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L7 CDA高級培訓


2012.4.25~4.27參加了HL7China組織的HL7 CDA高級培訓,有些感觸。

一、HL7 CDA用途

HL7 CDA在我國的醫療信息化中,到底能起什么樣的作用?

HL7的最初宗旨還是在於醫療信息數據的交換,在v2.x的版本中,采用EDI的規范組織數據,雖然晦澀難讀,但用於醫院內各個系統間的信息傳遞還是不錯的。那么V3版本,采用XML來組織數據,雖然比前者容易讓人閱讀了,但是文檔的塊頭也大了不知若干倍。應該說既然是機器讀的、用於系統間交換數據的,EDI格式還是要比XML更有效率、速度更快、體積更小。

課堂上老師也講了,醫院內數據交換建議采用V2.X,要獲取完整的病歷內容用V3,這個說法我還是認同的,但關鍵是:什么情況下需要完整的病歷內容?我想不外以下幾種情況:

(1)向區衛平台報醫療服務數據,在本次就醫后一次性提交完整的醫療服務數據。

(2)遠程醫療平台,向對方提交完整的病歷數據。

(3)區衛平台上,從其他醫院或中心數據庫中調閱患者完整病歷。

還有沒有其他情況呢?

二、HL7 CDA推動

HL7雖說是國際組織,其實還是老美為主導的。美國的醫療制度及模式與中國還是有區別的,HL7 CDA如何能本地化,是個比較困難的事。記得HL7中國第一次全國大會是在2001年底召開的,到今天差不多10年多了,在中國的進展如此緩慢,說明其在中國的應用還是存在困難。要不是這場新醫改掀起了一股醫療信息化浪潮,尤其是區域醫療衛生信息化平台建設浪潮,HL7恐怕還要在中國沉寂n年。

中國的醫療信息化建設還是以HIS建設為主,尤其是以費用管理為核心的HIS占據了絕對主導地位。不管承認還是不承認,費用管理為核心的HIS,只要是個軟件開發商,都能編出來並在醫院實施,困難只是在於每個醫院的費用管理模式有較多的個性化,維護多個醫院的版本是個麻煩事。不管怎么樣,這樣的HIS很容易讓商家全盤控制醫院的信息化,進行圈地運動。一個醫院只有一個商家的產品,哪里還需要什么系統間數據交換,HL7肯定很難推廣。

推動HL7在中國的發展,只有以下可能性:

(1)更專業的醫療信息化軟件需求,如CIS的進一步推廣和規范,導致一些專業軟件不是每個商家都能開發的,而這些軟件在縱向上更加專業化、精細化,形成獨立的產品由專業公司開發,導致醫院內不同商家的信息系統增多,從而產生數據交換的需求。

(2)區域醫療衛生信息平台建設,需要從醫療衛生機構提取更多的檔案數據,各個醫院也需要從平台檢索和獲取患者完整的個人健康檔案數據。

(3)遠程醫療會診

三、HL7 CDA本地化

老外的HL7讓中國人理解還真是有點困難。需要熟悉英語、計算機軟件設計、醫學基本知識、醫院管理的綜合性怪才,又有時間和精力願意干這件事的,在全中國恐怕一個巴掌都能數過來,領導級別的就算了,定定方針還可以,具體是干不了活的,這可是一個純技術活。

HL7 China想通過多個公司來共同干這個事情,效率是肯定高不起來的。努力在推動的也就是萬達、凱歌等幾家上市有錢的主。大多數類似我們這樣的公司,還是以生存和完成公司任務為主,參與和了解就不錯了,絕對不會一年花個幾十萬養個人專門搞標准。

HL7China要搞本地化工作,相信大多數人還是支持的,當然絕大多數是精神上的支持。只是希望HL7China能把握一點:本地化所做的一切,要以服務臨床為根本出發點。真有點怕那幫子搞技術的了,病歷書寫規范都不讀的就能開發電子病歷系統,並且還能振振有詞說能滿足臨床醫師病歷書寫的一切要求。如果讓類似這樣的技術人員來搞標准,還不如不搞。

既然是本地化,肯定要先讀懂原文的意思,真是有點難為大家了,至少我在其中還是比較雲里霧里的,我想幾個步驟要先做:

(1)提供需要本地化的HL7相關標准,說老實話,HL7的相關標准和文檔太多了,應當先統一文檔范圍

(2)針對統一范圍的文檔,組織閱讀和學習,統一各種名詞的概念

(3)組織病歷書寫規范學習,統一對病歷文書的認識

(4)選擇典型文書,進行本地化嘗試

 

四、CDA開發工具

在老師們的不斷啟發下,仔細閱讀CDA的RMIM圖后,感覺還是可以理解的。老外有些CDA實現工具,先弄來看看,既然是面向對象的,搞個開發工具還是有點興趣的。呵呵!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