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題二
一、判斷正誤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1. 測試是證明軟件正確的方法。( ╳ )
2. 負載測試是驗證要檢驗的系統的能力最高能達到什么程度。( √ )
3. 測試中應該對有效和無效、期望和不期望的輸入都要測試。( √ )
4. 對於連鎖型分支結構,若有n個判定語句,則有2n條路徑。(√ )
5. 驗收測試是由最終用戶來實施的。( √ )
6. GOTO語句概念簡單,使用方便,在某些情況下,保留GOTO語句反能使寫出的程序更加簡潔。( √ )
7. 測試人員要堅持原則,缺陷未修復完堅決不予通過。( √ )
8. 黑盒測試也稱為結構測試。( ╳ )
9. 代碼評審員一般由測試員擔任。( ╳ )
10. 集成測試計划在需求分析階段末提交。( ╳ )
二、不定項選擇題(每題可能有一個或多個選項應選,每題2分,共20分。多選不得分,少選僅得1分。)
1.軟件驗收測試的合格通過准則是:( AD )
A. 軟件需求分析說明書中定義的所有功能已全部實現,性能指標全部達到要求。
B. 所有測試項沒有殘余一級、二級和三級錯誤。
C. 立項審批表、需求分析文檔、設計文檔和編碼實現一致。
D. 驗收測試工件齊全。
2.軟件測試計划評審會需要哪些人員參加?( ABCD )
A.項目經理
B.SQA 負責人
C.配置負責人
D.測試組
3.下列關於alpha 測試的描述中正確的是:( A D )
A.alpha 測試需要用戶代表參加
B.alpha 測試不需要用戶代表參加
C.alpha 測試是系統測試的一種
D.alpha 測試是驗收測試的一種
4.測試設計員的職責有:( BC )
A.制定測試計划
B.設計測試用例
C.設計測試過程、腳本
D.評估測試活動
5.軟件實施活動的進入准則是:( ABC )
A.需求工件已經被基線化
B.詳細設計工件已經被基線化
C.構架工件已經被基線化
D.項目階段成果已經被基線化
6、典型的瀑布模型的四個階段是:( ABCD )
A、分析 B、設計 C、編碼
D、測試 E、需求調研 F、實施
7. 下面的哪一項測試步驟中需要進行局部數據結構測試: ( A )
A、單元測試
B、集成測試
C、確認測試
D、系統測試
8. 從是否需要執行被測軟件的角度,軟件測試技術可划分的類型是:(AC )。
A、 靜態測試
B、 黑盒測試
C、 動態測試
D、 白盒測試
9. 從測試階段角度,測試結束的正確順序是:( B )
A、 單元測試、集成測試、系統測試、確認測試
B、 單元測試、系統測試、集成測試、確認測試
C、 確認測試、集成測試、系統測試、單元測試
D、 確認測試、系統測試、集成測試、單元測試
10.軟件的六大質量特性包括: ( A )
A. 功能性、可靠性、可用性、效率、可維護、可移植
B. 功能性、可靠性、可用性、效率、穩定性、可移植
C. 功能性、可靠性、可擴展性、效率、穩定性、可移植
D. 功能性、可靠性、兼容性、效率、穩定性、可移植
1. 什么是軟件測試
2. 試述軟件測試活動的生命周期?
3. 集成測試策略主要有哪些?並試描述3個以上的具體策略?
答:1、大爆炸集成:屬於非增值式集成的一種方法,也稱為一次性組裝或整體拼裝。這種集成策略的做法就是把所有通過單元測試的模塊一次性集成到一起進行測試,不考慮組件之間的互相依賴性及可能存在的風險。2、三明治集成(P158):一種混合增量式測試策略,綜合了自頂向下和自底向上兩種集成方法的優點,因此也屬於基於功能分解的集成。這種方法樁和開發工作都比較小,但增加了定位缺陷的難度。3、自頂向下集成:就是按照系統層次結構圖,以主程序模塊為中心,自上而下按照深度優先或者廣度優先策略,對各個模塊一邊組裝一邊進行測試。又可分為深度優先集成和廣度優先集成兩種方式。4、自底向上集成:從依賴性最小的底層模塊開始,按照層次結構圖,逐層向上集成,驗證系統的穩定性。5、高頻集成:高頻集成測試是指同步於軟件開發過程,每隔一段時間對開發團隊的現有代碼進行一次集成測試。6、分層集成、分布式集成、基於路徑、功能、進度、風險、事件、使用等的集成等13種。
4. 恢復性測試屬於軟件測試的哪個階段?並試闡述恢復性測試的概念和進行恢復性測試分析時主要應考慮的問題。
答:恢復性測試使系統測試階段的一種方法,也叫容錯測試,用來檢查系統的容錯能力。通常若計算機系統出現錯誤,就必須在一定時間內從錯誤中恢復過來,修正錯誤並重新啟動系統。在進行恢復性測試時,要考慮的主要問題有:恢復期間的安全性過程。恢復處理日志方面的能力。當出現供電問題時的恢復能力。恢復操作后系統性能是否下降。
常用的恢復測試用例的設計方法:規范導出法、錯誤猜測法、基於故障的測試。
5. 請簡述單元測試進入的准則?
答:包括要素和判斷准則:要素是詳細說明書和單元測試用例,判斷准則是經過審查=獲得批准和進入配置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