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行性分析報告
1 引言
1.1 編寫目的:闡明編寫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目的,提出讀者對象。
1.2 項目背景:應包括
● 所建議開發軟件的名稱
● 項目的任務提出者、開發者、用戶及實現軟件的單位
● 項目與其他軟件或其他系統的關系。
1.3 定義:列出文檔中用到的專門術語的定義和縮寫詞的原文。
1.4 參考資料:列出有關資料的作者、標題、編號、發表日期、出版單位或資料來源,可包括
● 項目經核准的計划任務書、合同或上級機關的批文
● 與項目有關的已發表的資料
● 文檔中所引用的資料,所采用的軟件標准或規范
2 可行性研究的前提
2.1 要求:列出並說明建議開發軟件的的基本要求,如
● 功能
● 性能
● 輸入 / 輸出
● 基本的數據流程和處理流程
● 安全與保密要求
● 與軟件相關的其他系統
● 完成日期
2.2 目標:可包括
● 人力與設備費用的節省
● 處理速度的提高
● 控制精度或生產力的提高
● 管理信息服務的改進
● 決策系統的改進
● 人員工作效率的提高
2.3 條件、假定和限制:可包括
● 建議開發軟件運行的最短壽命
● 進行顯然方案選擇比較的期限
● 經費來源和使用限制
● 法律和政策方面的限制
● 硬件、軟件、運行環境和開發環境的條件和限制
● 可利用的信息和資源
● 建議開發軟件投入使用的最遲時間
2.4 可行性研究方法
2.5 決定可行性的主要因素
3 對現有系統的分析
3.1 處理流程和數據流程
3.2 工作負荷
3.3 費用支出:如人力、設備、空間、支持性服務、材料等項開支
3.4 人員:列出所需人員的專業技術類別和數量
3.5 設備
3.6 局限性:說明現有系統存在的問題以及為什么需要開發新的系統
4 所建議技術可行性分析
4.1 對系統的簡要描述
4.2 與現有系統比較的優越性
4.3 處理流程和數據流程
4.4 采用建議系統可能帶來的影響
● 對設備的影響
● 對現有軟件的影響
● 對用戶的影響
● 對系統運行的影響
● 對開發環境的影響
● 對經費支出的影響
4.5 技術可行性評價 : 包括
● 在限制條件下,功能目的是否達到
● 利用現有技術,功能目的是否達到
● 對開發人員數量和質量的要求,並說明能否滿足
● 在規定的期限內,開發能否完成
5 所建議系統經濟可行性分析
5.1 支出
5.2 效益
5.3 收益 / 投資比
5.4 投資回收周期
5.5 敏感性分析:指一些關鍵性因素,如:
● 系統生存周期長短
● 系統工作負荷量
● 處理速度要求
● 設備和軟件配置變化對支出和效益的影響等的分析
6 社會因素可行性分析
6.1 法律因素:如
● 合同責任
● 侵犯專利權
● 侵犯版權
6.2 用戶使用可行性:如
● 用戶單位的行政管理
● 工作制度
● 人員素質等能否滿足要求
7 其他可供選擇的方案
逐個闡明其它可供選擇的方案,並重點說明未被推薦的理由。
8 結論意見
● 可着手組織開發
● 需等待若干條件具備后才能開發
● 需對開發目標進行某些修改
● 不能進行或不必進行
● 其它
軟件需求說明書
1.1 編寫目的:闡明編寫需求說明書的目的,指明讀者對象。
1.2 項目背景:應包括
● 項目的委托單位、開心單位和主管部門;
● 該軟件系統與其他系統的關系。
1.3 定義:列出文檔中所用到的專門術語的定義和縮寫詞的願文。
1.4 參考資料:可包括
● 項目經核准的計划任務書、合同或上級機關的批文
● 文檔所引用的資料、規范等
● 列出這些資料的作者、標題、編號、發表日期、出版單位或資料來源
2 任務概述
2.1 目標
2.2 運行環境
2.3 條件與限制
3 數據描述
3.1 表態數據
3.2 動態數據:包括輸入數據和輸出數據。
3.3 數據庫描述:給出使用數據庫的名稱和類型。
3.4 數據詞典
3.5 數據采集
4 功能需求
4.1 功能划分
4.2 功能描述
5 性能需求
5.1 數據精確度
5.2 時間特性:如響應時間、更新處理時間、數據轉換與傳輸時間、運行時間等。
5.3 適應性:在操作方式、運行環境、與其他軟件的接口以及開發計划等發生變化時,應具有的適應能力。
6 運行需求
6.1 用戶界面:如屏幕格式、報表格式、菜單格式、輸入輸出時間等。
6.2 硬件接口
6.3 軟件接口
6.4 故障處理
7 其他需求
如可使用性、安全保密、可維護性、可移植性等。
項目開發總結報告
1 引言
1.1 編寫目的:闡明編寫總結報告的目的並指明讀者對象。
