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了分區函數(邏輯結構)和分區架構(物理結構)后,既可以創建分區表來利用它們。分區表定義應使用的分區架構,而分區架構又定義其使用的分區函數。要將這三者結合起來,必須指定應用於分區函數的列 。范圍分區始終只映射到表中的一列。
CREATE TABLE 語法如下:
CREATE TABLE
[ database_name . [ schema_name ] . | schema_name . ] table_name
( { < column_definition > | < computed_column_definition > }
[ <table_constraint> ] [ ,...n ] )
[ ON { partition_scheme_name ( partition_column_name ) | filegroup
| "default" } ]
[ { TEXTIMAGE_ON { filegroup | "default" } ]
[ ; ]
示例如下:
CREATE TABLE myRangePT1
(
ID int not null ,
AGE int ,
PRIMARY KEY (ID)
) ON myRangePS1(myRangePF1)
GO
2.6 . 創建分區索引
索引對於提高查詢性能非常有效,因此,一般應該考慮應該考慮為分區表建立索引,為分區表建立索引與為普通表建立索引的語法一直,但是,其行為與普通索引有所差異。
默認情況下,分區表中創建的索引使用與分區表相同分區架構和分區列,這樣,索引將於表對齊。將表與其索引對齊,可以使管理工作更容易進行,對於滑動窗口方案尤其如此。若要啟動分區切換,表的所有索引都必須對齊。
在創建索引時,也可以指定不同的分區方案( Schema )或單獨的文件組(FileGroup)來存儲索引,這樣SQL Server 不會將索引與表對齊。
在已分區的表上創建索引(分區索引)時,應該注意以下事項:
唯一索引
建立唯一索引(聚集或者非聚集)時,分區列必須出現在索引列中。此限制將使SQL Server只調查單個分區,並確保表中寵物的新鍵值。如果分區依據列不可能包含在唯一鍵中,則必須使用DML觸發器,而不是強制實現唯一性。
非唯一索引
對非唯一的聚集索引進行分區時,如果未在聚集鍵中明確指定分區依據列,默認情況下SQL Server 將在聚集索引列中添加分區依據列。
對非唯一的非聚集索引進行分區時,默認情況下SQL Server 將分區依據列添加為索引的包含性列,以確保索引與基表對齊,若果索引中已經存在分區依據列,SQL Server 將不會像索引中添加分區依據列。
3 . 分區操作
分區適用於可以縮放的大型表,所以隨着時間和環境的變化,就會產生對分區的拆分、合並、移動的需求。
3.1 . 拆分與合並分區
通過拆分或合並邊界值更改分區函數。通過執行 ALTER PARTITION FUNCTION ,可以將使用分區函數的任何表或索引的某個分區拆分為兩個分區,也可以將兩個分區合並為一個分區。
注意:多個表或索引可以使用同一分區函數。 ALTER PARTITION FUNCTION 在單個事務中影響所有這些表或索引。
ALTER PARTITION FUNCTION 語法如下:
ALTER PARTITION FUNCTION partition_function_name()
{
SPLIT RANGE ( boundary_value )
| MERGE RANGE ( boundary_value )
} [ ; ]
參數說明:
partition_function_name
要修改的分區函數的名稱。
SPLIT RANGE ( boundary_value )
在分區函數中添加一個分區。boundary_value 確定新分區的范圍,因此它必須不同於分區函數的現有邊界范圍。根據 boundary_value,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 數據庫引擎將某個現有范圍拆分為兩個范圍。在這兩個范圍中,新 boundary_value 所在的范圍被視為是新分區。
重要提示:
文件組必須處於聯機狀態,並且必須由使用此分區函數的分區方案標記為 NEXT USED,以保存新分區。在 CREATE PARTITION SCHEME 語句中,將把文件組分配給分區。如果 CREATE PARTITION SCHEME 語句分配了多余的文件組(在 CREATE PARTITION FUNCTION 語句中創建的分區數少於用於保存它們的文件組),則存在未分配的文件組,分區方案將把其中的某個文件組標記為 NEXT USED。該文件組將保存新的分區。如果分區方案未將任何文件組標記為 NEXT USED,則必須使用 ALTER PARTITION SCHEME 添加一個文件組或指定一個現有文件組來保存新分區。可以指定已保存分區的文件組來保存附加分區。由於一個分區函數可以參與多個分區方案,因此所有使用分區函數(您向其中添加了分區)的分區方案都必須擁有一個 NEXT USED 文件組。否則, ALTER PARTITION FUNCTION 將失敗並出現錯誤,該錯誤顯示缺少 NEXT USED 文件組的一個或多個分區方案。
MERGE [ RANGE ( boundary_value) ]
刪除一個分區並將該分區中存在的所有值都合並到剩余的某個分區中。RANGE (boundary_value) 必須是一個現有邊界值,已刪除分區中的值將合並到該值中。如果最初保存 boundary_value 的文件組沒有被剩余分區使用,也沒有使用 NEXT USED 屬性進行標記,則將從分區方案中刪除該文件組。合並的分區駐留在最初不保存 boundary_value 的文件組中。boundary_value 是一個可以引用變量(包括用戶定義類型變量)或函數(包括用戶定義函數)的常量表達式。它無法引用 Transact - SQL 表達式。boundary_value 必須匹配或可以隱式轉換為其對應列的數據類型,並且當值的大小和小數位數不匹配其對應 input_parameter_type 時,將無法在隱式轉換過程中被截斷。
示例:
ALTER PARTITION SCHEME PS_HistoryArchive
NEXT USED [ PRIMARY ]
備注:
ALTER PARTITION FUNCTION 在單個原子操作中對使用該函數的任何表和索引進行重新分區。但該操作在脫機狀態下進行,並且根據重新分區的范圍,可能會消耗大量資源。
ALTER PARTITION FUNCTION 只能用於將一個分區拆分為兩個分區,或將兩個分區合並為一個分區。若要更改其他情況下對表進行分區方法(例如,將 10 個分區合並為 5 個分區),可以嘗試使用以下任何選項。根據系統配置,這些選項可能在資源消耗方面有所不同:
使用所需的分區函數創建一個新的已分區表,然后使用 INSERT INTO ... SELECT FROM 語句將舊表中的數據插入新表。
為堆創建分區聚集索引。
注意:
刪除已分區的聚集索引將產生分區堆。
通過將 Transact - SQL CREATE INDEX 語句與 DROP EXISTING = ON 子句一起使用來刪除並重新生成現有的已分區索引。
執行一系列 ALTER PARTITION FUNCTION 語句。
ALTER PARITITION FUNCTION 所影響的全部文件組都必須處於聯機狀態。
如果使用分區函數的任何表中存在已禁用的聚集索引, ALTER PARTITION FUNCTION 都將失敗。
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 不對修改分區函數提供復制支持。必須在訂閱數據庫中手動應用對發布數據庫中的分區函數的更改。
3.2 . 移動分區數據
可以使用 ALTER TABLE ....... SWITCH 語句按一下方式快速有效地移動數據子集:
將某個表中的數據移動到另一個表中;
將某個表作為分區添加到現存的已分區表中;
將分區從一個已分區表切換到另一個已分區表;
刪除分區以形成單個表。
使用這些方案移動數據時,無論集合有多大,此方案都能快速有效地進行傳輸,因為操作並不以物理方式移動數據,只有關於存儲位置的元數據會從一個分區變為另一個分區。
ALTER TABLE .... SWITCH 的語法如下:
ALTER TABLE [ database_name . [ schema_name ] . | schema_name . ] table_name
{
SWITCH [ PARTITION source_partition_number_expression_r ]
TO [ schema_name ] .target_table
[ PARTITION target_partition_number_expression_r ]
}
[ ; ]
----------------------------------------------
--創建示例
USE[master]
GO
ifexists (select*from sys.databases where name ='Test_1')
dropdatabase Test_1
GO
--創建新庫,要演練分區所以我們會多創建兩個文件組Test_A,Test_B,以便在后面的分區方案中使用。
CREATEDATABASE[Test_1]ONPRIMARY
( NAME = N'test_1', FILENAME = N'D:\sqldata\test_1.mdf' , SIZE = 10240KB , MAXSIZE = UNLIMITED, FILEGROWTH = 1024KB ),
FILEGROUP [test_A]
( NAME = N'Test_A', FILENAME = N'D:\sqldata\test_A.ndf' , SIZE = 1024KB , MAXSIZE = UNLIMITED, FILEGROWTH = 1024KB ),
FILEGROUP [test_B]
( NAME = N'Test_B', FILENAME = N'D:\sqldata\test_B.ndf' , SIZE = 1024KB , MAXSIZE = UNLIMITED, FILEGROWTH = 1024KB )
LOGON
( NAME = N'Test_log', FILENAME = N'D:\sqldata\Test_log.ldf' , SIZE = 7616KB , MAXSIZE = 2048GB , FILEGROWTH =10%)
COLLATE Chinese_PRC_CI_AS
GO
USE[Test_1]
GO
--若分區函數存在則先drop掉
IFEXISTS (SELECT*FROM sys.partition_functions WHERE name = N'test_partition')
DROP PARTITION FUNCTION[test_partition]
GO
/**//*創建分區函數給后面的分區方案使用,分區函數很簡單就是指定一個范圍確定在某個值為什么的時候放在那個分區上*/
--新建一個簡單的分區函數,該函數以1000為界分兩個區
create partition function test_partition(int)
AS
RANGE LEFTFORVALUES (1000)
go
/**//*看分區方案是否存在,若存在先drop掉*/
IFEXISTS (SELECT*FROM sys.partition_schemes WHERE name = N'test_scheme')
DROP PARTITION SCHEME test_scheme
GO
--創建分區方案,分區方案需要指定一個分區函數,並指定在分區函數中分的區需要放在哪一個文件組上
create partition scheme test_scheme
AS
PARTITION [test_partition]TO (test_A,test_B)
GO
--創建分區表
ifobject_id('student','U') isnotnull
droptable student;
go
createtable student
(
id intidentity(1,1) notnull,
name varchar(10) notnull,
class intnotnull,
grade int
) on test_scheme(class) --在此處指定該表要使用的分區方案,並將指定分區依據列
go
--隨便插入幾條數據
insertinto student values ('AQU',10,100); -- 這條數據在A分區上
insertinto student values ('AQU_邊界',1000,89); -- 這邊數據也在A分區上是個邊界,因為我們上面在函數中指定的是RANGE LEFT,所以1000在A分區上
insertinto student values ('BQU',1001,90); -- 這一條肯定是在B分區上了。
go
--最后看看結果。$partition.分區函數(分區列)可以返回某一行所在的分區序號
select*,分區序號 = $partition.test_partition(class) from student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