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http://stor-age.zdnet.com.cn/stor-age/2006/0523/398715.shtml
SAS Expander之邊緣擴展器
SAS在SATA的串行點對點架構的基礎上,通過引入相當於網絡中交換機和路由器的Expander(擴展器),從而能夠形成一個先進的交換式拓撲架構,伸縮性和靈活性遠遠超出並行SCSI及FC-AL(光纖通道仲裁環路)。如果要構建一個基於SAS技術的磁盤陣列或更大型的存儲系統,Expander必不可少。
與SAS控制芯片、HBA和硬盤驅動器相比,SAS Expander IC雖然端口數量較多,但對外的連接比較簡單——需要考慮的標准只有SAS一種。這樣帶來的好處是可以減少在互操作性上投入的精力,縮短產品開發周期。看看4GFC,交換機推出的時間明顯早於其他設備就是類似的原因使然。
SAS擴展器(紅圈中的VSC7154)與控制芯片(VSC7250)的關系示意圖
不過,SAS Expander畢竟是一種全新的設備。一方面,產品設計沒有先例可循,摸索前進在所難免;另一方面,由於SAS Expander具有交換機的性質,吸引了PMC Sierra和Vitesse等具有網絡交換機IC開發經驗的廠商加入進來,並壓倒LSI Logic成為主導力量。
SAS Expander的SAS端口不僅要連接硬盤驅動器等端設備,還要連接主機端設備,因此其數量通常不是2的冪次方(2、4、8、16……),而經常是3的整數倍,例如6、12、18、24、36等。這些端口一般都能自動檢測並協商1.5Gbps或3.0Gbps的連接速率,以及支持配置為一個寬端口(x2或x4)。
簡單的擴展器應用模型
目前市場上SAS Expaner的提供者主要是LSI Logic、PMC Sierra和Vitesse,各自有4款、6款和9款產品,下面我們將按照端口數量和類型的不同分組介紹。
6端口SAS Expander
PMC Sierra和Vitesse各有一款6端口SAS Expander:
- PM8381 SXP 6x3G是144管腳TQFP封裝的20×20mm芯片,具有
- 可任意分配給主機或目標的6個端口,支持主機到目標(host-target)、主機到主機和目標到目標的連接;
- 連接主機端的Phy(可理解為單寬度的端口)可組成一個具有通用SAS地址的寬端口;
- 支持STP,自動檢測SATA或SAS硬盤驅動器,容忍擴展時鍾頻譜(Spread Spectrum Clocking,SSC)降低電磁干擾;
- 允許SMP訪問寄存器。
- VSC7149同樣采用144管腳TQFP封裝,具有
- 6個獨立的自配置端口,支持任意Phy之間的連接;
- 通過內部的STP/SATA橋接功能支持SATA驅動器;
- 支持SMP命令/協議,內嵌用於本地控制和SMP功能的32位RISC CPU(盤櫃管理處理器,EMP)。
作為最低端的產品,6端口SAS Expander的多數端口直接連接SAS或SATA硬盤驅動器,其余的端口連接HBA或較為復雜的Fan-out(輸出)Expander,其主要應用環境包括企業級服務器存儲、內部服務器存儲背板、高端桌面或工作站系統、具備外部盤櫃支持的DAS、JBOD、低端NAS/SAN系統、磁盤備份/近線/固定內容存儲系統等。
12端口SAS Expander
對Expander 而言,12端口比6端口具有更廣的適用范圍,LSI Logic和Vitesse各有兩款產品,PMC Sierra也有一款:
- LSISASx12和LSISASx12A都采用472管腳EPBGA封裝,屬於帶路由表的Edge Expander(邊緣擴展器),具有
- 12個完全獨立的SAS或SATA端口;
- 支持SSP目標和發起者(Target and Initiator)、STP目標和發起者、SMP目標和SATA協議;
- 能控制SAS/SATA硬盤驅動器旋轉啟動的順序,並具備診斷能力。
