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方案模板


1 概述

1.1      編寫目的

[說明編寫本測試方案的目的是為軟件開發項目管理者、軟件工程師、系統維護工程師、測試工程師提供關於XX系統整體系統功能和性能的測試指導。]

1.2      讀者對象

[本測試方案可能的合法讀者對象為軟件開發項目管理者、軟件工程師、測試組、系統維護工程師。]

1.3      項目背景

[可以如下那樣簡單說明,根據項目的具體情況,方案編寫者也可以進行詳細說明

項目名稱:XXX。

簡稱:XXX

項目代號:PowerXXX X.0.0。

委托單位:XXX。

開發單位:XX公司

主管部門:XXX。]

1.4      測試目標

[說明進行項目測試的目標或所要達到的目的]

1.5      參考資料

[列出編寫本測試方案時參考的資料和文獻。]

2 測試配置要求

2.1      網絡環境

[在此說明應用系統的網絡環境,如果應用系統是網絡版的,必須具有本節內容。]

2.1.1       網絡硬件

[此處給出網絡硬件的拓撲圖、名稱、規格、數量、配置等信息。]

2.1.2       網絡軟件

[此處給出網絡軟件的名稱、協議、通訊和連接方式等信息。]

2.2      服務器環境

2.2.1       服務器硬件

[此處給出服務器硬件的名稱、規格、數量、配置等信息。]

2.2.2       服務器軟件

[此處給出服務器軟件的名稱、協議和版本等信息。]

2.3      工作站環境

2.3.1       工作站硬件

[此處給出工作站硬件的拓撲圖、名稱、規格、數量、配置等信息。]

2.3.2       工作站軟件

[此處給出工作站軟件的名稱、協議和版本等信息。]

2.4      測試手段

[在此參照《測試計划》說明測試方法和工具,注明執行測試時,必須同時填寫《測試記錄表》。]

2.5      測試數據

[在此簡要說明測試數據的形成,如以客戶單位具體的業務規則和《XX系統需求分析說明書》,參考《XX系統概要設計說明書》、《XX系統詳細設計說明書》和《數據規格說明書》中規定的運行限制,設計測試用例,作為整個XX系統的測試數據。]

2.6      測試策略

[在此說明測試策略,可以如下這樣說明

測試過程按三個步驟進行,即單元測試、組裝、系統測試,根據不同階段測試的測重點不同,分別介紹測試策略:

A) 單元測試

首先按照系統、子系統和模塊進行划分,但最終的單元必須是功能模塊,或面向對象過程中的若干個類。單元測試是對功能模塊進行正確性檢驗的測試工作,也是后續測試的基礎。目的是在於發現各模塊內部可能存在的各種差錯,因此需要從程序的內部結構出發設計測試用例,着重考慮以下五個方面:

1)  模塊接口:對所測模塊的數據流進行測試。

2)  局部數據結構:檢查不正確或不一致的數據類型說明、使用尚未賦值或尚未初始化的變量、錯誤的初始值或缺省值。

3)  路徑:雖然不可能做到窮舉測試,但要設計測試用例查找由於不正確的計算(包括算法錯、表達式的符號表示不正確、運算精度不夠等)、不正確的比較或不正常的控制流(包括不同數據類型量的相互比較、不適當地修改了循環變量、錯誤的或不可能的循環終止條件等)而導致的錯誤。

4)  錯誤處理:檢查模塊有沒有對預見錯誤的條件設計比較完善的錯誤處理功能,保證其邏輯上的正確性。

5)  邊界:注意設計數據流、控制流中剛好等於、大於或小於確定的比較值的用例。

B)集成測試

集成測試也叫組裝測試或聯合測試。通常,在單元測試的基礎上需要將所有的模塊按照設計要求組裝成系統,這時需要考慮的問題:

