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C调用


RPC(Remote Procedure Call) 远程过程调用

是一种通信方式,类似http/s.是一种技术思想,而不是规范。

RPC(Remote Procedure Call),远程过程调用,大部分的RPC框架都遵循如下三个开发步骤:

1. 定义一个接口说明文件:描述了对象(结构体)、对象成员、接口方法等一系列信息; 2. 通过RPC框架所提供的编译器,将接口说明文件编译成具体的语言文件; 3. 在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分别引入RPC编译器所生成的文件,即可像调用本地方法一样调用服务端代码

通信和序列化:

 

1、客户过程以正常方式调用客户桩(client stub,一段代码);

2、客户桩生成一个消息,然后调用本地操作系统;

3、客户端操作系统将消息发送给远程操作系统;

4、远程操作系统将消息交给服务器桩(server stub,一段代码);

5、服务器桩将参数提取出来,然后调用服务器过程;

6、服务器执行要求的操作,操作完成后将结果返回给服务器桩;

7、服务器桩将结果打包成一个消息,然后调用本地操作系统;

8、服务器操作系统将含有结果的消息发送回客户端操作系统;

9、客户端操作系统将消息交给客户桩;

10、客户桩将结果从从消息中提取出来,返回给调用它的客户过程

 

这个时候,你可能会想,既然是调用另一台机器的服务,使用 RESTful API 也可以实现啊,为什么要选择 RPC 呢?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对比:

  • 资源粒度。RPC 就像本地方法调用,RESTful API 每一次添加接口都可能需要额外地组织开放接口的数据,这相当于在应用视图中再写了一次方法调用,而且它还需要维护开发接口的资源粒度、权限等;
  • 流量消耗。RESTful API 在应用层使用 HTTP 协议,哪怕使用轻型、高效、传输效率高的 JSON 也会消耗较大的流量,而 RPC 传输既可以使用 TCP 也可以使用 UDP,而且协议一般使用二制度编码,大大降低了数据的大小,减少流量消耗。

对接异构第三方服务时,通常使用 HTPP/RESTful 等公有协议,对于内部的服务调用,应用选择性能更高的二进制私有协议

 参考文章:

https://www.cnblogs.com/jpfss/p/10881220.html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的文章为个人学习借鉴使用,本站对版权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隐私权益,请联系本站邮箱yoyou2525@163.com删除。



 
粤ICP备18138465号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