- 兩者的區別是LSISASx12支持3.0Gbps SAS和1.5Gbps SATA連接,而LSISASx12A支持的SAS和SATA連接均能達到3.0Gbps,並提供了增強的SGPIO支持。由於管腳兼容,原來采用LSISASx12的系統可以升級到LSISASx12A。
- PM8383 SXP 12x3G是228管腳CSBGA封裝的23×23mm芯片,采用
- 任意Phy到任意Phy的交換架構,主機和目標端口均可以配置為寬端口,能支持多個主機連接;
- 支持STP,嵌入式虛擬SSP端口能夠通過SAS網絡傳送和接收SCSI和SAF-TE命令;
- 支持SMP鏈路、端口和應用層,並提供對內部寄存器的訪問;
- 自動檢測SATA或SAS硬盤驅動器,提供旋轉啟動控制,能接受來自SATA硬盤驅動器的SSC。
- VSC7150的各項功能與VSC7149基本相同,只是端口數增加到12個並采用208管腳TQFP封裝。VSC7160將內部無阻塞cross-bar矩陣提供的活動端口擴展連接Phy從6個提高至12個,有利於改善性能。VSC7160在Adaptec SANbloc S50 SAS/SATA JBOD中得到了應用。
12端口SAS Expander的主要應用環境涵蓋了6端口產品所涉及的范圍,還包括RAID存儲盤櫃。順便提一句,Vitesse還有一款10端口的SAS Expander芯片VSC7161
SAS Expander之輸出擴展器
SAS的Expander分為兩種,即輸出擴展器(Fan-out Expander)和邊緣擴展器(Edge Expander):一個SAS域只能有一個輸出擴展器,它可以隨意連接邊緣擴展器;一個邊緣擴展器只能連接到一個輸出擴展器上(前者將后者當作主機),而在沒有輸出擴展器的情況下最多僅允許兩個邊緣擴展器互連;在不超過Phy數目上限的前提下,擴展器可以隨意連接發起者/目標設備。如果將邊緣擴展器比作以太網或FC SAN中的交換機,那么輸出擴展器就是以太網中的路由器或FC SAN中的導向器。
端口數量較少(12個及以下)的Expander通常都屬於邊緣擴展器,而18個端口以上的Expander則可以配置為輸出擴展器,如下面的這幾款產品:
- 24端口的PM8388 SXP 24x3G(見上圖)和36端口的PM8387 SXP 36x3G均為352管腳CSBGA封裝的27×27mm芯片,支持1024個條目的表路由、直接路由和減法路由,
- 集成無阻塞Cross-bar交換機,允許任意端口到任意端口的連接,可隨意配置SAS寬端口;
- STP橋接功能允許SAS或SATA目標設備掛接到任意端口,接受來自SATA硬盤驅動器的SSC;
- 集成用於SAS SMP功能和SES支持的RISC處理器。可以認為,兩者實際上是同一個東西。
- 24端口的VSC7153、36端口的VSC7154(見下圖)和18端口VSC7155,分別采用486管腳31×31mm TSBGA、564管腳35×35mm TSBGA和448管腳23×23mm TEPBGA2封裝,均可配置為SAS輸出或邊緣擴展器。三者均采用
- 無阻塞交換架構,允許任意Phy到任意Phy的連接,支持寬端口;
- 嵌入式32位RISC盤櫃管理處理器用於本地控制和SES功能。
這些高端口數的擴展器既可以直接連接主機端(HBA)和目標設備(如硬盤驅動器),也可以連接邊緣擴展器,其應用范圍包括SAS/SATA存儲盤櫃和SAS輸出擴展器。
具分區功能的高端口數Expander
大型的網絡都要有針對安全性的措施,例如FC SAN的分區(Zoning)和以太網的VLAN。具有較多端口數的SAS Expander,尤其是在充當輸出擴展器的角色而連接有多個邊緣擴展器的時候,也要面臨同樣的考驗。於是,在PMC Sierra等廠商的倡議下,負責制訂SAS標准的INCITS T10技術委員會把SAS分區(SAS zoning)的提案加入到SAS-2規范的制訂中。
簡而言之,SAS的分區功能就是指定某些SAS存儲設備只能被某些主機所訪問,以保證數據的安全性。要做到這點,就需要支持SAS分區功能的擴展器,目前LSI Logic、PMC Sierra和Vitesse都推出了這樣的產品:
- 28端口的LSISASx28和36端口的LSISASx36均為672管腳FPBGA封裝的27×27mm芯片,采用
- 基於Phy的分區以保證系統安全。支持SSP、SMP以及STP目標和發起者,當然還有SATA協議;
- 提供多達1024個SAS地址,通過Crossbar模塊提供低延遲連接路由以有效地創建和維護連接;
- 支持寬和窄端口配置,允許重用路由表資源跨越所有Phy組成一個寬端口,允許任意數量的Phy用於寬端口支持;
- 能依據每個Phy配置SATA/SAS硬盤驅動器旋轉啟動順序;集成的ARM處理器用於SEP功能、驅動器管理和擴展的SAS SMP功能;
- 內部的8KB ROM可用於引導選項。
- 24端口的PM8399 SXP 24x3GSec和36端口的PM8398 SXP 36x3GSec均為352管腳CSBGA封裝的27×27mm芯片,分別與PM8388 SXP 24x3G和PM8387 SXP 36x3G管腳和固件兼容,顯見是升級版本。升級的主要內容自然是以“Sec”(安全)代表的分區功能,包括
- 支持128個組或域(domain);
- 按Phy組分配的SMP;支持分區網絡監管特權;
- 對SAS發起者和目標透明;
- 兼容老的SAS Expander。
- 24端口的VSC7156和36端口的VSC7157,分別采用484管腳31×31mm TBGA和564管腳35×35mm TBGA封裝,同樣可配置為SAS輸出或邊緣擴展器,應該是在VSC7153和VSC7154基礎上增加了端到端分區功能的結果。
PM8398 SXP 36x3GSec的典型應用,互連和分區(下)都包括在內
具備分區功能的SAS Expander主要應用於刀片式服務器、企業服務器存儲和外部網絡連接(SAN/NAS)存儲。
SAS交換機?
在4月初於美國聖地亞哥舉行的2006年春季網絡存儲世界(SNW)大會上,LSI Logic公司展示了業內第一個“SAS交換機”(SAS switch)的原型。據稱,該交換機允許基於SAS的服務器連接到多個SAS存儲陣列上。
這個SAS交換機基於LSI Logic的芯片、固件和軟件,具有9個x4 SAS端口,通過連接多個交換機,用戶可以擴展SAS網絡的規模。在分區的支持下,該SAS交換機允許配置多個存儲域。在使用銅纜的情況下,該SAS交換機支持最長8米的連接距離,能夠用於需要支持多達10台服務器連接到一台或多台SAS存儲陣列的工作組或機架安裝的服務器和存儲環境。
很顯然,有了前面的知識基礎,我們可以斷定這台SAS交換機的核心是一顆LSISASx36 Expander IC。Expander本來面向的是“in-box”(盒子內部)的SAS網絡,配上外圍電路、端口連接器和外殼之后就變成了外部的交換機應用,這充分體現了SAS的神奇和潛質。
通向系統之路
控制芯片、HBA、RAID、硬盤驅動器和Expander,是SAS生態系統的主要成員。但是,僅有這些還不能形成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
端口連接器、背板和相應的磁盤櫃,與上面的那些元素相結合,能夠形成各種規模的存儲系統。服務器市場固然重要,但只有在存儲系統中得到廣泛應用,才能說SAS的時代已經到來。
Adaptec Storage Enclosure 335SAS是一種最簡單的SAS磁盤櫃:4個3.5英寸硬盤槽位,帶4個端口連接器的背板,一個x4內部連接器,一根SAS線纜就能搞定,連Expander都不用。類似的產品有很多,包括JMR、AIC等廠商的采用2.5英寸規格硬盤驅動器的4槽位產品(見下圖),后者稱之為HDD Canister,Canister用在這里比Enclosure要更為合適。
稍微大型一些的磁盤櫃,例如2U的JBOD,除了硬盤槽位、背板、電源模塊之外,還用上了Expander,譬如Adaptec SANbloc S50 JBOD。更復雜的具有RAID功能,即磁盤陣列,有的外部接口還是FC,即所謂FC-SAS存儲系統,如Xyratex F5402E和Infortrend EonStor S12F-R/G1420;有的外部接口也已經是SAS,如戴爾(Dell)的PowerVault MD1000(見下圖)。