(1)   在把各個模塊連接起來的時候,穿越模塊接口的數據是否會丟失。

(2)   一個模塊的功能是否會對另一個模塊的功能產生不利的影響。

(3)   各個子功能組合起來,能否達到預期要求的父功能。

(4)   全局數據結構是否有問題。

(5)   單元模塊的誤差累積起來,是否會放大,從而達到不能接受的程度。

我們在組裝時可參考采用一次性組裝方式或增殖式組裝方式。

C)系統測試

系統測試目的是在於驗證軟件的功能和性能及其他特性是否與用戶的要求一致,主要是下列類型的測試:

1) 用戶界面測試:測試用戶界面是否具有導航性、美觀性、行業或公司的規范性、是否滿足設計中要求的執行功能。

2) 性能測試:測試相應時間、事務處理效率和其他時間敏感的問題。

3) 強度測試:測試資源(內存、硬盤)敏感的問題。

4) 容量測試:測試大量數據對系統的影響。

5) 容錯測試:測試軟件系統克服軟件、硬件故障的能力。

6) 安全性測試:測試軟件系統對非法侵入的防范能力。

7) 配置測試:測試在不同網絡、服務器、工作站的不同軟硬件配置條件下,軟件系統的質量。

8) 安裝測試:確保軟件系統在所有可能情況下的安裝效果和一旦安裝之后必須保證正確運行的質量。]

2.7      測試通過准則

[在此規定本系統通過測試的准則,即當依據測試用例執行者測試結果與預期結果相符,或測試結果與預期結果雖有不符但不可歸咎於應用程序時為測試通過,反之則為測試失敗。]

3 軟件結構介紹

3.1      概述

[在此概要介紹應用系統的整體功能。如模塊包括XXX,XXX和數據維護系統等XX個系統,每個系統又包括若干子系統或功能模塊。]

3.2      整體功能模塊介紹

[在此介紹XX系統的功能模塊如下表所示。]

序號

系統名稱

子系統

軟件項標識

備注

1

如公文管理

 

 

 

2

 

 

 

 

3

 

 

 

 

4

 

 

 

 

5

 

 

 

 

6

 

 

 

 

7

 

 

 

 

8

 

 

 

 

9

 

 

 

 

10

 

 

 

 

11

 

 

 

 

3.3      整體功能模塊關系圖

[此處給出軟件功能模塊結構圖。]

3.4      系統外部接口功能模塊關系圖

[此處說明整個應用系統和已經存在或即將存在的其他應用系統之間關於數據通信和功能調用等的接口約定和具體的運作機制。具體項目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裁剪]

3.5      系統內部接口功能模塊關系圖

[此處說明整個應用系統內部各子系統或子系統內部各功能模塊之間關於數據通信和功能調用等的接口約定和具體的運作機制。]

4          單元測試用例

[注:模板是按照系統模塊化進行編寫的,具體項目可參照執行,如面向對象的編程時可以按組件進行單元測試。]

4.1      XX系統

4.1.1       XX子系統

4.1.1.1                     XX模塊測試

[軟件項代號:XX                                     方案代號:YY  

需求規格說明:

在此詳細描述軟件項的用戶需求。

 

測試用例:在此說明模塊測試要用到的測試用例

1.  針對測試對象設計的第一個測試用例。

說明測試用例名、測試用例標識號、測試用例的測試目標、測試用例的詳細描述、測試用例要用到的特殊設備和要求。測試數據包括正常數據,錯誤數據,異常數據等

前提條件

描述完成本測試用例的必要前提條件。

執行時間

描述執行本測試用例的估計執行時間。

測試過程

第{N}步:

描述一個單獨的測試步驟。

2.  針對測試對象設計的第二個測試用例。

。。。。。。

 

預期輸出:

1.  測試用例一的預期輸出。

2.  測試用例二的預期輸出。

。。。。。。

 

測試人:

測試時間:      年   月   日

填寫說明:

1.        “軟件項代號”是來自於軟件功能結構划分中的規定。

2.        “需求規格說明”是來自於《需求分析說明書》、《概要設計說明書》和《詳細設計說明書》中的需求和設計要求。

3.        “測試用例”是根據《需求分析說明書》和《詳細設計說明書》來制定的。

4.        “預期輸出”是根據《需求分析說明書》和《詳細設計說明書》來制定的。

5.        “方案代號”是由測試方案編寫人員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的。]

