、有能力的學生,那課程一定要改,並不是說要廢掉某些學科,相反,可以再增加與之相投的科目來擴展學生的思維,但在大學四之間一定要將所有的項目都穿插其中。這樣大學四年完成,他們會很熟練的應用各種學習到的知識,達到培養全才的目標。 培訓機構的課程安排,一般為急訓式(實訓式)來進行實戰開發,每一科課程都將是環環相扣,所有的科目將在實戰中得到靈活的運用,培訓完成以后即可進入企業並能很好的運用自己的所學。  

     2.師資力量 各高校的計算機教師,我不知道你們是怎么評選或是騁用用的是什么標准,但據我所知,各教師之間的技術參差不齊,主要的是教師的態度、心態以及素質都已經直線的在往下降,我不知道為什么會這樣,沒法去調查,我只看到了結果,至於過程,無法去想像(當然,並不是所有的都這樣,只有個別的除外,這種現象具有普遍性) 培訓機構擁有頂尖的技術人才,大多數都是已經在工作中擁有實際開發工作經驗很多年的技術狂人或者是這個行業中的金牌講師。

     3.心態問題 在和同學們的接觸中,很多學生(90%以上)稱授課老師沒有責任心,上完課程不管懂與不懂只顧自己的進程,而且很多同學反應授課老師技術很差,經常去問問題,老師都不能解決,這樣會讓學生產生懈怠的心理,以至於最后完全失去信心。 培訓機構中所有的項目經理及授課老師將全力的做解答以及輔助,因為對學生的承諾,以及對培訓中心的名聲,沒有誰敢放任學生或者是不管。

     4. 項目經驗 當大學生畢業以后,將面臨很嚴峻的就業挑戰,那個們具有什么優勢呢? 工作經驗? 完全沒有。 強硬的技術?沒有。 項目經驗? 沒有。 那對於什么都沒有大學生,拿什么去和別人競爭,誰的錯? 當然是授課老師,因為他本身就沒有什么工作經驗。只會拿着教科書照本喧科(為啥到了這個時代,還這樣教書呢),曾經有一次我在課堂上問了同學們一個問題,學了一年的程序設計,現在都會些什么,有個同學回答:“只會做題” ,是不是覺得很可悲。現代的大學生居然被教成了這樣,這能怪誰呢? 學習計算機,主要是在讓學生能用發散的思維,創新的思想去解決問題,而不是只會做題的書呆子,企業要這樣的大學生,有何用?培訓機構都擁有一大批來自於不同公司的技術員,他們擁有很強的技術和很豐富的工作經驗,這些東西正是學生進入企業時需要的,在此,他們教會學生怎么去做,怎樣去想,怎樣去做規划。這些將是他們所有的寶貴的經驗,對於學生來說,是進入工作時很重的砝碼。

     5.授課方式 很多的教師都是按照傳統的方式在進行課程的講解,大家都知道,書本上的東西都是死,讓一群思維開發的大學生來說,這簡直就是在把他們往死里困。這就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接着會慢慢的失去信心,結果: 不學. 而培訓機構的講師擁有的不僅是在公司上班的工作經驗,而且還具有很強的授課能力,他們將會開發學生最大的潛力。

     總結: 一般而言,培訓機構做的基本上算是急訓,那既然是一個急字,也就是學習的時間很短,這就造成在短短的一段培訓時間,只能精通某一個方面的知識,就因為這個原因,基本上會是全天候的學習,把學生拉到了一個緊急集合的狀態,更好的刺激學生的學習欲望,綜上所述,也就很明了的知道為什么很多學生畢業或即將畢業的時候為了能找到一個好的工作,都會進入不同的培訓機構,讓自己能在職場中有一個能同別人競爭的砝碼,而學習的所有知識 都是企業最需要的。大學,這是一個培養人才的地方,只要規則好,一定會培養更多的人才,希忘能借鑒一下培訓機構的東西,完善和改進教學方案,將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全才。(轉載請說明出處)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