另外,一些IP存儲系統也開始采用SAS,例如Nimbus數據系統公司的Breeze MX4和10G統一IP存儲系統就使用了LSI SAS HBA,能同時支持企業級15000RPM SAS硬盤驅動器和經濟型高容量SATA硬盤驅動器。
上述存儲系統和准系統,涉及的基本上都是高度在2U或3U以內的磁盤櫃,能容納的3.5英寸硬盤驅動器通常不會超過12個或16個,即便是AIC RSA2A2-SA(見下圖)這樣的使用2.5英寸SAS硬盤驅動器的2U存儲設備,也才24個槽位,多用幾顆12端口的Expander IC,還是可以搞定的。
中端存儲系統就沒有那么簡單了,如果沒有24或36端口的Expander IC,很難構建起一個高效的內部SAS網絡。問題就在於這些高端口數的Expander IC還需要實踐的檢驗,估計還要過上半年至一年左右才能比較成熟。但是急於更新產品線以應對競爭的EMC和Engenio可等不了,所以內部驅動器接口選擇全FC或FC+SATA的方案也就在情理之中。
由於中端存儲系統的產品更新周期一般在18~24個月之間,因自身的生態系統尚未完備而錯過這一波的SAS,恐怕得到一兩年之后才能在中端存儲系統市場上開花結果了。
不過,與其倉促上馬,冒着雙輸的風險,還不如充分利用時間,先獲得EMC CLARiiON AX150、浪潮AS500等低端存儲系統的后繼者采用,逐漸站穩腳跟,在一年之后向中端存儲系統發起沖擊,力爭一舉拿下,建立起SAS帝國!
Expander與Port Multiplier
其實這邊會說到這個Expander以前,要先談談SATA-IO標準的一些設計-Port Multiplier.Port Multiplier用於透過一個SATA port去擴展更多的SATA port,以解決port不足導致無法連接更多Storage.下面是一張Port Multiplier的示範模型:
可以看到它是利用eSATA輸出到一個PM(Port Multiplier)裝置,透過這個device提供更多的port.基本上,根據SATA-IO組織對於Port Multiplier分為兩種模式:
1.Command-based switching
2.FIS–based switching
這兩種模式的技術所達成的傳輸方式有很大的差異性,先來講講Command-based switching模式的作法.Command-based switching是最高優先權傳輸的一種模式,當SATA HBA發送若干個I/O命令(Command)到數顆硬碟(HD Drive)時,此時,透過PM裝置只能有一顆硬碟被請求,對於其他硬碟的I/O命令請求只能等待,必須直到該I/O命令被完成,HBA才能對其他硬碟進行I/O命令的請求.因此,可以說這是一種效率極差的模式,該模式僅能用作存取少數的Storage.以下是為Command-based switching模式的基本模型圖:
在早期Port Multiplier技術發展出來的時候,這個模式是被常用的,尤其Intel的前即款ICHxR晶片,就是提供對這模式的支援.
FIS(Frame Information Structure)–based switching是Port Multiplier所提供的另一種傳輸模式 .相較於Command-based switching模式,他有更好的傳輸性能,在多重I/O命令併發時,透過PM裝置不會在同時只能有一顆硬碟被存取,意味著,SATA HBA對數顆硬碟發送I/O命令請求時,透過PM裝置能同時傳送至該若干顆硬碟,所以,SATA HBA與PM裝置之間的頻寬能夠被好好有效利用,尤其對於有支援NCQ功能的裝置,更有其優勢.下面是FIS–based switching模式的示意圖:
除了Intel的ICH10R,小弟尚不確定有無支援FIS–based switching模式,其餘目前大多SATA HBA皆支持這個模式的實作.另外,早期3ware提出的StorSwitch架構,也是一種Port Multiplier的設計方式,只是其實作結構當然是不同!