4.1.1.2XX模塊測試用例

。。。。。。

4.1.1.3XX模塊測試用例

。。。。。。

4.1.1.4XX模塊測試用例

。。。。。。

4.1.1.5 XX模塊測試用例

。。。。。。

4.1.2       XX子系統

4.1.2.1XX模塊測試用例

。。。。。

4.1.2.2XX模塊測試用例

。。。。

 

4.1.2.3XX模塊測試用例

。。。。

4.1.2.4XX模塊測試用例

。。。。。。

4.2      XX系統

4.2.1       XX子系統

4.2.1.1XX模塊測試用例

。。。。。。

4.2.1.2XX模塊測試用例

。。。。。。

4.2.1.3XX模塊測試用例

。。。。。。

4.2.1.4 XX模塊測試用例

。。。。。。

4.2.2XX子系統

。。。。。。

4.2.3XX子系統

。。。。。。

5          集成測試用例

5.1      系統外部接口測試

5.1.1       XX系統接口測試

[軟件項代號:XX                                  方案代號:YY  

需求規格說明:

XX.。。。。。

 

測試用例:(和模塊測試一樣進行相關說明)

XX.。。。。。。

 

預期輸出:

XX.。。。。。。

 

測試人:

測試時間:      年   月   日

填寫說明:

1)“軟件項代號”是來自於軟件功能結構划分中的規定,由“本系統接口軟件項代號_對方接口系統軟件項代號”格式確定。

2)“需求規格說明”是來自於《需求分析說明書》和《概要設計說明書》中的需求和設計要求。

3)“測試用例”是根據《需求分析說明書》和《概要設計說明書》來制定的。

4)“預期輸出”是根據《需求分析說明書》和《概要設計說明書》來制定的。]

 

5.1.2       YY系統接口測試

。。。。。。

5.1.3       ZZ系統接口測試

。。。。。。

5.2       系統內部接口測試

5.2.1       子系統內部功能模塊接口測試

5.2.1.1X1子系統內部功能模塊之間的接口測試

5.2.1.1.1M1M2功能模塊間接口測試用例

[軟件項代號:XX                                     方案代號:YY  

需求規格說明:

XX.。。。。。

 

測試用例:

XX。。。。。。

 

預期輸出:

XX.。。。。。。

 

測試人:

測試時間:      年   月   日

填寫說明:

1)“軟件項代號”是來自於軟件功能結構划分中的規定,由“功能模塊M1軟件項代號_功能模塊M2件項代號”格式確定。

2)“需求規格說明”是來自於《需求分析說明書》和《概要設計說明書》中的需求和設計要求。

3)“測試用例”是根據《需求分析說明書》和《概要設計說明書》來制定的。

4)“預期輸出”是根據《需求分析說明書》和《概要設計說明書》來制定的。]

5.2.1.1.2MiMj功能模塊間接口測試用例

。。。。。。

5.2.1.2X2子系統內部功能模塊之間的接口測試

。。。。。。

5.2.1.3Xn子系統內部功能模塊之間的接口測試

。。。。。。。

5.2.2       子系統之間接口測試

5.2.2.1 X1X2子系統功能模塊之間的接口測試

[軟件項代號:XX                                     方案代號:YY   

需求規格說明:

XX.。。。。。

 

測試用例:

XX.。。。。。。

 

預期輸出:

XX.。。。。。。

 

測試人:

測試時間:      年   月   日

填寫說明:

  1.  “軟件項代號”是來自於軟件功能結構划分中的規定,由“子系統X1功能模塊軟件項代號_對方X2功能模塊軟件項代號”格式確定。
  2.  “方案代號”是由測試方案編寫人員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的。
  3.  “需求規格說明”是來自於《需求分析說明書》和《概要設計說明書》中的需求和設計要求。
  4.  “測試用例”是根據《需求分析說明書》和《概要設計說明書》來制定的。
  5.  “預期輸出”是根據《需求分析說明書》和《概要設計說明書》來制定的。
  6.  “方案代號”是由測試方案編寫人員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的。]

