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fire 的 Cache機制


Openfire 中多處用到了Cache 來存儲那些訪問較為頻繁的數據,例如userManager中的userCache,rosterManager 中的rosterCache。

以下為Openfire中Cache的實現機制:

1. Cache 接口:

提供了基本的Cache接口方法。

2. Cacheable 接口:


繼承了序列化接口,如果是自己定義的數據需要存儲在Cache中,則需要實現此接口中的getCacheSize()方法,否則會在Cache.put 時報如下的錯誤:


3.CacheSizes:

一個提供計算對象大小的類。比較好用的是sizeOfMap()、sizeOfCollection()、sizeOfString() 方法,可在實現getCacheSize() 方法時直接調用。

4.DefaultCache:

Openfire中Cache接口的一個實現,其中保持了兩個鏈表lastAccessedList (用於被訪問的順序管理),ageList (用於生命周期的管理)。

主要提供了以下方法:


4.CacheFactoryStrategy 接口和 DefaultLocalCacheStrategy類:

CacheFactoryStrategy 接口主要定義了在集群模式下的Cache 管理方法。

DefaultLocalCacheStrategy 則為Openfire中使用的Cache 管理方法,並沒有實現集群功能。

最主要的方法可以看下createCache()。

5.CacheFactory 工廠類:

這里用到了java 設計模式中的工廠模式

在Openfire 甚至我們自己寫的插件中會用到各種各樣的Cache,CacheFactory則提供了一個統一的創建和使用Cache的平台。

這里重點看三個成員:

第一個用來存儲所有創建的Cache

第二個用來存儲所有創建的Cache名稱

第三個用來存儲Cache的屬性

整個Factory 中的大部分方法都是圍繞這三個成員進行操作的。集群部分由於在strategy中未實現,暫不討論。

createCache方法直接調用strategy 的createCache() 來創建Cache。

6.Cache的使用:

如果我們需要在使用Cache來實現某些數據的緩存,則可以使用Openfire的Cache機制,在CacheFactory的 static{} 代碼塊中添加我們自己的 Cache。在需要的地方使用createCache(),需要注意的是對Cache的操作需要考慮線程的同步和互斥。

PS: 在java  編程中使用此Cache 機制也是很不錯的選擇,對代碼稍加修改就可到處使用。大笑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