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例篇-测试用例的6种方法


基于需求设计测试用例

  • 验证需求,正确性和合理性
  • 细分需求,多细致的需求就设计多细致的测试用例;从细分的需求里,根据每一个功能点设计完整的测试用例

案例:

   用户的需求:购买3000块以内的华为手机

   如何测试买来的手机符合用户需求?价格,品牌,真伪,手机基本功能的验证

1.等价类

当输入很多的情况下,没办法穷举,把输入(特殊情况下考虑输出)划分成若干个等价类,从每一个等价类中选一个有代表的测试用例,如果这个测试用例通过,则表示这个等价类测试通过。

有效等价类:

无效等价类:

2.边界值

3.因果图法

当我们的输入有多种,不同的输入组合对应不同的输出,可以使用因果图法;

因果图:恒等,与,或,非

 

 

 如何根据因果图设计测试用例

  • 分析需求,找出所有的输入和输出
  • 找出所有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
  • 画因果图
  • 根据因果图画判定表
  • 根据判定表设计测试用例

实例:淘宝618活动,订单已提交,订单合计金额大于300元或有红包,则进行优惠

(1)输入:订单已提交/订单不提交,合计金额大于300元/小于300,有红包/没红包

         输出:优惠/不优惠

(2)找关系

          订单已提交,金额大于300,有红包,优惠

          订单已提交,金额小于300,有红包,优惠

          订单已提交,金额大于300,没红包,优惠

          订单已提交,金额小于300,没红包,不优惠

          订单未提交,金额大于300,有红包,不优惠

          订单未提交,金额小于300,有红包,不优惠

          订单未提交,金额大于300,没红包,不优惠

          订单未提交,金额小于300,没红包,不优惠

(3) 画因果图

(4) 画判定表,写测试用例

 

 

4.正交法

(可以使用微软PICT工具生成)

严谨多因素多水平的一种实验方法,通过正交性找出实验中各因素的最优的水平组合,通过分析这些最优组合的试验结果,来分析整个试验的结果和情况。

因素:待考察的变量

水平:每个待考察变量的值

因素数:待考察变量的个数,即正交表的列数C

水平数:考察的每个变量的最多的取值个数T

正交表的行数:N=(水平数-1)*因素数+1

注意:每个因素的水平数必须相等

           当水平数不相等的时候正交表的行数怎么改?(使用工具,直接查正交表)

正交表的性质:

     (1)每一列中不同的数据出现的次数一样多

     (2)任意两列各数据组合出现的次数一样多

正交法设计测试用例的步骤

  1. 找出因素和水平
  2. 确认因素数和水平数
  3. 确定这个正交表的行,列
  4. 根据正交表的性质去填充正交表的数据
  5. 正交表的每一行就是一个测试用例,根据正交表的每一行写测试用例
  6. 补充你认为可能但是正交表上没有的测试用例

 

事例:平台邮箱注册

必填项:账户    邮箱    密码    确认密码    验证码

               输入    不输入

  • 因素:账户    邮箱    密码    确认密码    验证码
  • 水平:输入    不输入
  • 因素数/列数:5
  • 水平数:2
  • 行数:(2-1)*5+1=6

 

 5.场景设计法

场景点

把一个一个孤立的功能点组合(可能有一个逻辑)起来,形成一个一个的场景

场景:ATM取款流程:插卡——输密码——输入取款金额——取钱——退卡

 

 等等很多异常流程

 

6.错误猜测法

根据测试人员的知识,经验,猜测软件的哪一个模块或者哪一个功能点会出现问题,专门针对这么功能点进行测试用例的设计

适用于补充的测试用例方法,一开始不能用

事例:发红包      群发    100元    30个领取    最佳手气

怎么去测试?需要30个wechatID(用接口之间生成,不用申请30个微信号)

接口测试:postman

发红包也属于一个接口:wechatID   群ID   钱数    发红包的个数

抢红包也属于一个接口:输入:不同的wechatID   群ID   钱数   红包ID

                                        输出:金额

先调发红包的接口,发红包,会有一个输出红包ID,待用抢红包的接口,得出金额累加起来。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的文章为个人学习借鉴使用,本站对版权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隐私权益,请联系本站邮箱yoyou2525@163.com删除。



 
粤ICP备18138465号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