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拓扑
1. 有需要配置的485转WiFi模块
我们将根据场景不同选择不同的模块,这里我们选用AP模式
WiFi模块内置无线网络协议IEEE802.11协议栈以及TCP/IP协议栈,实现用户串口或TTL电平信息与无线网络之间的转换。
WiFi模块两种拓扑类型:基础网(Infra)和自组网(Adhoc);
AP模式:Access Point。提供无线接入服务,是无线网络的创建者,允许其他无线设备接入,是网络的中心节点,如无线路由器是一个AP,AP与AP之间可以互连。AP模式下,手机,电脑等设备直接连上模块,方便对用户设备进行控制。
STA模式:每一个连接到无线网络中的终端都是一个station,如手机,电脑,联网的设备都是一个sta。无线网卡在该模式。
基础网:由AP创建,多个STA加入而组成的无线网络。AP是网络的中心,所有通讯由AP转发。
自组网:由2个及以上的STA组成,网络中所有STA可通讯。
2. 网络拓扑图的分类
网络拓扑图的常见结构有星型结构、环形结构、总线结构、网状结构、树型结构、混合结构等。
星型结构
这是最古老的一种连接方式:网络有中央节点,其他节点(工作站、服务器)都与中央节点直接相连,这种结构以中央节点为中心,因此又称为集中式网络。
环型结构
区别于星型结构对中心系统的依赖。
环形结构中的传输媒体从一个端用户到另一个端用户,直到将所有的端用户连成环型。数据在环路中沿着一个方向在各个节点间传输,信息从一个节点传到另一个节点。
树形网络
在实际建造一个大型网络时,往往是采用多级星形网络,将多级星形网络按层次方式排列即形成树形网络。
总线结构
总线结构是使用同一媒体或电缆连接所有端用户的一种方式,也就是说,连接端用户的物理媒体由所有设备共享,各工作站地位平等,无中心节点控制。
网状结构
主要指各节点通过传输线互联连接起来,并且每一个节点至少与其他两个节点相连。网状拓扑结构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但其结构复杂,实现起来费用较高,不易管理和维护,不常用于局域网。有时也称为分布式结构。
混合结构
混合结构是由星型结构或环型结构和总线型结构结合在一起的网络结构,这样的拓扑结构更能满足较大网络的拓展,解决星型网络在传输距离上的局限,而同时又解决了总线型网络在连接用户数量上的限制。
3. 网络拓扑图的设计规范
想要画好网络拓扑图,基础的设计规范是必须掌握的。
以上几类拓扑结构的绘制,基本都要遵循以下基本规则:
1)网络图中不能出现循环路线,否则将使组成回路的工序永远不能结束;
2)进入一个节点的箭线可以有多条,但相邻两个结点之间只能有一条箭线;
3)在网络拓扑图中,除网络结点、终点外,其他各结点的前后都有箭线连接,即图中不能有缺口,使自网络始点起经由任何箭线都可以到达网络终点;
4)箭线的首尾必须有事件,不允许从一条箭线的中间引出另一条箭线;
5)各个网络设备之间通线线路的箭线要按照实际网络环境标出。
6)图标大小、标示位置要合理(如下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