 

5.2.2.2 XiXj子系統功能模塊之間的接口測試

。。。。。。

5.2.2.3XmXn子系統功能模塊之間的接口測試

。。。。。。

6          系統測試用例

6.1      病毒測試

[軟件項代號:XX                                     方案代號:YY  

需求規格說明:

XX.。。。。。

 

測試用例:

XX。。。。。。

 

預期輸出:

XX.。。。。。。

 

測試人:

測試時間:      年   月   日

填寫說明:

  1.  “軟件項代號”是來自於軟件功能結構划分中的規定。
  2.  “方案代號”是由測試方案編寫人員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的。
  3.  “需求規格說明”是來自於《需求分析說明書》中的需求和設計要求。
  4.  “測試用例”是根據《需求分析說明書》來制定的。
  5.  “預期輸出”是根據《需求分析說明書》來制定的。
  6.  “方案代號”是由測試方案編寫人員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的。]

6.2      用戶界面測試

[在此說明用戶界面測試用例]

6.2.1       用戶界面測試用例1

。。。。。。

6.2.2       用戶界面測試用例2

。。。。。。

6.2.3       用戶界面測試用例n

。。。。。。。

6.3      性能測試

[在此說明性能測試用例]

6.3.1       性能測試用例1

。。。。。。

6.3.2       性能測試用例2

。。。。。。

6.3.3       性能測試用例n

。。。。。。。

6.4      強度測試

    [在此說明強度測試用例]

6.4.1       強度測試用例1

。。。。。。

6.4.2       強度測試用例2

。。。。。。

6.4.3       強度測試用例n

。。。。。。。

6.5      容量測試

[在此說明容量測試用例]

6.5.1       容量測試用例1

。。。。。。

6.5.2       容量測試用例2

。。。。。。

6.5.3       容量測試用例n

。。。。。。。

6.6      配置測試

    [在此說明配置測試用例]

6.6.1       配置測試用例1

。。。。。。

6.6.2       配置測試用例2

。。。。。。

6.6.3       配置測試用例n

。。。。。。。

6.7      安裝測試

[在此說明安裝測試用例]

6.7.1       安裝測試用例1

。。。。。。

6.7.2       安裝測試用例2

。。。。。。

6.7.3       安裝測試用例n

。。。。。。。

 

6.8      安全性測試

[在此說明用戶界面測試用例]

6.8.1       安全性測試用例1

。。。。。。

6.8.2       安全性測試用例2

。。。。。。

6.8.3       安全性測試用例n

。。。。。。。

6.9      回歸測試

    [在此說明回歸測試用例]

6.9.1       回歸測試用例1

。。。。。。

6.9.2       回歸測試用例2

。。。。。。

6.9.3       回歸測試用例n

。。。。。。。

7追溯表

以下格式僅供參考,可以根據項目的實際需求設計合理的追溯表,保證測試和需求的一致性。

 

測試用例標識號

需求標識號

 

 

 

 

 

 

 

 

 

 

 

 

 

 

 

 

 

 

 

 

 

 

 

 

 

 

 

 

 

 

 

 

 

 

 

 

 

 

 

 

 

 

 

 

 

 

 

 

 

 

 

 

 

 

7          附錄

7.1      附錄1 審批記錄表

 

角色

簽名

日期

備注

軟件項目經理

 

 

 

開發部經理

 

 

 

測試部主任

 

 

 

工程經理

 

 

 

質量保證人員

 

 

 

配置管理人員

 

 

 

 

 

 

 

 

 

 

 

 

 

 

 

 

 

 

 

 

注:1. 可以根據項目情況定制表中的角色。

2. 直接參與或與項目有密切聯系的其它組織或部門(包含內部和外部)負責人的簽名。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