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北漂感悟錄,程序員你是否也曾有過?!


    前言

    跟大家分享的是一篇我09年在北京工作時寫的隨筆(這篇文章原名為'北閑記(二)',其相關的上一篇文章是:北閑記(一)),如果說技術類的文章是'糧食',那感悟或人生哲理類的文章就是'精神食糧'——我們有時更需要的是看到能讓我們有同感、能聊以慰藉我們心靈的文章,並讓我們多些淡定、少些迷茫...

  出來打工,人們普遍使用的交通工具是火車。在火車站,人們或出去或回家;候車室里,人很多,在這些人當中,不難發現有一些人背着一個沉甸甸的大包,——這包里裝的也許是沉重的責任,也許是對生活的希望,也許是為生活而奔波的勞苦......,無論怎樣,壓在他們身上的重量遠遠不是這些。我之前只坐過一兩次火車,而且在記憶中很模糊。從出來工作到現在,做過三次火車,對坐火車的感觸是:東西盡可能的少帶。想起自己和同學剛來北京坐火車的情景,感覺跟逃難的差不多。

 

  從出來找工作到現在已有半年多了,回想起要從家里出來之前一個月的心情:急切的想要出來工作,一天都不願多等,似乎是掙脫家的束縛,更像是出來了就能擁有一切。而如今,卻是"出門才知生活難,養家糊口不簡單",自己包扎着傷口,家的溫暖切向往!

 

  滿懷信心的出來,出來才發現自己對社會這所大學堂中的知識知道的太少,再加上涉世未深的年輕氣盛,急躁,沖動......,讓人很容易看出自己是"新手上路"。於是,碰壁,跌倒,爬起,才知道。痛定思痛后,也常樂觀的想到:"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是學習后才知道,只要肯學,就沒有什么好懼怕的!"。邊走邊學,是我前行路上的標語。從做事中學,從書中學,從周圍人身上學......,從做事中學,讓我知道了:工作要盡力做好,並盡可能的多幫助人;從書中學,我知道了:人與人工作能力的差別,重要的不在做事的能力上,而在於做事的態度上,認真,仔細,負責的做事態度才是老板最看重的。以及如何管理,如何消除憂慮,積極生活等;從周圍人身上學,我知道了自己身上存在的問題......。生活已讓我由之前的多個人生目標詞轉變為一個讓我能過得更輕松,更有活力的字"學"。學即意味着改變,而事實上,除了我們自己,其它的外在環境都無法改變,或者說我們只能對自己有決定權。"學"一個很有內涵的詞,雖然就一個字,但真正能做好卻並不容易

 

  出來了,就越來越希望同周圍的人成為朋友。或是同事,或是鄰居,或是偶爾聚在一起的人,也常會留個聯系方式,盡可能的與更多的人成為朋友。因為常想:"在外面不容易,多個朋友就多份幫助。而且,人與人能聚在一起,互相認識,不能說不是一種緣分!"。

 

  去年冬天出來的,現在北京天已漸涼入秋了,冬天也將轉眼即到。去年的這個時候還在一起的同學,如今都已在各地為生活而奮斗着,時光飛逝,記憶中的畫面比底片更讓人感到模糊,也許同學只能成為記憶中同學,偶然相遇,將是一種說不出的激動和驚喜

 

  時間,這個詞越來越多次的浮現在我的腦海中,也時常給我一種緊迫感,"物是人非"的提醒。常常提起時間,也常給我一種蒼涼的感覺。人總是那么矛盾,知道"失去了才知道珍惜"的道理,卻常是非要失去后才知道珍惜。知道"時間寶貴,一去不返",卻常是麻木,昏睡,得過且過。人生這列火車上,中途有熟悉的人下去,陌生的人上來,它不會因為任何人的下車或離去而停止。

 

  心中感覺想寫的有很多,卻是思緒亂如麻。就寫到這兒吧,這點東西已拖拖拉拉的寫了將近一個月,比擠牛奶還困難......

                                                                                                          寫於2009.9.13  北京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