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常用编码


1.6 常用编码

​ 计算机等数字系统除了处理二进制数外,有时候还需要处理其他信息,如十进制数、英文字母或一些特殊符号等,这些信息也必须用二进制数表示。用二进制数表示特定信息的过程称为二进制编码。
​ 常用的编码有:BCD码、ASCII码、奇偶校验码等。

  1. BCD码
    image-20210903180847953

  2. ASCII码
    编码除了可以用来表示数值,还可以用来表示其它符号。ASCII码是美国信息交换标准代码(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的简称,它采用7位二进制编码格式,共有128种不同的编码,用来表示十进制字符、英文字母、基本运算字符、控制符和其它符号。完整的ASCII码编码表如表1.5所示,其中控制字符的含义在表1.6中说明。表示十进制字符09的7位ASCII码是01100000111001,为了便于记忆,也常用2位十六进制数表示,即字符0~9对应的ASCII码是30 h~39 h,数字后缀h表示进制(常用后缀字符表示进制,二进制数用b、十进制数用d、十六进制数用h);表示大写英文字母A~Z的ASCII码是41 h~5 A h,表示小写英文字母a~z的ASCII码是61 h~7 Ah。编码表中21 h~7 Eh对应的所有字符都可以在键盘上找到。
    通用计算机的键盘采用ASCII码,每按下一个键,键盘内部的控制电路就将该键对应的ASCII码作为键值发送给计算机,例如,按下A键,键盘就送出“1000001”。
    image-20210903182747821

    image-20210903182804866

  3. 奇偶校验码
    奇偶检验码(Party check code)是一种差错控制编码。差错控制编码是为了检测接收信息中的误码、进而纠正这些误码、实现信息的无差错传输而采用的一种技术手段。
    奇偶检验码分为奇检验码和偶检验码两种。n位信息数据中的“1”的个数是随机的,对于奇检验码,就是当信息数据中有偶数个“1”时,发送端的检验码发生器产生的检验码是1,使(n+1)位传输码字中有奇数个“1”;若信息数据中有奇数个“1”,则检验码发生器产生的检验码就是0,保证(n+1)位传输码字中仍有奇数个“1”。接收端的检验器就是检验收到的(n+1)位中是否有奇数个“1”,若是,则认为传输无误;否则,在(n+1)位数据中必然存在误码。
    例如,在8421 BCD码中采用奇检验,则信息分组的长度n=4,传输码字长度是(n+1=5),信息数据为0011时,奇检验位就是1,传输码字是00111(检验位在信息位的后面);信息数据是1000时,传输码字是10000

  4. 格雷码
    格雷码又叫典型循环码(Cyclic Code),不再具有按权计数的特性,即格雷码不像自然二进制码那样,每个位置具有固定的权值,格雷码是一种无权码。具有一般循环码的相邻性循环性,相邻性是指任意两个相邻的码字之间仅有1位取值不同,循环性是指首尾两个码字也相邻。循环码的这种特性使之在提高计数器工作可靠性以及提高通信抗干扰能力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格雷码除了具有一般循环码的特点外,还具有反射性。所谓反射性,是指以编码最高位的0和1分界处为镜像点,处于对称位置的代码只有最高位不同,其余各位都相同。

image-20210903183016862

image-20210903183027211

5.余3循环码

image-20210903183110589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的文章为个人学习借鉴使用,本站对版权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隐私权益,请联系本站邮箱yoyou2525@163.com删除。



 
粤ICP备18138465号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