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目录
- 操作系统引论
- CPU管理
- 进程管理
- 处理机调度与死锁
- 存储器管理
- 设备管理
- 文件管理
- 操作系统接口
第一章 操作系统引论
- 1.1操作系统的目标和作用
- 1.2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
- 1.3操作系统的基本特性
- 1.4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
1.1操作系统的目标和作用
一、操作系统(OS)的定义
OS是直接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软件资源,合理地对各类作业进行调度,以方便用户使用的程序集合。
二、操作系统(OS)的地位
三、OS的目标
- 有效性: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提高系统的吞吐量(单位时间处理的任务数)
- 方便性
- 可扩充性
- 开放性:兼容性
四、OS的作用
- 作为用户和计算机间的接口:OS处于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用户通过OS来使用计算机系统。(用户使用计算机的三种方式:系统调用、命令、图标和窗口)
- 作为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处理机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
- 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比如使用打印机硬件资源
五、推动OS发展的主要动力
- 不断提高计算机资源的利用率
- 方便用户
- 元器件的不断更新换代
- 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不断发展
1.2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
- 无OS
- 人工操作方式
- 脱机I/O方式
- 有OS
一、批处理系统
- 用户使用系统提供的作业控制语言(JCL)来描述自己对作业运行的控制意图,并将这些控制信息连同作业一起提交给计算机。
- 用OS去控制、调度各作业的运行并输出结果。
- 由于作业进入系统后用户不再干预,从而提高了效率。
设计目标:提高系统资源的使用效率;提高作业吞吐量
- 单道批处理系统(一道程序,内存中只有一个作业);多道批处理系统
单批道处理系统缺点:系统中的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CPU利用率显著降低。
多道批处理系统:系统性能明显改善,将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应用于批处理系统,就形成多道批处理系统。(优点:资源利用率高、系统吞吐量大;缺点:周转时间变长,无交互能能力->中间不能打断)
多道批处理系统需要解决的问题:
- 处理机争用问题。
- 内存分配和保护问题。
- I/O设备分配问题。
- 文件的组织和管理问题。
- 作业管理问题。
- 用户与系统接口问题。
二、分时系统
定义:一台计算机连接多个终端,用户通过各自的终端把作业送入计算机;计算机又通过终端向各个用户报告其作业的运行情况。 计算机能分时轮流地为各个终端用户服务,并能及时地对用户服务请求予以响应。
目标:对用户的请求及时响应;尽量提高系统资源的利用率。
基本特征:多路性;独立性;及时性;交互性
三、实时系统
(1)1:28:22
1.3操作系统的基本特性
1.4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
1.5OS结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