1.2 項目背景:說明項目的來源、委托單位、開發單位及主管部門。
1.3 定義:列出報告中所用到的專門術語的定義和縮寫詞的原意。
1.4參考資料:列出有關資料的作者、標題、編號、發表日期、出版單位或資料來源,可包括:項目的計划任務書、合同或批文;項目開發計划;需求規格說明書;概要設計說明書;詳細設計說明書;用戶操作手冊;測試計划;測試分析報告;本報告引用的其他資料、采用的開發標准或開發規范。
2 開發結果
2.1 產品:可包括列出各部分的程序名稱、源程序行數(包括注釋行)或目標程序字節數及程序總計數量、存儲形式;產品文檔名稱等。
2.2 主要功能及性能
2.3 所用工時:按人員的不同層次分別計時。
2.4 所用機時:按所用計算機機型分別計時。
2.5 進度:給出計划進度與實際進度的對比。
2.6 費用
3 評價
3.1 生產率評價:如平均每人每月生產的源程序行數、文檔的字數等。
3.2 技術方案評價
3.3 產品質量評價
4 經驗與教訓
測試分析報告
1 引言
1.1 編寫目的:闡明編寫測試分析報告的目的並指明讀者對象。
1.2 項目背景:說明項目的來源、委托單位及主管部門。
1.3定義:列出測試分析報告中所用到的專門術語的定義和縮寫詞的原意。
1.4參考資料:列出有關資料的作者、標題、編號、發表日期、出版單位或資料來源,可包括:項目的計划任務書、合同或批文;項目開發計划;需求規格說明書;概要設計說明書;詳細設計說明書;用戶操作手冊;測試計划;測試分析報告所引用的其他資料、采用的軟件工程標准或工程規范。
2 測試計划招待情況
2.1 機構和人員:給出測試機構名稱、負責人和參與測試人員名單。
2.2 測試結果:按順序給出每一測試項目的:實測結果數據;與預期結果數據的偏差;該項測試表明的事實;該項測試發現的問題。
3 軟件需求測試結論
按順序給出每一項需求測試的結論。包括:證實的軟件能力;局限性(即項需求未得到充分測試的情況及原因。
4 評價
4.1 軟件能力:經過測試所表明的軟件能力。
4.2 缺陷和限制:說明測試所揭露的軟件缺陷和不足,以及可能給軟件運行帶來的影響。
4.3 建議:提出為彌補上述缺陷的建議。
4.4 測試結論:說明能否通過。
項目概要設計說明書
1 引言
1.1 寫目的:闡明編寫概要設計說明書的目的,指明讀者對象。
1.2 項目背景:應包括
● 項目的委托單位、開發單位和主管部門
● 該軟件系統與其他系統的關系。
1.3 定義:列出本文檔中所用到的專門術語的定義和縮寫詞的願意。
1.4 參考資料:
● 列出這些資料的作者、標題、編號、發表日期、出版單位或資料來源
●項目經核准的計划任務書、合同或上級機關的批文;項目開發計划;需求規格說明書;測試計划(初稿);用戶操作手冊
● 文檔所引用的資料、采用的標准或規范。
2 任務概述
2.1 目標
2.2 需求概述
2.3 條件與限制
3 總體設計
3.2 總體結構和模塊外部設計
3.3 功能分配:表明各項功能與程序結構的關系。
4 接口設計
4.1 外部接口:包括用戶界面、軟件接口與硬件接口。
4.2 內部接口:模塊之間的接口。
5 數據結構設計
6 邏輯結構設計
所有文檔的統一封面格式如下頁所示。
7 物理結構設計
8 數據結構與程序的關系
9 運行設計
9.1 運行模塊的組合
9.2 運行控制
9.3 運行時間
10 出錯處理設計
10.1 出錯輸出信息
10.2 出錯處理對策:如設置后備、性能降級、恢復及再啟動等。
11 安全保密設計
12 維護設計
說明為方便維護工作的設施,如維護模塊等。
軟件詳細設計說明書
1 引言
1.1 編寫目的:闡明編寫詳細設計說明書的目的,指明讀者對象。
1.2 項目背景:應包括項目的來源和主管部門等。
1.3 定義:列出本文檔中所用到的專門術語的定義和縮寫詞的願意。
1.4 參考資料:
● 列出有關資料的作者、標題、編號、發表日期、出版單位或資料來源
●項目經核准的計划任務書、合同或上級機關的批文;項目開發計划;需求規格說明書;概要設計說明書;測試計划(初稿);用戶操作手冊
● 文檔所引用的資料、軟件開發的標准或規范。
2 總體設計
2.1 需求概述
2.2 軟件結構:如給出軟件系統的結構圖。
3 程序描述
3.1 逐個模塊給出以下說明:
● 功能
● 性能
● 輸入項目
● 輸出項目
3.2 算法:模塊所選用的算法。
3.3 程序邏輯:詳細描述模塊實現的算法,可采用:標准流程圖;PDL語言;N-S圖;判定表等描述算法的圖表。
3.4 接口
● 存儲分配
● 限制條件
3.5測試要點:給出測試模塊的主要測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