而Expander則是SAS所推行的另一種Port Multiplier設計,其結構完全與SATA Port Multiplier不同,而且更具有優勢性.在業界中被廣泛採用,要說說Expander以前,還是先來談談SAS其中一個特性-wide port,這個特性足以與Expander之間提供足夠的頻寬,由於現階段一個wide port可以提供4條narrow links,並且彼此之間都是獨立的,這意味著,在SAS-2規範下,一個wide port-6Gbps x4=24Gbps=3GB/s x80%=2.4GB/s,便可以提供wide port與Expander之間骨幹頻寬,這與SATA的Port Multiplier相比,優勢性不言而喻了!因為SATA Port Multiplier只有300MB/s,就算是SATA 3.0版本下頂多600MB/s(也要找的到SATA 3.0的Port Multiplier,現階段下Silicon Image根本沒有SATA 3.0的Port Multiplier產品),而且SATA的實體層部分是半雙工設計的,其效率要打折扣的!
在SAS協定中,Link Layer的SMP協定就是針對Expander這塊而規劃的.根據HP提供的一份文件-Serial Attached SCSI Architecture,Expander典型分成兩種設計:
1.Edge Expander
2.Fanout Expander
在講講這兩種Expander設計以前,我們來看一種可以說是極為少見的Expander設計-Internal Expander Add-on Card.之所以說她非常少見是因為根本沒幾家廠商在生產,這樣講好了,用五根手指頭就可以數出來了,就目前所見到的只有兩家:
1.Chenbro SAS Expander Add-in Card
下面為Chenbro的CK13601的Standard 36-port SAS Expander實體圖:
這張Internal Expander Add-on Card採用LSI的LSISASx36晶片,支援3Gb/s規格,整合ARM的處理器增強傳輸性能,可以看到的是她並不需要靠主機板上的Host Bus來供電,而是另外透過一個大4pins的12v電源接頭來供電,因此整線部分還得費些心思,尤其周邊都是HBA的情況下.紅色線框起來的部份便是Input Drive Connector,可以與RAID HBA的Host Connector與它連接,擴展更多的Drive Connector,提供大量的Storage存取.RAID HBA與Expander之間的骨幹頻寬為3Gb/s x4=12Gb/s=1.5GB/s x80%=1.2GB/s,對於這個36 ports的版本,1.2GB/s頻寬稍微有些不足!
SAS-2版本的Internal Expander Add-on Card,Chenbro哪那邊已經推出,採用的是新的LSI LSISAS2x36晶片,內置150MHz的ARM處理器,產品照片在官方網站並沒有上,不過可以很明白的講,就是把CK13601這款中間那顆晶片換成LSISAS2x36而已,其餘沒有變化.6Gb/s x4=24Gb/s=3GB/s x80%=2.4GB/s(RAID HBA也要支持6Gb/s規格),RAID HBA與Expander之間的骨幹頻寬與之前SAS-1/1.1 Expander產品相比,由於6Gb/s規格,提高了兩倍,對於連接可以達到36顆硬碟來說,勉強算是足夠!
Chenbro的Internal Expander Add-on Card由於採用LSI晶片,所以與RAID HBA的最佳搭配是LSI的產品,這也是詢問過官方的建議,因此,要注意!要注意!
2.
HP原裝 SAS expander
https://h10057.www1.hp.com/ecomcat/h...visioner/99/46
8406-B21.htm
input 可為 1或2 4x SAS port 可接上 24 pcs HDD
24 Port HDD 最大共享 48 Gbps (4800 MB/s) 頻寬
SAS Expander Chip是PMC Sierra PM8005 .S
這張 SAS raid card都是做phy 轉換,但是跟Raid 控制卡相容性很有關!
HP說這張卡只能給HP Server跟Raid card 用
實際上沒 只要可以偷到pci-e 電.這張卡就可以工作
Support Raid card:
3Gbps SAS
Areca 1680 series: YES (SES2 要關掉)
3ware 9690SA Series YES
Adaptec 5085: Yes (SATA 可能會被限1.5 Gbps)
Adaptec 5805: Yes* (SATA 可能會被限1.5 Gbps)
6 Gbps SAS
HP P212, P410, P410i, P411, P411i, P712: YES
升級Expander firmware 一定要用官方HP P410 C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