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自己編寫Makefile(高級篇)


  上篇文章介紹了makefile的編寫方法,相信大家有所收獲。本文繼續深入makefile,看看還有哪些高級用法可以大大提升我們的工作效率。本文是接着上篇博文——如何自己編寫Makefile的,因此如果沒有看過上篇文章的,建議先閱讀一遍,以便更好地理解本文。

  在規則中使用通配符

  一個簡單的例子

  clean:
         rm -f *.o

  表示刪除所有.o文件,這很好理解。

   print: *.c
         lpr -p $?
         touch print

  表明print的生成依賴於所有.c文件,$?是一個自動化變量,以后會詳細介紹。

 

  文件搜尋

  在一些大的工程中,有大量的源文件,我們通常的做法是把這許多的源文件分類,並存放在不同的目錄中。所以,當make需要去找尋文件的依賴關系時,你可以在文件前加上路徑,但最好的方法是把一個路徑告訴make,讓make在自動去找。

  Makefile文件中的特殊變量“VPATH”就是完成這個功能的,如果沒有指明這個變量,make只會在當前的目錄中去找尋依賴文件和目標文件。如果定義了這個變量,那么,make就會在當當前目錄找不到的情況下,到所指定的目錄中去找尋文件了。

    VPATH = src:../headers

  上面的的定義指定兩個目錄,“src”和“../headers”,make會按照這個順序進行搜索。目錄由“冒號”分隔。

  另一個設置文件搜索路徑的方法是使用make的“vpath”關鍵字(注意,它是全小寫的), 這不是變量,這是一個make的關鍵字,這和上面提到的那個VPATH變量很類似,但是它更為靈活。它可以指定不同的文件在不同的搜索目錄中。這是一個很 靈活的功能。它的使用方法有三種:

    1、vpath <pattern> <directories>

    為符合模式<pattern>的文件指定搜索目錄<directories>。

    2、vpath <pattern>

    清除符合模式<pattern>的文件的搜索目錄。

    3、vpath

    清除所有已被設置好了的文件搜索目錄。

  vapth使用方法中的<pattern>需要包含“%”字符。“%”的意思是匹 配零或若干字符,例如,“%.h”表示所有以“.h”結尾的文件。<pattern>指定了要搜索的文件集, 而<directories>則指定了<pattern>的文件集的搜索的目錄。例如:

    vpath %.h ../headers

  該語句表示,要求make在“../headers”目錄下搜索所有以“.h”結尾的文件。(如果某文件在當前目錄沒有找到的話)

  我們可以連續地使用vpath語句,以指定不同搜索策略。如果連續的vpath語句中出現了相同的<pattern>,或是被重復了的<pattern>,那么,make會按照vpath語句的先后順序來執行搜索。如:

    vpath %.c foo
    vpath %.c blish
    vpath %.c bar

  其表示“.c”結尾的文件,先在“foo”目錄,然后是“blish”,最后是“bar”目錄。

    vpath %.c foo:bar
    vpath %.c blish

  而上面的語句則表示“.c”結尾的文件,先在“foo”目錄,然后是“bar”目錄,最后才是“blish”目錄。

  

  偽目標

  最早先的一個例子中,我們提到過一個“clean”的目標,這是一個“偽目標”,

 

    clean:
            rm *.o temp

 

  正像我們前面例子中的“clean”一樣,即然我們生成了許多文件編譯文件,我們也應該提供一個清除它們的“目標”以備完整地重編譯而用。 (以“make clean”來使用該目標)

 

  因為,我們並不生成“clean”這個文件。“偽目標”並不是一個文件,只是一個標簽,由於 “偽目標”不是文件,所以make無法生成它的依賴關系和決定它是否要執行。我們只有通過顯示地指明這個“目標”才能讓其生效。當然,“偽目標”的取名不 能和文件名重名,不然其就失去了“偽目標”的意義了。

 

  當然,為了避免和文件重名的這種情況,我們可以使用一個特殊的標記“.PHONY”來顯示地指明一個目標是“偽目標”,向make說明,不管是否有這個文件,這個目標就是“偽目標”。

    .PHONY : clean

  只要有這個聲明,不管是否有“clean”文件,要運行“clean”這個目標,只有“make clean”這樣。於是整個過程可以這樣寫:

     .PHONY: clean
    clean:
            rm *.o temp

  偽目標一般沒有依賴的文件。但是,我們也可以為偽目標指定所依賴的文件。偽目標同樣可以作為 “默認目標”,只要將其放在第一個。一個示例就是,如果你的Makefile需要一口氣生成若干個可執行文件,但你只想簡單地敲一個make完事,並且, 所有的目標文件都寫在一個Makefile中,那么你可以使用“偽目標”這個特性:

    all : prog1 prog2 prog3
    .PHONY : all

    prog1 : prog1.o utils.o
            cc -o prog1 prog1.o utils.o

    prog2 : prog2.o
            cc -o prog2 prog2.o

    prog3 : prog3.o sort.o utils.o
            cc -o prog3 prog3.o sort.o utils.o

  我們知道,Makefile中的第一個目標會被作為其默認目標。我們聲明了一個“all”的偽 目標,其依賴於其它三個目標。由於偽目標的特性是,總是被執行的,所以其依賴的那三個目標就總是不如“all”這個目標新。所以,其它三個目標的規則總是 會被決議。也就達到了我們一口氣生成多個目標的目的。“.PHONY : all”聲明了“all”這個目標為“偽目標”。

  隨便提一句,從上面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出,目標也可以成為依賴。所以,偽目標同樣也可成為依賴。看下面的例子:

    .PHONY: cleanall cleanobj cleandiff

    cleanall : cleanobj cleandiff
            rm program

    cleanobj :
            rm *.o

    cleandiff :
            rm *.diff

  “make cleanall”將清除所有要被清除的文件。“cleanobj”和“cleandiff”這兩個偽目標有點像“子程序”的意思。我們可以輸入“make cleanall”和“make cleanobj”和“make cleandiff”命令來達到清除不同種類文件的目的。

  makefile中的自動化變量 

  $@
  代表法定中的目標文件名。萬一目標是一個文檔(Linux中,等閑稱.a文件為文檔),那么它代表這個文檔的文件名。在多目標的形式法定中,它代表的是哪個引發法定被厲行的目標文件名。
  $%
  法定的目標文件是一個靜態庫文件時,代表靜態庫的一個成員名。例如,法定的目標是“foo.a(bar.o)”,那么,“$%”的值就為“bar.o”,“$@”的值為“foo.a”。萬一目標不是函數庫文件,其值為空。
  $<
  法定的第一個依靠文件名。萬一是隱含法定,則它代表穿越目標指定的第一個依靠文件。
  $?
  所有比目標文件更新的依靠文件列表,空格瓜分。萬一目標是靜態庫文件名,代表的是庫成

 

員(.o文件)的更新情形。
  $^
  法定的所有依靠文件列表,利用空格分隔。萬一目標是靜態庫文件名,它所代表的只能是所有庫成員(.o文件)名。一個文件可重復的展目前目標的依靠中,變量“$^”只登記它的順次引用情形。即便說變量“$^”會去掉重復的依靠文件。
  $+
  相仿“$^”,然而它保留了依靠文件中重復揭示的文件。重要用在過程鏈接時,庫的穿插引用處所。

 

  更多的makefile知識

  學到這,我覺得寫出一般的makefile是沒有任何問題了。

  makefile博大精深,如果希望了解更多,請看大牛的文章http://blog.csdn.net/haoel/article/details/2890。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