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新環境中,學到的最多的東西就是接口技術,也是我覺得很有用的一些知識。
由於公司業務復雜,第三方系統很多,有很多業務系統在上面跑。SAP引入之后,就需要和第三方系統做接口,比如訂單、物流什么的。不過有一個很好的趨勢,很多老系統在被淘汰,原來的一些核心業務正在向SAP移植,可見SAP還是不錯的,這口飯還有得吃。
我這邊的接口類型有不少,比如ALE/IDoc,PI,FTP等。但是PI主要還是在某幾個模塊上進行使用(感覺有點試驗的性質),FTP也是在特定的業務中使用,而ALE/IDoc已經廣泛使用了。ALE/IDoc廣泛使用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是基於EDI標准,同時這個技術經過時間的考驗已經相當成熟。我接下來會主要講講ALE/IDoc,其間可能會提到一些EDI和PI。
IDoc(Intermediate Document),顧名思義,就是用作中間媒介的一種文件。是一種通用的標准格式,這樣可以方便第三方軟件對IDoc進行處理。
ALE(Application Link Enabling),主要用於同一個企業不同SAP系統之間的數據交換。一個企業比較大的話,會設有多個SAP系統,光R/3可能就要好幾台服務器,再加上BI,PI啊,多的去了,這個就是ALE的用武之地。國外這樣的情況很多,你可以上上國外的一些SAP論壇,ALE/IDoc的問題天天有人問。
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名字上來看就是電子數據交換,用於不同企業間的電子數據的交換。比如,你要用DHL進行發貨,那么就可以直接通過EDI來通知DHL,並且進行反饋。這里的IDoc是符合EDI標准的,需要用EDI子系統進行轉換。
這里我要說一下分布式,聽起來很玄乎的一個詞。簡單點來說就是,由於服務器性能和地域的限制,一個公司不可能把所有的業務都在一台機器上做,那么就要分開來。分開來之后,就有了幾台,幾十台,甚至幾百台的服務器中。不同機器存儲着相關的主數據,也就是說牽一發,而動全身,改動一台中的數據,就要使其他服務器上的數據也要做相應改動。如果人工來干這件事情的話,可想而知這個工作量和風險了,這是我們就引入了ALE/IDoc。有了這個技術,可以做到分布式主數據自動修改,只要有一台機器改動了,就會自動向其他相關服務器發出消息,說‘Hi, Let’s update together!’,結合SAP的Job技術,所有的一切都是自動的。這個對於跨區域的大型公司來說是很有用的!
ALE/IDoc的實踐性很強的技術,也就是說你做得越多,碰到的問題越多,提高也就越多,光是理論是沒什么用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