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s待機、休眠、睡眠的區別以及程序運行策略


    Windows操作系統中很早就加入了待機、休眠等模式,而Windows Vista中更是新加入了一種叫做睡眠的模式,可是很多人還是習慣在不使用電腦的時候將其徹底關閉。其實充分利用這些模式,我們不僅可以節約電力消耗,還可以用盡可能短的時間把系統恢復到正常工作狀態。
這三種模式的定義如下:
 
待機(Standby) 
 
    將系統切換到該模式后,除了內存,電腦其他設備的供電都將中斷,只有內存依靠電力維持着其中的數據(因為內存是易失性的,只要斷電,數據就沒有了)。這樣當希望恢復的時候,就可以直接恢復到待機前狀態。這種模式並非完全不耗電,因此如果在待機狀態下供電發生異常(例如停電),那么下一次就只能重新開機,所以待機前未保存的數據都會丟失。但這種模式的恢復速度是最快的,一般五秒之內就可以恢復。
 
休眠(Hibernate) 
 
    將系統切換到該模式后,系統會自動將內存中的數據全部轉存到硬盤上一個休眠文件中,然后切斷對所有設備的供電。這樣當恢復的時候,系統會從硬盤上將休眠文件的內容直接讀入內存,並恢復到休眠之前的狀態。這種模式完全不耗電,因此不怕休眠后供電異常,但代價是需要一塊和物理內存一樣大小的硬盤空間(好在現在的硬盤已經跨越TB級別了,大容量硬盤越來越便宜)。而這種模式的恢復速度較慢,取決於內存大小和硬盤速度,一般都要1分鍾左右,甚至更久。    
 
睡眠(Sleep)
 
    是Windows Vista中的新模式,這種模式結合了待機和休眠的所有優點。將系統切換到睡眠狀態后,系統會將內存中的數據全部轉存到硬盤上的休眠文件中(這一點類似休眠),然后關閉除了內存外所有設備的供電,讓內存中的數據依然維持着(這一點類似待機)。這樣,當我們想要恢復的時候,如果在睡眠過程中供電沒有發生過異常,就可以直接從內存中的數據恢復(類似待機),速度很快;但如果睡眠過程中供電異常,內存中的數據已經丟失了,還可以從硬盤上恢復(類似休眠),只是速度會慢一點。不過無論如何,這種模式都不會導致數據丟失。    
 
  正因為睡眠功能有這么多優點,因此Windows Vista開始菜單上的電源按鈕默認就會將系統切換到睡眠模式。所以我們大可充分利用這一新功能,畢竟從睡眠狀態下恢復,速度要比從頭啟動快很多。而且睡眠模式也不是一直進行下去的,如果系統進入睡眠模式一段時間后(具體時間可以設定)沒有被喚醒,那么還會自動被轉入休眠狀態,並關閉對內存的供電,進一步節約能耗。    
 
 
    總地來說,待機是只保持內存供電,其他設備(如硬盤、網絡適配器等)都將不再供電;如果啟用了休眠模式(啟用方法如下),在系統盤(如C盤)根目錄下會生成一個如下圖中顯示的大小(3070MB)的文件 hiberfil.sys(停用休眠模式,該文件將自動刪除),用於將內存中保存的數據替換到硬盤中,因此休眠狀態下無須對內存供電,因為所有數據已經轉存至硬盤,電腦的電源也隨之關閉,其效果猶如關機,但卻保持了運行狀態中的數據。
    
    實際情況中,我們很多時候需要長時間運行某個程序(如大數據量的處理、網絡的偵聽程序等),需要在機器中保持一直保持運行,但又需要在無人看管的情況下保持電腦鎖定,因此就需要將待機、休眠狀態(通常是待機)都取消。
    而我們經常使用的“ windows + L”快捷鍵是將計算機鎖定,這時計算機並沒有進入任何節電狀態,因此不影響程序運行。但是在通常情況下,Windows默認設置在一定時間后進入待機和休眠模式。因此我們需要修改這個策略。
    Xp系統下,在桌面右鍵點擊“屬性”,選擇“屏幕保護程序”標簽,然后點擊“電源( o)...”進行電源設置。
    
    在當前的電源使用方案(如“家用/辦公桌”)下,設置“系統待機”和“系統休眠”為“從不”即可。如果你的程序需要長時間做磁盤I/O操作,將“關閉硬盤”設置為“從不”也是必須的。
    注:上圖在台式機和筆記本中顯示有所不同。
    Win7系統下,打開“控制面板”,點擊“系統和安全”分類,然后點擊“電源選項”(如果你的控制面板的查看方式不是“分類”,則直接點擊“電源選項”即可)。在電源選項面板中,選擇“更改計算機睡眠時間”,將“使計算機進入睡眠狀態”設置為“從不”。在“更改高級電源設置”中詳細設置,將“硬盤”設置為“0”即可不關閉硬盤。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