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數碼照片的存儲格式,以及在網絡上應用的最普遍的圖片格式就是JPEG格式了(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 Group)。但是作為一種有損的圖像壓縮格式(現在也有少數數碼相機提供無損壓縮的JPEG存儲格式),其缺點是顯而易見的,就算是極其輕微的壓縮比例,也會使圖像質量發生不可逆轉的損失。更重要的是如果圖像在相機內就經過了比較大的顏色、曝光、去噪和銳化處理的話,就會減小后期在電腦上做進一步處理的余地。對於不需要進行后期處理,或者不允許后期處理的情況下,JPEG是最好的相片存儲格式之一。
許多攝影師都盡量拍攝TIFF或者RAW格式的照片,來獲得盡可能最好的圖像品質。下面我們會看到,RAW格式文件將提供給我們最大的圖片后期調整余地。
為什么要拍攝RAW?
要想更好的理解這種神奇的RAW格式到底是什么,我們首先要了解一下目前數碼相機的工作原理。我們手里的所有數碼相機都能照出彩色的圖像,是的,盡管你最終得到的是彩色的圖像,但實際上絕大多數的數碼相機的感光元件只能記錄灰度文件(除了Foveon X3感光元件,掃描式數碼后背和多次曝光數碼后背以外)。
這聽起來像是一個非常復雜的任務。實際上目前技術水平已經能保證最終得到的效果達到令人吃驚的程度了。任何一項技術都要同其自身與生俱來的缺點做斗爭。就像膠片也要同其自身的缺點對抗,今天數碼相機在很多方面都已經能擊敗膠片了。
現在我們可以談談對於任一給定的數碼相機,RAW格式數據到底是什么了。RAW數據就是由感光元件記錄的圖像的所有灰度數據。為了得到最終可用的圖像,這些RAW數據必須經過所謂的“RAW轉換程序(RAW Converter)”的處理(包括去馬賽克)。JPEG格式的數碼相片實際上使用了整合在相機固件內的RAW轉換程序進行全部轉換處理。
相機產生的JPEG格式照片有如下缺點:
1. JPEG格式由於有損壓縮造成的失真
2. 盡管絕大多數感光元件記錄的是12bit或者16bit的灰度數據,但最終文件中只有8bit
3. 機內整合的RAW Converter只能利用有限的資源進行計算,但是好的RAW轉換需要廣泛大量的和復雜的計算。軟件技術的不斷進步使其能不斷提高在計算機上進行RAW轉化的效果,而現在普遍使用的相機內用ASCII編碼的固件則無法升級了。
4. 機內設定或者評估白平衡在機內就應用在圖片上了。同樣色彩處理,色調校正,機內銳化也都在機內完成。這就限制了后期處理能力,因為已經校正過的圖像需要再一次校正。對於一幅圖像(特別是8bit的)進行越多的處理,就導致圖像質量惡化的越大。
現在我們可以解釋一下RAW格式文件的區別了。他只存儲原始數據(加上一些額外的數據信息,用來用來描述RAW數據的一些性質,叫做EXIF文件。EXIF文件內包含了相機型號,所用鏡頭,光圈快門等等信息。另外還有一些有關圖像的數據,盡管是由相機記錄的,但是用RAW轉換程序編輯的時候仍然可以被更改,這些設定的選擇將直接影響到圖像如何被處理。這些可更改的設定包括,色彩模式,白平衡,飽和度,圖像色調分布,銳化等等。)。現在所有原來在機內完成的RAW轉換過程,都將在更強大的計算機平台上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