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数:只能除以1和自身的数(需要大于1)就是素数,又叫质数。
方法
- 从2开始一直除到该数之前的那个自然数,如果有能被整除的就不是素数
bool isPrime(int n) {
if (n == 1) {
return false;
}
if (n == 2) {
return true;
}
for (int i = 2; i <n ; ++i) {
if (n % i== 0) {
return false;
}
}
return true;
}
- 假设 d 为 n 的约数,那么 n/d 也是 n 的约数,因为有: n = d * (n/d),即:min(d, n/d) <= sqrt(n),因此我们只要检测 2 ~ sqrt(n) 范围内所有的整数就可以了,
bool isPrime(int n) {
if (n == 1) {
return false;
}
if (n == 2) {
return true;
}
for (int i = 2; i <= sqrt(n); i++) {
if (n % i== 0) {
return false;
}
}
return true;
}
- 如果不能被 2 整除,那么 n 即为奇数,判断其是否能被奇数整除就好了,因此循环的范围就可以减小为 [3, sqrt(n)]内的奇数
bool isPrime(int n) {
if (n == 2) { // 2 是素数
return true;
}
if (n != 2 && n % 2 == 0) { // 如果能被 2 整除,证明 n 不是素数(2 本身除外)
return false;
}
// 如果不能被 2 整除,那么 n 即为奇数,判断其是否能被奇数整除,前面我们已经处理了 2 和 2 的倍数,因此这个循环的范围就是 [3, sqrt(n)]内的奇数
for (int i = 3; i <= sqrt(n); i += 2) { //i <= sqrt(n); 可以换成i*i<n。为什么加2,因为能被偶数整除的,一定能被2整除。上面已经讨论过了
if (n % i == 0) {
return false;
}
}
}
上面的其实是之前我写过的,用的c++,回文字符串判断、素数的判断、求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c++)我懒得改了,下面的会用一些 python 的
- 既然可以通过除以 2 这个素数来先排除一半 ,那么我已可以除以其他的3、5、7、11来再排除一些嘛
def isPrime(n):
if n <= 1:
return False
elif n % 2 == 0 and n != 2: # 去除能被2整除的 不包括2
return False
elif n % 3 == 0 and n != 3: # 去除能被3整除的 不包括3
return False
elif n % 5 == 0 and n != 5: # 去除能被5整除的 不包括5
return False
elif n % 7 == 0 and n != 7: # 去除能被7整除的 不包括7
return False
else:
for i in range(3, int(math.sqrt(n)) + 1, 2): # 这里 +1是因为range不含end值,是个左闭右开的(start,end)
if n % i == 0:
return False
return True
- 6倍原理。所有的素数都在6的倍数的左侧或者右侧,也即
num % 6 == 1 || num % 6 == 5
,不满足者不是素数,满足者继续验证,步骤如下
- 对于1,2,3三个数字特殊处理
- 所有的素数都在6的倍数的左侧或者右侧,也即
num % 6 == 1 || num % 6 == 5
,不满足者不是素数,满足者继续验证- 计算sqrt(num),从5,11,17,23...开始验证,每次验证i和i+2,一旦整除,不是素数多次筛的时候可以打表。
注意: 只有6的倍数附近的数才有可能是质数。为什么说可能是质数的,我举个反例,25,35,49。。。
bool isPrime(int n) {
if (n == 2 || n == 3) { // 先排除2、3这两个特例
return true;
}
if (n % 6 != 1 && n % 6 != 5) { //如果不在6的倍数附近,肯定不是素数
return false;
}
for (int i = 5; i <= sqrt(n); i += 6) { //对6倍数附近的数进行判断
if (n % i == 0 || n % (i + 2) == 0) {
return false;
}
}
return true;
}
- 费马素性检验,基于费马小定理。缺点:在 232以内,这种方法的准确性尚可接受,但到了 264级别,出错的概率就太高了。
假如a是一个整数,p是一个质数,那么 ap - a 是p 的倍数
那么反过来呢?如果存在某个 ap - a 是p 的倍数,是否就能判定 p 是素数呢?并不行,
例如 2341 - 2 是341 的倍数,但 341 是合数;再比如 31105 - 3 是 1105的倍数,但 1105 是合数;这类合数被称为费马伪素数。
不过幸好,一个合数是费马伪素数的概率并不是很高。所以我们可以多测试几个 a,只要有一个a不满足,就说明即可说明 p 不是素数。
都成立,那它就很可能是素数了。注意,是很可能,不是一定是
import random
def isprime(n,k=128): // 默认测试128 个a
if n<2:
return False
for _ in range(k):
a = random.randrange(1,n)
if pow(a,n-1,n)!=1:
return False
return True
这个东西我也不是很熟啊,所以建议配合Wiki看,Wiki比我讲的好的多
- 米勒-罗宾(Miller-Robin)素性检验。解决了费马素性检验错误率有点高的情况,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typedef long long ll;
ll qpow(ll a, ll n, ll p) // 快速幂
{
ll ans = 1;
while (n){
if (n & 1)
ans = (__int128)ans * a % p; // 注意!中间结果可能溢出,需要使用__int128过渡
a = (__int128)a * a % p;
n >>= 1;
}
return ans;
}
bool is_prime(ll x)
{
if (x < 3) // 特判1,2
return x == 2;
if (x % 2 == 0) // 特判偶数
return false;
ll A[] = {2, 325, 9375, 28178, 450775, 9780504, 1795265022}, d = x - 1, r = 0;
while (d % 2 == 0) // 算出d, r
d /= 2, ++r;
for (auto a : A){
ll v = qpow(a, d, x); // a^d
if (v <= 1 || v == x - 1) // 如果a^d≡0,说明是a是x的倍数;如果a^d≡1或-1,说明这串数接下来一定都是1,不用继续计算
continue;
for (int i = 0; i < r; ++i){
v = (__int128)v * v % x; // 同样使用__int128过渡
if (v == x - 1){ // 得到-1,说明接下来都是1,可以退出了
v = 1;
break;
}
if (v == 1) // 在中途而非开头得到1,却没有经过-1,说明存在其他数字y≠-1满足y^2≡1,则x一定不是奇素数
return false;
}
if (v != 1) // 查看是不是以1结尾
return false;
}
return true;
}
int main()
{
cout<<bool(is_prime(6))<<endl;
return 0;
}
6一般不咋用了,7一般用在要测试的那个数很大很大的情况,较小的情况其实前面几种方法基本可以了,还有其他的一些方法比如欧拉筛选、埃拉托斯特尼筛选等等,详见 素性测试,当然,Wiki百科也有可能出错,但是概率较低,毕竟可以自己修改 wiki 百科