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发现
今天早上上班后无意间看看监控,发现有台机的磁盘IO持续飙高,瞬间有了种想看看到底是什么情况导致的念头,光想没用,直接开干...
通过堡垒机直接干到了那台机上...
yum -y install sysstat 进行安装iostat命令
cpu属性值说明:
%user:CPU处在用户模式下的时间百分比。
%nice:CPU处在带NICE值的用户模式下的时间百分比。
%system:CPU处在系统模式下的时间百分比。
%iowait:CPU等待输入输出完成时间的百分比。如该值过高,表示硬盘存在I/O瓶颈
%steal:管理程序维护另一个虚拟处理器时,虚拟CPU的无意识等待时间百分比。
%idle:CPU空闲时间百分比。如该值高,表示CPU较空闲,
如该值高但系统响应慢时,可能是CPU等待分配内存,应加大内存容量。
如该值持续低于10,表明CPU处理能力相对较低,系统中最需要解决的资源是CPU
tps:该设备每秒的传输次数
kB_read/s:每秒从设备(drive expressed)读取的数据量;
kB_wrtn/s:每秒向设备(drive expressed)写入的数据量;
kB_read: 读取的总数据量;
kB_wrtn:写入的总数量数据量;
由上图可知,vdb磁盘的 %util【IO】几乎都在100%,原因是频繁的读取数据造成的
Device:设备名称
rrqm/s:每秒合并到设备的读请求数。即delta(rmerge)/s
wrqm/s:每秒合并到设备的写入请求数。即delta(wmerge)/s
r/s:每秒完成的读I/O设备次数。即delta(rio)/s
w/s:每秒完成的写I/0设备次数。即delta(wio)/s
rkB/s: 每秒读K字节数。是 rsect/s 的一半,因为每扇区大小为512字节。(需要计算)
wkB/s: 每秒写K字节数。是 wsect/s 的一半。(需要计算)
avgrq-sz:平均每次设备I/O操作的数据量(扇区为单位)。即delta(rsec+wsec)/delta(rio+wio)
avgqu-sz:平均每次发送给设备的I/O队列长度。
await:平均每次IO请求等待时间。(包括等待队列时间和处理时间,毫秒为单位)
r_await:平均每次IO读请求等待时间。(包括等待队列时间和处理时间,毫秒为单位)
w_await:平均每次IO写请求等待时间。(包括等待队列时间和处理时间,毫秒为单位)
svctm:平均每次设备I/O操作的处理时间(毫秒)。警告!不要再相信这个字段值,这个字段将在将来的sysstat版本中删除。
%util:一秒中有百分之多少的时间用于I/O操作,或者说一秒中有多少时间I/O队列是非空的。当该值接近100%时,设备饱和发生。
rsec/s (rkB/s, rMB/s):每秒读取设备的扇区数(千字节、兆字节)。每扇区大小为512字节
wsec/s (wkB/s, wMB/s):每秒写入设备的扇区数(千字节、兆字节)。每扇区大小为512字节
使用iotop命令找到IO占用高的进程
iotop -oP可看到比较详细信息,如:进程号,磁盘读取量,磁盘写入量,IO百分比,涉及到的命令是什么等
pidstat 命令
iotop -oP展示I/O统计,每秒更新一次
可见其中 mongod 命令占用了大量的读IO,之后可根据 PID 查看相关进程信息
.
.
.
.
游走在各发行版间老司机QQ群:905201396
不要嫌啰嗦的新手QQ群:756805267
Debian适应QQ群:912567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